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装容器技术

技术编号:350575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7
本申请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公开一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装容器。该包装材料包括纸板层,所述纸板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包装材料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阻隔层和热封层;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不含有聚乙烯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该包装材料具有回收难度小、回收成本低且对环境更为友好的特点。回收成本低且对环境更为友好的特点。回收成本低且对环境更为友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装容器


[0001]本申请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罐状包装盒和瓶装包装盒由于不能直接印刷信息和促销信息,因此,在很多包装领域,还需要使用柔性包装材料,例如纸质包装材料制作包装盒。现有的纸质包装材料中,印刷层设置于纸板层的外层,即在远离容器内部空间的一侧,且在印刷层的外层还需要设置一层PE层,以保护印刷层不被损坏,同时在制作包装盒时,还可与纸板层的内层的热封层粘结,以形成密闭的包装盒。
[0003]其中,外层的PE层,其密度一般为10

15g/m2,由于外层PE层的涂覆量较大,因此,在包装盒的回收过程中,需要将外层PE层与纸板层分离,然后再分别回收纸板和PE层,这无疑增加了回收难度,增加了回收能耗和回收成本,另外,对于未回收的包装盒,大量的PE材料的存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装容器,以解决现有包装材料因外层PE含量较高造成的回收难度大、回收成本高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材料,该包装材料包括纸板层,所述纸板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包装材料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阻隔层和热封层;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不含有聚乙烯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0007]进一步地,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包括印刷层,所述印刷层包含水性油墨或溶剂型油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包括防护层,其中所述防护层为非聚乙烯层,所述防护层的涂覆量为1

5g/m2。
[0009]进一步地,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包括底涂层,其中所述底涂层为非聚乙烯层,所述底涂层热封合强度大于所述防护层,所述底涂层的涂覆量为1

5g/m2。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至少为包装材料的底部封合区、耳翼封合区或侧壁封接区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区域为第二表面除第一区域外剩余的区域,所述包装材料至少包括以下情况的一种:
[0011]a.所述底涂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0012]b.所述防护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区域;
[0013]c.所述底涂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区域;
[0014]d.所述防护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区域。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层由水性树脂乳液形成,所述水性树脂乳液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为0.2

0.9um。
[0016]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树脂乳液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型的树脂乳液、消泡剂和流平剂。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涂层的原料包括:硬性自交联丙烯酸乳液、软性自交联丙烯酸乳液、流平剂、消泡剂与水。
[0018]进一步地,所述包装材料的第二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310

0.352;所述包装材料的第二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62

0.198。
[001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层或所述底涂层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形成于所述印刷层的表面。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述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所述纸板层依次与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热封层叠层复合,然后在所述纸板层的背离所述阻隔层的一侧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形成所述印刷层,再在所述印刷层的表面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分别形成所述防护层和所述底涂层。
[0022]进一步地,用于形成所述防护层的防护涂料的粘度为ASTM D4212

93号标准下14

23秒/蔡恩杯2#,印刷速度为400

800m/min。
[0023]进一步地,用于形成所述底涂层的底涂浆料的黏度为在ASTM D4212

93号标准下14

23秒/蔡恩杯2#,印刷速度为400

800m/min。
[0024]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利用上述包装材料封接形成,所述包装容器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围绕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侧壁具有侧壁封接区,所述侧壁封接区由所述包装材料的第一侧边区和第二侧边区交叠压合形成。
[0025]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封接区通过第一侧边区对应的防护层和第二侧边区对应的热封层粘合形成。
[0026]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封接区通过第一侧边区对应的底涂层或防护层和第二侧边区对应的热封层粘合形成。
[0027]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封接区包括第一侧壁区域、第二侧壁区域和第三侧壁区域;
[0028]所述第一侧壁区域包括第一层序列,所述第一层序列包括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第二壁层和第三壁层;其中,在所述第一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二壁层由所述第一壁层弯折后向靠近所述第一壁层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
[0029]所述第一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热封层和第一载体层;
[0030]所述第二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载体层和第二热封层;
[0031]所述第三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三热封层和第三载体层;
[0032]在所述第一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和/或,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载体层的层厚度;
[0033]所述第二侧壁区域包括第二层序列,所述第二层序列包括有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层、所述第二壁层和所述第三壁层;
[0034]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一壁层与所述第二壁层连接,所述第二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且在所述第二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载
体层的层厚度,和/或,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所述第一载体层、所述第二载体层和所述第三载体层为所述包装材料除所述热封层之外的剩余层的总和;
[0035]所述第三侧壁区域包括第三层序列,所述第三层序列包括有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层和所述第三壁层,且在所述第三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一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所述第一壁层的用于和所述第三壁层连接的表面设有所述底涂层或防护层;所述防护层设于所述包装容器的外表面。
[0036]进一步地,所述包装容器包括顶部、底部以及设于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之间的所述侧壁;所述底部设有底部封合区,所述底部封合区的粘结区域设有所述底涂层或防护层;所述包装容器的外表面设有所述防护层。
[0037]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设有耳翼封合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纸板层,所述纸板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包装材料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阻隔层和热封层;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不含有聚乙烯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包括印刷层,所述印刷层包含水性油墨或溶剂型油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包括防护层,其中所述防护层为非聚乙烯层,所述防护层的涂覆量为1

5g/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在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沿第二方向进一步包括底涂层,其中所述底涂层为非聚乙烯层,所述底涂层热封合强度大于所述防护层,所述底涂层的涂覆量为1

5g/m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至少为所述包装材料的底部封合区、耳翼封合区或侧壁封接区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区域为第二表面除第一区域外剩余的区域,所述包装材料至少包括以下情况的一种:a.所述底涂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区域;b.所述防护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区域;c.所述底涂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区域;d.所述防护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由水性树脂乳液形成,所述水性树脂乳液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为0.2

0.9u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树脂乳液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型的树脂乳液、消泡剂和流平剂。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原料包括:硬性自交联丙烯酸乳液、软性自交联丙烯酸乳液、流平剂、消泡剂与水。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的第二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310

0.352;所述包装材料的第二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62

0.198。10.根据权利要求4

9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或所述底涂层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形成于所述印刷层的表面。11.一种如权利要求4

10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纸板层依次与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热封层叠层复合,然后在所述纸板层的背离所述阻隔层的一侧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形成所述印刷层,再在所述印刷层的表面通过凹版印刷工艺分别形成所述防护层和所述底涂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所述防护层的防护涂料的粘度为ASTM D4212

93号标准下14

23秒/蔡恩杯2#,印刷速度为400

800m/min。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向阳沙海涛宋强李杏彬
申请(专利权)人: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