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飞专利>正文

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6123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前后两个涡卷状的线圈,两个线圈同轴设置且旋向相反;所述的两个线圈的内端由内侧二极管连接,两个线圈的外端由外侧二极管连接,所述的内侧二极管和外侧二极管的电极方向相反;所述的壳体上有与两个线圈一一匹配的两个螺旋槽,线圈置于对应的螺旋槽内;所述的壳体上有分别置于两个螺旋槽外端侧的两个转盘,转盘与壳体转动连接,转盘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直槽孔,所述的螺旋槽与对应的转盘之间有电极柱,电极柱的一端滑动置于对应的直槽孔内,电极柱的另一端置于对应的螺旋槽内并与对应的线圈摩擦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极柱的位置调节实现磁场范围的调节,操作便捷。操作便捷。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神医学治疗设备,特别是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

技术介绍

[0002]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时效果显著,其原理是通过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磁场来刺激患者的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激发或抑制大脑兴奋度,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病人的大脑功能状况,合理选择和调整磁场的强度、频率和刺激部位,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磁场强度和频率的调节通过电流控制即可实现,而刺激部位的定位调节显然不够精准,尽管刺激部位可以由专业医护人员准确判断和选取,但由于磁场的覆盖范围主要由线圈大小决定,因此磁场的覆盖范围和集中度难以调节,无法保证磁场范围与刺激部位大小的精确匹配,势必造成刺激部位的刺激不足或对周围部位的连带刺激,存在一定的隐患,目前常用的磁场范围调节方式为调节磁场与刺激部位的距离,但这一方法仅限于大于线圈绕径的情况,如果想要将磁场范围调节至小于线圈绕径则无法实现,且磁场与刺激部位的距离变化不宜过大,否则容易使刺激部位脱离磁场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以解决现有经颅磁刺激线圈磁场范围无法调节的问题,提高线圈刺激的聚焦度和治疗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上述技术问题,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以下描述可以清楚知晓。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前后两个涡卷状的线圈,两个线圈同轴设置且旋向相反;所述的两个线圈的内端由内侧二极管连接,两个线圈的外端由外侧二极管连接,所述的内侧二极管和外侧二极管的电极方向相反;所述的壳体上有与两个线圈一一匹配的两个螺旋槽,线圈置于对应的螺旋槽内;所述的壳体上有分别置于两个螺旋槽外端侧的两个转盘,转盘与壳体转动连接,转盘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直槽孔,所述的螺旋槽与对应的转盘之间有电极柱,电极柱的一端滑动置于对应的直槽孔内,电极柱的另一端置于对应的螺旋槽内并与对应的线圈摩擦接触,利用转盘的转动使得电极柱在螺旋槽与直槽孔的配合下沿线圈方向螺旋滑动,从而改变线圈的有效通电匝数,达到改变磁场范围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极柱的位置调节改变线圈的有效通电匝数,从而实现了磁场范围的调节,提高了磁刺激的聚焦度和精准度,避免对周边无关神经产生刺激而影响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调节方式便捷安全,磁场范围变化连续,变化范围大;同时,当电流方向切换后,本专利技术即具备现有磁刺激线圈磁场范围不变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电极柱的位置调节对磁场强度进行改变,利于医护人员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08]图2为图1所示的A

A剖视图。
[000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爆炸图。
[001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爆炸图。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调节电极位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为本专利技术调节电极位置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线圈与二极管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0014]图8为本专利技术调节电极位置后线圈内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0015]技术术语与附图标记:1、壳体2、线圈3、内侧二极管4、外侧二极管5、螺旋槽6、转盘7、直槽孔8、滑块9、推杆10、电极柱11、滚柱12、金属环13、导线14、电刷15、换向器16、旋盖17、封盖18、手柄19、控制面板1901、开关键1902、电流方向切换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在描述本专利技术时,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将省略对现有已知功能或配置的描述。
[0016]结合附图1至8,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1和置于壳体1内的前后两个涡卷状的线圈2,两个线圈2同轴设置且旋向相反;所述的两个线圈2的内端由内侧二极管3连接,两个线圈2的外端由外侧二极管4连接,所述的内侧二极管3和外侧二极管4的电极方向相反,使电流从前置线圈2向后置线圈2流动时,只能流经内侧二极管3,电流从后置线圈2向前置线圈2流动时,只能流经外侧二极管4;所述的壳体1上有与两个线圈2一一匹配的两个螺旋槽5,线圈2置于对应的螺旋槽5内;所述的壳体1上有分别置于两个螺旋槽5外端侧(前置螺旋槽5的前侧和后置螺旋槽5的后侧为螺旋槽5的外端侧)的两个转盘6,转盘6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盘6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直槽孔7,所述的螺旋槽5与对应的转盘6之间有滑块8,滑块8上有滑动置于所述直槽孔7内的推杆9,滑块8上有置于螺旋槽5内的两个电极柱10,电极柱10的一端与滑块8连接,电极柱10的另一端置于对应的螺旋槽5内并与对应的线圈2摩擦接触,所述的电极柱10上套设有与电极柱10同轴转动的滚柱11,所述滚柱11置于对应的螺旋槽5内并与螺旋槽5的槽壁滚动接触,用于减小电极柱10与螺旋槽5之间的摩擦力;当转盘6转动时,螺旋槽5与直槽孔7的配合使得滑块8也即电极柱10沿线圈2方向螺旋滑动,从而改变线圈2的有效通电匝数,达到改变磁场范围的目的。
[0017]所述的转盘6外缘有与转盘6同轴连接的金属环12,电极柱10与金属环12间经导线13连接,壳体1上有与金属环12匹配的电刷14,通过电刷14与金属环12之间的接触实现电极柱10的通电。
[0018]前后两个所述的转盘6之间经换向器15(如多级直齿轮副或锥齿行星轮副等)传动连接,使两个转盘6同步反向转动,从而保证前后两个线圈2的有效通电匝数始终保持一致;壳体1上有置于前置转盘6前侧的旋盖16,旋盖16与转盘6经花键连接,壳体1上有置于后置
转盘6后侧的封盖17;通过拨动旋盖16即可实现对转盘6的转动控制,完成磁场范围调节。
[0019]所述的壳体1有两个并呈一定夹角地连接于手柄18上,构成双头磁刺激线圈,手柄19上有控制面板19,所述控制面板至少包括开关键1901和电流方向切换键1902,对于电流方向的切换,可以采用传统的机械开关(如双刀双掷开关、旋转式开关)或集成化的电控元件来实现,类似的实现方法在现有技术中被广泛使用,本说明中不作赘述。
[0020]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封盖17对准患者头部的刺激区域,开启开关键1901接通电源,电流依次流经主线、电刷14、金属环12、导线13、电极柱10和线圈2而实现线圈2的通电,拨动旋盖16调节电极柱10的位置以改变磁场范围;参考附图8,当前置线圈2连接正极、后置线圈2连接负极时,电流在前置线圈2上向中心流动并流经内侧二极管3(此时外侧二极管4不通),而后在后置线圈2上由中心向外流动至后置电极柱10处,形成前后两个电极柱10之间由前向后的内侧回路,此时,调节电极柱10的位置会改变磁场范围,精确控制磁场的集中程度,保证磁刺激的聚焦度;与上述情况相反,当前置线圈2连接负极、后置线圈2连接正极时,电流在后置线圈2上向外侧流动并流经外侧二极管4(此时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包括壳体1和置于壳体1内的涡卷状线圈2,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有与线圈2匹配的螺旋槽5,线圈2置于螺旋槽5内,壳体1上有置于螺旋槽5一侧的转盘6,转盘6上开设有径向设置的直槽孔7,所述的螺旋槽5与转盘6之间有电极柱10,电极柱10的一端滑动置于所述直槽孔7内,电极柱10的另一端置于螺旋槽5内并与线圈2摩擦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其特征在于,线圈2由两个并前后置于所述壳体1内,两个所述的线圈2同轴设置且旋向相反,所述的螺旋槽5、转盘6、直槽孔7和电极柱10分别有两个并与前后两个所述的线圈2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的前置转盘6置于前置螺旋槽5的前侧,后置转盘6置于后置螺旋槽5的后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线圈2的内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线圈2的内端经内侧二极管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颅磁刺激线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线圈2的外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梁学军徐东杰刘聪敏翟永兵
申请(专利权)人:刘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