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6065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液(空)舱建造技术领域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从上到下按间隙布置的多道护圈(A),多道护圈(A)通过多根立柱(E)连接,位于前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进入空间(B),进入空间(B)位置设置链条(H),位于后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扶手空间(C),扶手空间(C)设置多根扶手(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既能够防止人员或异物不慎跌落或掉落到人孔内,又能够满足人员进出人孔的防护要求,保证人员不会受伤害,使船舶建造顺利进行,降低船厂安全生产事故率。故率。故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船舶液(空)舱建造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所有船舶液(空)舱在完整性交验前,人员必须通过专用人孔进入舱内进行施工及检验,施工结束后,将水密人孔盖通过人孔座板上周围的双头螺柱将人孔盖固定,中间放置密封件,并用螺母弹垫拧紧固定在人孔座板上,从而达到舱内水密功能。因液(空)舱在完整性交验前的施工周期较长,水平甲板上的人孔长期暴露在外面,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容易造成甲板上行走的人员不慎跌落到人孔内或有异物不慎掉落到人孔内,造成进出人员的伤害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够防止人员或异物不慎跌落或掉落到人孔内,又能够满足人员进出人孔的防护要求,保证人员不会受伤害,使船舶建造顺利进行,降低船厂安全生产事故率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为一种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船舶甲板上设置人孔,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从上到下按间隙布置的多道护圈A,多道护圈A通过多根立柱E连接,位于前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进入空间B,进入空间B位置设置链条H,位于后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扶手空间C,扶手空间C设置多根扶手D。
[0006]所述的护圈A包括位于上方的顶部环圈1和位于底部的底部护圈2,顶部护圈1和底部护圈2之间设置多道中间护圈3。
[0007]所述的底部护圈2上设置多个连接底座4。
[0008]所述的连接底座4连接在人孔位置的船舶甲板上。
[0009]所述的连接底座4连接在人孔位置的船舶甲板上时,人孔设置为位于底部护圈2内圈位置的结构。
[0010]所述的立柱E包括位于前部的两根前部立柱5和位于后部的两根后部立柱6,每根立柱E分别连接各个护圈A。
[0011]每根前部立柱5上分别设置眼环7,链条H每端分别设置挂钩8。
[0012]每根链条H的一个挂钩8设置为能够钩挂在一个眼环7内的结构。
[0013]所述的底部护圈2为板件结构,底部护圈2高度高于船舶甲板上表面高度。
[0014]所述的护圈A、立柱E、链条H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0015]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6]本技术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先设置多道护圈和多根立柱,然
后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护圈可以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这样,整个框架结构的水平截面也呈圆形或椭圆形结构。而布置时,位于底部的护圈通过连接底座连接在设置人孔的船舶甲板上,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实现两者连接,这样实现底部的护圈以及整个框架结构在船舶甲板上的固定。而进入空间设置链条,这样,需要人员进出人孔时,将链条一端从一根立柱上取下,通过挂钩挂入另一根立柱的眼环上,这样,人员可以方便进出,而人员进出人孔时,可以手扶扶手空间位置的扶手,方便人员进出,保障人员安全。而底部的护圈,能够阻止异物进入人孔。本技术的特点是:制作及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人员进出人孔的安全问题。本技术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既能够防止人员或异物不慎跌落或掉落到人孔内,又能够满足人员进出人孔的防护要求,保证人员不会受伤害,使船舶建造顺利进行,降低船厂安全生产事故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的链条挂入眼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的链条一端的挂钩脱离眼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分别为:A、护圈;B、进入空间;C、扶手空间;D、扶手;E、立柱;H、链条;1、顶部环圈;2、底部护圈;3、中间护圈;4、连接底座;5、前部立柱;6、后部立柱;7、眼环;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船舶甲板上设置人孔,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从上到下按间隙布置的多道护圈A,多道护圈A通过多根立柱E连接,位于前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进入空间B,进入空间B位置设置链条H,位于后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扶手空间C,扶手空间C设置多根扶手D。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先设置多道护圈A和多根立柱E,然后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护圈A可以设置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这样,整个框架结构的水平截面也呈圆形或椭圆形结构。而布置时,位于底部的护圈A通过连接底座4连接在设置人孔的船舶甲板上,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实现两者连接,这样实现底部的护圈A以及整个框架结构在船舶甲板上的固定。而进入空间B设置链条H,这样,需要人员进出人孔时,将链条H一端从一根立柱E上取下,通过挂钩8挂入另一根立柱E的眼环7上,这样,人员可以方便进出,而人员进出人孔时,可以手扶扶手空间C位置的扶手,方便人员进出,保障人员安全。而底部的护圈,能够阻止异物进入人孔。本技术的特点是:工艺及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制作及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人员进出人孔的安全问题。本技术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结构简单,既能够防止人员或异物不慎跌落或掉落到人孔内,又能够满足人员进出人孔的防护要求,保
证人员不会受伤害,使船舶建造顺利进行,降低船厂安全生产事故率。
[0023]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上,还设置铭牌J,能够显示该装置的规格型号,便于人员及时找到与人孔规格相匹配的防护装置。
[0024]所述的护圈A包括位于上方的顶部环圈1和位于底部的底部护圈2,顶部护圈1和底部护圈2之间设置多道中间护圈3。上述结构,护圈设置多个,底部护圈用于连接船舶甲板,这样,人孔位于底部护圈内圈,而多个护圈与多个立柱形成框架结构,遮挡人孔。这样,在人员进出人孔时,需要通过防护装置,可以有效提高人员进出安全。
[0025]所述的底部护圈2上设置多个连接底座4。所述的连接底座4连接在人孔位置的船舶甲板上。所述的连接底座4连接在人孔位置的船舶甲板上时,人孔设置为位于底部护圈2内圈位置的结构。上述结构,连接底座用于实现底部护圈与船舶甲板的连接,这样,在防护装置连接在船舶甲板后,人孔位于底部护圈内圈,人员需要进入时,需要经过进入空间,需要取下链条,而不需要进入时,链条起到阻挡作用,避免人员接近人孔,避免跌落。而人员出入人孔时,通过扶手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便于人员方便安全进出人孔,有效提高对人员的保护。
[0026]所述的立柱E包括位于前部的两根前部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船舶甲板上设置人孔,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从上到下按间隙布置的多道护圈(A),多道护圈(A)通过多根立柱(E)连接,位于前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进入空间(B),进入空间(B)位置设置链条(H),位于后部的立柱(E)之间设置扶手空间(C),扶手空间(C)设置多根扶手(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圈(A)包括位于上方的顶部护圈(1)和位于底部的底部护圈(2),顶部护圈(1)和底部护圈(2)之间设置多道中间护圈(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护圈(2)上设置多个连接底座(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底座(4)连接在人孔位置的船舶甲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人孔进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耀鹏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