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车的区域公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603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车的区域公交系统,包括:自动驾驶的、电能驱动的模块化公交车辆和模块化有轨电车;在城市区域内设置的环形有轨电车轨道;轨道除去铁轨外其他区域可供模块化公交车辆通行。模块化公交车辆灵活地在区域内接驳乘客,然后在模块化有轨电车站点并入主线与模块化有轨电车编组形成车队。车队形成后相邻模块化车辆之间可换乘通道,诱导乘客自由行动切换至其目标车厢。车队到达下一站点后,载有出行终点为该站点附近的乘客的模块化公交车辆从车队解编,离开主线并送达车上乘客,同时接驳完乘客的模块化公交车辆编组进入车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乘客门到门的出行,优化模块化公交车辆的充电行为。的充电行为。的充电行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车的区域公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公交服务领域,涉及基于模块化公交与模块化有轨电车的区域化公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全自动驾驶的模块化公交有望替代常规城市公交。模块化公交由若干个模块组成,采用电能驱动。模块化公交可以进行编组,编组后的相邻两个模块化公交能够形成供乘客切换模块化公交车辆的通道,乘客可在模块化公交编组的运行过程中进行换乘。因此模块化公交车具有灵活高效、低碳环保等特点。但模块化公交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1、多个模块化公交车辆可以通过编组形成一列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块化公交车队,随后也能够解编成多个模块化接送不同区域的公交乘客,灵活度高。但是模块化公交的调度、路径规划问题尚待解决。
[0004]2、模块化公交车辆采用电能驱动,因此车辆的充电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同时车辆在充电时需要闲置导致运力浪费。在模块化公交运行中,既要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又要保障乘客需求得到完全满足。
[0005]因此,提出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的城市地面区域化公交系统,克服模块化公交在应用中的技术瓶颈,适应未来交通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未来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的区域公交系统。
[0007]为便于理解,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模块化公交车辆、模块化有轨电车、编组以及解编等术语的解释如下:
[0008]模块化公交车辆:自动驾驶、电能驱动、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公交车辆1,除了车辆侧边的车门外,首尾均有可切换开关状态的换乘通道门3,同时配置大容量的蓄电池。
[0009]模块化有轨电车:自动驾驶、电能驱动、在轨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2,除了车辆侧边可供乘客上下车7的车门5外,尾部有可切换开关状态的换乘通道门,车辆上方通过受电弓获取电能,同时配置大容量的蓄电池以便车辆在转弯时使用。模块化公交车辆与模块化有轨电车统称为模块化车辆。
[0010]编组:模块化公交与模块化公交、模块化公交与模块化有轨电车首尾相连形成车队4的过程。编组后,打开相邻两个模块化车辆之间的换乘通道门3以形成可供乘客换乘的换乘通道。换乘通道形成后,乘客可在车队运行过程中实现不下车换乘6。
[0011]解编:首尾相连的模块化车辆4关闭换乘通道门3闭合通道,然后解除编组成为单个模块化车辆的过程。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13]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车的区域公交系统,所述模块化有轨电车的尾部具备换乘通道门,模块化公交车的头部与尾部均具有换乘通道门,且模块化有轨电车的换乘通道门与模块化公交车的换乘通道门、以及模块化公交车之间的换乘通道门是匹配的;模块化车辆编组后,换乘通道门能够打开形成可供乘客换乘的换乘通道。模块化公交车与模块化有轨电车编组后,模块化有轨电车能够为模块化公交车充电;所述运行方法为:
[0014]令模块化有轨电车在有轨电车轨道上运行,且具有电源通过受电弓为模块化有轨电车供电;
[0015]模块化公交车辆以模块化有轨电车站点为中心,在附近灵活运行并进行乘客搭载,然后行驶至模块化有轨电车站点,与模块化有轨电车进行编组,具体为连接在有轨电车后面或者连接在已编组的车队后面;编组后的车队由模块化有轨电车作为动力在有轨电车轨道上运行,并且打开车队中的换乘通道门形成换乘通道,使整个车队的内部连通;车队运行过程中,诱导乘客通过换乘通道选择对应的车厢实现换乘;在车队到达某一站点时,将车队中载有公交出行终点为该站点附近的乘客的模块化公交车辆解编;解编后的模块化公交车辆以该站点为中心,在附近灵活运行并进行乘客卸载;在车队中的模块化公交车辆的动力来源为模块化有轨电车,并同时通过模块化有轨电车为自身的蓄电池充电;解编后的模块化公交车辆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
[0016]车队编队与解编方案参数获取方式为:以乘客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解模型如下:
[0017][0018]其中m为模块化公交车的编号,i和j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站点,表示模块化公交车m是否在站点i进行编组,并在站点j进行解编,如果是则否则数对(i,1)表示在站点i附近最邻近的站点,数对(j,

1)表示距离站点j 最远的站点,表示模块化公交车m到达站点j的时间,表示模块化公交车 m到达站点(j,

1)的时间,表示模块化公交车m到达站点i的时间,表示模块化公交车m到达站点(i,1)的时间,表示模块化公交车m从接载乘客,到编组,再到解编,最后送达乘客所花的平均时间,δ
i,j
为从站点i附近前往站点j附近的公交乘客数量;
[0019]模型约束条件为:
[0020][0021][0022][0023]其中T
i
为模块化有轨电车到达站点i的时间,T
j
为模块化有轨电车到达站点 j的时间,为模块化有轨电车为模块化公交车提供的平均充电功率,为模块化公交车m解编
时最少应当具备的电量,C
m
为模块化公交车m的电池容量,为模块化公交车m解编后送达所有乘客需行驶的距离,为模块化公交车m 送达所有乘客后、下一次承接乘客之前需行进的调度距离,为模块化公交车m 调度完成后承接乘客需行驶的距离,为模块化公交车m的单位里程耗电率, N
+
表示正整数集;
[0024]目标模型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分支定界法进行求解,通过求解模型确定模块化公交车与模块化有轨电车编组站点以及解编站点,模块化公交车到达各个站点的时间以及有轨电车到达各站点的时间,依照模型求解结果可得模块化公交车与模块化有轨电车发车与运行时刻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实现乘客公交出行门到门的了灵活运输,同时满足区域内所有乘客的公交出行需求;能够解决模块化公交的充电问题,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充电,减少了由于充电需求导致的模块化公交车辆的闲置时间。
附图说明
[0026]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模块化公交车辆和模块化有轨电车。
[0027]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模块化车辆编组。
[0028]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
[0030]本专利技术的区域公交运行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0031]一、能够灵活调度的模块化公交车辆,单个模块化公交车辆在一定范围内运行,灵活接送该区域内的公交乘客,同时该区域内设置有模块化有轨电车站点。
[0032]二、单个模块化公交车辆在其所服务的区域内接完乘客后并入主线,与模块化有轨电车完成编组,在具有独立路权的通道上行驶。通过有轨电车受电弓获取电能为模块化公交车辆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0033]三、模块化公交车辆在编组时,相邻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模块化有轨电车与模块化公交车的区域公交系统,所述模块化有轨电车的尾部具备换乘通道门,模块化公交车的头部与尾部均具有换乘通道门,且模块化有轨电车的换乘通道门与模块化公交车的换乘通道门、以及模块化公交车之间的换乘通道门是匹配的;模块化有轨电车和模块化公交车通过首尾相连进行编组后,换乘通道门能够打开形成可供乘客换乘的换乘通道,同时模块化有轨电车能够为模块化公交车充电;所述公交系统的运行方法为:令模块化有轨电车在有轨电车轨道上运行,且具有电源通过受电弓为模块化有轨电车供电;模块化公交车辆以模块化有轨电车站点为中心,在附近运行并进行乘客搭载,然后行驶至模块化有轨电车站点,与模块化有轨电车进行编组,具体为连接在有轨电车后面或者连接在已编组的车队后面;编组后的车队由模块化有轨电车作为动力在有轨电车轨道上运行,并且打开车队中的换乘通道门形成换乘通道,使整个车队的内部连通;车队运行过程中,诱导乘客通过换乘通道选择对应的车厢实现换乘;在车队到达某一站点时,将车队中载有公交出行终点为该站点附近的乘客的模块化公交车辆解编;解编后的模块化公交车辆以该站点为中心,在附近运行并进行乘客卸载;在车队中的模块化公交车辆的动力来源为模块化有轨电车,并同时通过模块化有轨电车为自身的蓄电池充电;解编后的模块化公交车辆通过蓄电池供电运行;车队编队与解编方案参数获取方式为:以乘客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解模型如下:其中m为模块化公交车的编号,i和j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站点,表示模块化公交车m是否在站点i进行编组,并在站点j进行解编,如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洪波刘昱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