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及其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5487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及其充电系统,该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包括电流转换模块、第一降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导通组、第二导通组、第三导通组;电流转换模块分别与第一降压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将交流转为直流;第一降压模块分别与第一导通组、第二导通组、第三导通组电连接,并用于输出电压信号;控制模块与第一导通组、第二导通组、第三导通组电连接,并用于输出导通信号;第一导通组与U相线电连接,第二导通组与V相线电连接,第三导通组与W相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无需添加额外充电口的前提下,通过充电器三相线和控制器的三相线组成回路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的充电器。的充电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及其充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及其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使用场景的变化,电池会与其他器件在设计上结合在一起,时常不能进行拆卸进行充电,充电的接口也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满足正常插口的充电结构。电池和控制器一体方案需要单独一路充电口给电池充电,对于某些应用场景来说,不方便添加额外的充电口,就需要从控制器的三相线来给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在不添加额外充电口的前提下给电池和控制器一体结构充电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充电器三相线和控制器的三相线组成回路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其包括电流转换模块、第一降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导通组、第二导通组、第三导通组;
[0006]所述电流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将交流转为直流;
[0007]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电连接,并用于输出电压信号;
[0008]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电连接,并用于输出导通信号;
[0009]所述第一导通组与U相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通组与V相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通组与W相线电连接。
[0010]较佳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二降压模块、MCU、驱动模块;
[0011]所述电流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电连接;
[0012]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MCU电连接,用于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MCU;
[0013]所述MCU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并用于输出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
[0014]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电连接,用于放大所述MCU输出的导通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
[0015]较佳地,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均包括上臂NMOS管和下臂NMOS管;
[0016]所述上臂NMOS管用于电流信号输出,所述下臂NMOS管用于电流信号回流;
[0017]所述上臂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下臂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0018]所述下臂NMOS管的源极接地;
[0019]所述上臂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电连接。
[0020]较佳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上臂驱动模块和下臂驱动模块;
[0021]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0022]所述下臂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0023]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和所述下臂驱动模块电连接,用于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和所述下臂驱动模块;
[0024]所述MCU通过上臂驱动模块向任意一个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输出上臂导通信号,并通过下臂驱动模块向其余两个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输出下臂导通信号;或,所述MCU通过上臂驱动模块向任意两个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输出上臂导通信号,并通过下臂驱动模块向其余一个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输出下臂导通信号。
[0025]较佳地,所述第二降压模块输出至所述上臂驱动模块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的差值大于等于10V;所述第二降压模块输出至所述下臂驱动模块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值大于等于10V。
[0026]较佳地,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包括3个上臂驱动单元,所述下臂驱动模块包括3个下臂驱动单元,所述上臂驱动单元和所述下臂驱动单元均包括驱动NMOS管和三极管;
[0027]所述MCU与所述驱动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0028]所述驱动NMOS管的源极接地;
[0029]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驱动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电连接;
[0030]所述上臂驱动单元的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上臂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0031]所述下臂驱动单元的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下臂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
[0032]较佳地,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
[0033]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驱动NMOS管并联接地;
[0034]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三极管并联后与第二降压模块电连接。
[003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系统,其包括电机控制器和上述中的三相线电池充电器;
[0036]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第三开关组;
[0037]所述U相线与第一开关组电连接,所述V相线与第二开关组电连接,所述W相线与第三开关组电连接;
[0038]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的一端均与被充电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的另一端均与被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0039]较佳地,所述电机控制器还包括三相驱动芯片,所述第一开关组、所述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三开关组均包括输入NMOS管和回流NMOS管;
[0040]所述输入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回流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
[0041]所述输入NMOS管的漏极与被充电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0042]所述回流NMOS管的源极与被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0043]所述输入NMOS管和所述回流NMOS管的栅极均与三相驱动芯片电连接。
[0044]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无需添加额外充电口的前提下,通过充电器三相线和控制器的三相线组成回路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三相线电池充电器的模块示意图。
[004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三相线电池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4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驱动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4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电机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实施例1
[005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如图1和图2,包括电流转换模块11、第一降压模块12、控制模块13、第一导通组21、第二导通组22、第三导通组23;
[0051]电流转换模块11分别与第一降压模块12和控制模块13电连接,并用于将交流转为直流;第一降压模块12分别与第一导通组21、第二导通组22、第三导通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转换模块、第一降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导通组、第二导通组、第三导通组;所述电流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将交流转为直流;所述第一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电连接,并用于输出电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电连接,并用于输出导通信号;所述第一导通组与U相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通组与V相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通组与W相线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二降压模块、MCU、驱动模块;所述电流转换模块与所述第二降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MCU电连接,用于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MCU;所述MCU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并用于输出导通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电连接,用于放大所述MCU输出的导通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组、所述第二导通组、所述第三导通组均包括上臂NMOS管和下臂NMOS管;所述上臂NMOS管用于电流信号输出,所述下臂NMOS管用于电流信号回流;所述上臂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下臂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下臂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上臂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降压模块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线电池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上臂驱动模块和下臂驱动模块;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下臂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导通组的下臂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降压模块分别与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和所述下臂驱动模块电连接,用于降压并将降压后的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上臂驱动模块和所述下臂驱动模块;所述MCU通过上臂驱动模块向任意一个导通组的上臂NMOS管输出上臂导通信号,并通过下臂驱动模块向其余两个导通组的下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派智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