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098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包括第一绑缚模块和第二绑缚模块,第一绑缚模块用于与人体髋关节以上部位绑缚连接,第二绑缚模块用于与人体腿部膝关节以下部位绑缚连接,还包括发电模块和拉绳,所述发电模块安装在第一绑缚模块上;所述发电模块包括蓄能传动机构和发电机,所述蓄能传动机构和发电机的驱动轴驱动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与发电模块的蓄能传动机构连接,并能够拉动蓄能传动机构转动,拉绳的另一端与第二绑缚模块固定连接,使得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被佩戴行走时,第二绑缚模块能够通过拉绳带动发电模块中的蓄能传动机构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进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进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人体行走能量回收及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野外旅行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野外搭帐篷露营、徒步旅行甚至荒漠探险等户外活动,这其中均存在野外过夜的行为,而野外一般是没有电源的,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电量有限,那么如何给低耗电量的轻型用电设备如充电灯具、手机、充电式对讲机等进行充电,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为满足户外小功率电器照明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充电等需求,开发提供便携式电源的新方法变得尤为重要,现目前已有膝关节外骨骼穿戴等新型穿戴式充电装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装备充电效果不佳,且穿戴与膝关节处,容易引起不舒适,具有较强的绑缚感和负重感,同时也影响了关节运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减少行走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通过特定机械结构将动能转化为可供电子设备使用的电能,以解决户外低功耗电子设备没有电源无法充电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包括第一绑缚模块1和第二绑缚模块3,第一绑缚模块1用于与人体髋关节以上部位绑缚连接,第二绑缚模块3用于与人体腿部膝关节以下部位绑缚连接,还包括发电模块2和拉绳4,所述发电模块2安装在第一绑缚模块1上;所述发电模块2包括蓄能传动机构和发电机214,所述蓄能传动机构和发电机214的驱动轴220驱动连接;所述拉绳4的一端与发电模块2的蓄能传动机构连接,并能够拉动蓄能传动机构转动,拉绳4的另一端与第二绑缚模块3固定连接,使得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被佩戴行走时,第二绑缚模块3能够通过拉绳4带动发电模块2中的蓄能传动机构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214产生电能。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发电模块2放置于人体腰背部,并通过第一绑缚模块1与人体绑定,人体佩戴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行走时,由于第一绑缚模块1和第二绑缚模块3的绑缚位置决定了拉绳4能够在第一绑缚模块1和第二绑缚模块3的牵引下,在受力绷直和撤力弯曲的状态中切换,在拉绳4受力绷直时,拉绳4能够带动发电模块2中的蓄能传动机构转动蓄力,在拉绳4撤力弯曲时,蓄能传动机构释放蓄力而反向转动并驱动发电机214产生电能,进而将人体行走的动能转化成电能。
[0008]优选的,所述发电模块2还包括外壳,所述蓄能传动机构位于外壳内部且与外壳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发电机214的发电端位于外壳外部,发电机214的驱动轴220穿入外壳与蓄能传动机构驱动连接。
[0009]这样,外壳能够为蓄能传动机构中的各部件提供着力点,使蓄能传动机构运行更
加平稳,同时保护蓄能传动机构不受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0010]优选的,所述蓄能传动机构包括输出端齿轮23、双联齿轮24、输入端齿轮28以及卷簧211;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外壳滑槽219,所述输出端齿轮23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双联齿轮24通过外壳滑槽219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输入端齿轮28的轴心固定有齿轮轴218,所述齿轮轴218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卷簧211的一端与输入端齿轮28的齿轮轴218固定连接,所述卷簧211另一端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双联齿轮24包括大齿轮端和小齿轮端,所述大齿轮端和小齿轮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4固定且缠绕于齿轮轴218上;拉绳4被拉动时,所述双联齿轮24的小齿轮端与输入端齿轮28啮合,所述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与输出端齿轮23未啮合,发电时,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与输出端齿轮23啮合进而带动驱动轴220转动,使发电机214产生电能。
[0011]这样,能够使双联齿轮24的运动为不定轴传动,即人体佩戴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行走时,人体做负功,此时拉绳4受力绷直,卷簧211储存弹性势能,此时双联齿轮24朝远离输出端齿轮23的方向滑动,使双联齿轮24与输出端齿轮23未啮合,输入端齿轮28与双联齿轮24仅在拉绳4的带动下发生自身的转动,使人体行走更加的省力,减小负重感;在拉绳4撤力弯曲时,卷簧211释放弹性势能,双联齿轮24滑动至输出端齿轮23处并与输出端齿轮23啮合,进而驱动发电机214产生电能。
[0012]优选的,所述齿轮轴218上设置有槽轮216,所述槽轮216上设置有线孔217,所述拉绳4固定于线孔217中,并缠绕于槽轮216中;所述齿轮轴218远离绕线槽的一端固定有卷簧211的一端。
[0013]这样,能够使拉绳4在绕出或缠绕在槽轮216的过程更加顺畅,防止出现脱线的情况发生。
[0014]优选的,所述蓄能传动机构还包括一隔板25,隔板上开设有滑槽215,所述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和小齿轮端分布于隔板25两侧,且位于双联齿轮24的小齿轮端能够在滑槽215内滑动。
[0015]拉绳4被拉动时,双联齿轮24与输出端齿轮23未啮合,发电时,双联齿轮24的小齿轮端在滑槽内滑动,带动大齿轮端滑动,使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与输出端齿轮23啮合,进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进行发电,这样能够使双联齿轮24的滑动运动更加平稳,其大齿轮端与输出端齿轮23的脱离和啮合的过程更加精准,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在在拉绳4受力时脱离输出端齿轮23,能够减小机械运转的阻力,降低人体行走时的耗能,提高发电效率。
[0016]优选的,所述发电模块2的外壳包括第一外壳21、第二外壳213、外壳连接环210,所述外壳滑槽219开设于第一外壳21上,第一外壳21与第一绑缚模块1可拆卸连接,第一外壳21通过连接环210与第二外壳213固定连接。
[0017]这样能够方便拆卸和更换内部零件,或者方便拆卸整个发电模块2进行维修或更换。
[0018]优选的,所述发电模块2还设置有轴承滚轮29,所述轴承滚轮29通过子母铆钉安装于第二外壳213,所述轴承滚轮29的滚轮槽口与输入端齿轮28的槽口对齐。这对滚轮的目的是保持拉绳4的移动轨迹稳定。
[0019]优选的,所述发电模块2的第一外壳21表面有挂扣设计,发电模块2通过挂扣与第一绑缚模块1可拆卸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第二绑缚模块3包括扣带31、卡扣32以及绑缚套34;所述拉绳4与绑缚套34固定连接,所述扣带31和卡扣32分别固定于绑缚套34的两侧,所述扣带31和卡扣32能够扣接。这样能够使第二绑缚模块3与人体的连接更加稳固。
[0021]优选的,所述发电模块2中设置两个输出端齿轮23和两个与输出端齿轮23配合的双联齿轮24,两个输出端齿轮23上分别固定有拉绳4,通过两根拉绳4分别与两个第二绑缚模块3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在双腿行走时同时使发电机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002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通过行走时对部分动能的收集,将此动能有效的转换为电能以供低功率电子设备使用。
[0024]2、本技术通过非定轴齿轮传动,使发电机转向始终朝一个方向,提升发电效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绑缚模块(1)和第二绑缚模块(3),第一绑缚模块(1)用于与人体髋关节以上部位绑缚连接,第二绑缚模块(3)用于与人体腿部膝关节以下部位绑缚连接,还包括发电模块(2)和拉绳(4),所述发电模块(2)安装在第一绑缚模块(1)上;所述发电模块(2)包括蓄能传动机构和发电机(214),所述蓄能传动机构和发电机(214)的驱动轴(220)驱动连接;所述拉绳(4)的一端与发电模块(2)的蓄能传动机构连接,并能够拉动蓄能传动机构转动,拉绳(4)的另一端与第二绑缚模块(3)固定连接,使得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被佩戴行走时,第二绑缚模块(3)能够通过拉绳(4)带动发电模块(2)中的蓄能传动机构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214)产生电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模块(2)还包括外壳,所述蓄能传动机构位于外壳内部且与外壳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发电机(214)的发电端位于外壳外部,发电机(214)的驱动轴(220)穿入外壳与蓄能传动机构驱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绳式行走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传动机构包括输出端齿轮(23)、双联齿轮(24)、输入端齿轮(28)以及卷簧(211);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外壳滑槽(219),所述输出端齿轮(23)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双联齿轮(24)通过外壳滑槽(219)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输入端齿轮(28)的轴心固定有齿轮轴(218),所述齿轮轴(218)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卷簧(211)的一端与输入端齿轮(28)的齿轮轴(218)固定连接,所述卷簧(211)另一端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双联齿轮(24)包括大齿轮端和小齿轮端,所述大齿轮端和小齿轮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绳(4)固定且缠绕于齿轮轴(218)上;拉绳(4)被拉动时,所述双联齿轮(24)的小齿轮端与输入端齿轮(28)啮合,所述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与输出端齿轮(23)未啮合,发电时,双联齿轮(24)的大齿轮端与输出端齿轮(23)啮合进而带动驱动轴(220)转动,使发电机(214)产生电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婧婧黎波秦小东周应科刘隽涛陈宇杰周彦君罗纳米蔡鑫徐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