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53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用于遮蔽新能源端板的非涂层区域,所述新能源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及形成于所述端板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端板本体的表面为涂层区域,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为非涂层区域,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包括用于遮蔽第一端部的第一遮蔽机构及用于遮蔽第二端部的第二遮蔽机构,所述第一遮蔽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端面遮蔽部及与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连接且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一表面遮蔽部;所述第二遮蔽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上的第二端面遮蔽部及与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连接且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二表面遮蔽部。二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二表面遮蔽部。二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二表面遮蔽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工装治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端板是电池模组外框架重要结构件之一,端板和侧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保持模组内的电芯成组压力。端板结构作为模组安全最重要的防护,不仅要确保模组整体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也对表面涂层的绝缘耐压和阻燃要求等涉及到电池安全性的要求非常严格。新能源端板包括端板本体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端板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端板本体的表面作为喷涂区域,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作为非喷涂区域,在喷涂过程中,需遮蔽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以防止喷涂材料进入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中。传统的喷涂工艺中,通过人工在非喷涂区域贴高温胶进行遮蔽,待端板本体的表面喷涂完成后再手动除去高温胶,此方式的缺点是浪费人力,遮蔽非喷途区域以及去除高温胶所花费的时间多,作业难度较大,效率极低,并且高温胶不可再次复用,极为浪费耗材,且耗材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复用、拆装方便、遮蔽效果佳的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用于遮蔽新能源端板的非涂层区域,所述新能源端板包括端板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端板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端板本体的表面为涂层区域,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为非涂层区域,包括用于遮蔽第一端部的第一遮蔽机构以及用于遮蔽第二端部的第二遮蔽机构,所述第一遮蔽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端面遮蔽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连接且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一表面遮蔽部;所述第二遮蔽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上的第二端面遮蔽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连接且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二表面遮蔽部。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而成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下表面为用于阻止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向上移动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而成的第二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定位凸部的下表面为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向上移动的第二定位面;
[0006]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包括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的第一端面遮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面遮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位置处的第一定位凹部,所述第一定位凹部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面上的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包括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面遮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面遮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位置处的第二定位凹部,所述第二定位凹部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面上的第四定位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底板、沿所述新能源端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于所
述第一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板均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底板、沿所述新能源端板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一侧的第三侧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另一侧的第四侧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及第三侧板均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以形成所述的第二定位凸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凹部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形定位槽,所述第一U形定位槽的槽底面为与所述第一定位面抵接的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凹部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形定位槽,所述第二U形定位槽的槽底面为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抵接的第四定位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面遮板及第二端面遮板的上端均形成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及第二表面遮蔽部上对应于第一锁孔位置处均形成有第一穿孔,当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及第二表面遮蔽部与对应端面遮板装配时,使第一锁紧栓由上至下穿入所述第一穿孔后与所述第一锁孔锁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面遮板及第二端面遮板的上端面均具有较高表面的第一凸面以及较低表面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及第二表面遮蔽部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面的位置处均形成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面的位置处均形成向下凸伸的第二凸面,所述第一凸面与第二凹面、第二凸面与第一凹面凹凸限位配合以作为装配前定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新能源端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上对应于所述通道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沿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以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上对应于所述通道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沿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以与所述通道连通;
[0012]所述第一遮蔽机构及第二遮蔽机构分别通过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和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所述新能源端板连接;
[0013]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下方的第一插入块以及第二锁紧栓,所述第一插入块的外端与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连接,里端插入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上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穿孔,所述第一插入块上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锁紧栓由上至下依次穿入所述第四穿孔和第二穿孔后与所述第二锁孔锁合;
[0014]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遮蔽部下方的第二插入块以及第三锁紧栓,所述第二插入块的外端与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连接,里端插入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二表面遮蔽部上对应于所述第三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五穿孔,所述第二插入块上对应于所述第三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锁孔,所述第三锁紧栓由上至下依次穿入所述第五穿孔和第三穿孔后与所述第三锁孔锁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底板、沿所述新能源端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U形槽及第二U形槽;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底板、沿所述新
能源端板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一侧的第三侧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另一侧的第四侧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三U形槽及第四U形槽,所述第一U形槽及第三U形槽、第二U形槽及第四U形槽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6]所述端板本体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一U形槽及第三U形槽连通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U形槽及第四U形槽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端板本体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上孔壁高出所述第一U形槽、第二U形槽、第三U形槽及第四U形槽的槽口面;
[0017]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包括第一表面遮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遮板的下表面上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用于遮蔽新能源端板的非涂层区域,所述新能源端板包括端板本体以及形成于所述端板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端板本体的表面为涂层区域,所述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为非涂层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遮蔽第一端部的第一遮蔽机构以及用于遮蔽第二端部的第二遮蔽机构,所述第一遮蔽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上的第一端面遮蔽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连接且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一表面遮蔽部;所述第二遮蔽机构包括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上的第二端面遮蔽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连接且可拆卸地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表面上的第二表面遮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而成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定位凸部的下表面为用于阻止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向上移动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而成的第二定位凸部,所述第二定位凸部的下表面为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向上移动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端面遮蔽部包括覆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的第一端面遮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面遮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位置处的第一定位凹部,所述第一定位凹部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面上的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二端面遮蔽部包括覆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端面遮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面遮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定位凸部位置处的第二定位凹部,所述第二定位凹部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面上的第四定位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底板、沿所述新能源端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一侧的第一侧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另一侧的第二侧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以及第一侧板均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以形成所述的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二底板、沿所述新能源端板宽度方向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一侧的第三侧板、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另一侧的第四侧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之间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及第三侧板均向远离所述端板本体的方向凸伸以形成所述的第二定位凸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凹部为开口向上的第一U形定位槽,所述第一U形定位槽的槽底面为与所述第一定位面抵接的第三定位面;所述第二定位凹部为开口向上的第二U形定位槽,所述第二U形定位槽的槽底面为与所述第二定位面抵接的第四定位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遮板及第二端面遮板的上端均形成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及第二表面遮蔽部上对应于第一锁孔位置处均形成有第一穿孔,当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及第二表面遮蔽部与对应端面遮板装配时,使第一锁紧栓由上至下穿入所述第一穿孔后与所述第一锁孔锁合。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遮板及第二端面遮板的上端面均具有较高表面的第一凸面以及较低表面的第一凹面;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及第二表面遮蔽部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凸面的位置处均形成向上凹陷的第二凹面,对应于所述第一凹面的位置处均形成向下凸伸的第二凸面,所述第一凸面与第二凹面、第二凸面与第一凹面凹凸限位配合以作为装配前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端板喷涂用遮蔽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端板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上对应于所述通道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沿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以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上对应于所述通道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沿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端部的上表面以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遮蔽机构及第二遮蔽机构分别通过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和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所述新能源端板连接;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遮蔽部下方的第一插入块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易超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