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21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容纳单元,所述容纳单元具有筒体部和封头部,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封头部固定,容纳单元具有流体容纳腔;所述封头部至少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封头部具有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封头部的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孔道连通,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控制部,第一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第一控制部与封头部密封设置,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另外一个与流体容纳腔截止连通。该热管理组件结构紧凑,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管理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元件,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膨胀后,进入冷凝器,制冷剂在冷凝器对外放热,制冷剂降低一定温度,然后制冷剂再进入节流元件进行节流降压,再进入蒸发器对外吸热,增加了制冷剂的温度,回气进入压缩机,如此反复。
[0003]一个例子是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制冷剂的相态变化实现车厢内制冷、制热的作用。汽车热管理系统还会包括储液器或气液分离器等储液容器,储液器或气液分离器会位于冷凝器的下游,当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对外放热后,在储液器与冷凝器之间会设置单向阀,使得制冷剂通过单向阀进入储液溶液,由于汽车热管理系统会有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的切换,如果不设置单向阀,在不同的模式下,储液容器内的制冷剂会有反流入冷凝器的情况,导致冷凝器积液过多,影响制冷效率。另外,在设置单向阀的系统中,为实现制热、制冷等功能,在冷凝器上游还会有流路切换的一些控制阀,用于流路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降低成本且能控制制冷剂流动方向的热管理组件,提升热管理组件应用系统的制冷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容纳单元,所述容纳单元具有筒体部和封头部,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封头部固定,所述容纳单元具有流体容纳腔;
[0007]所述封头部至少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
[0008]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封头部密封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部的动作使得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另外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截止连通。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容纳单元,所述容纳单元具有筒体部和封头部,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封头部固定,所述容纳单元具有流体容纳腔;
[0011]所述封头部至少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
[0012]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一孔道、第四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四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
[0013]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四孔道连通,
[0014]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封头部密封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部的动作控制第一进口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连通或截断,
[0015]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和所述第四孔道连通,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三控制部,所述第三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控制部与所述封头部密封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部的动作控制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连通或截断。
[0016]该热管理组件具有容纳单元,制冷剂进入该热管理组件时,可通过第一进口、第二进口进入,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另外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截止连通;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可以与热管理组件上游的不同流路连通,可用于制热、制冷等模式的使用。如此,该热管理组件相对系统中具有多个控制阀、单向阀的情形下,不仅能实现系统要求控制制冷剂流动方向,同时还节省部件,降低成本。除此以外,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与封头部密封安装,第一孔道、第二孔道设置在封头部,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理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理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换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理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理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封头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封头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封头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封头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理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照图1

图9,图1

图9示意出热管理组件各种实施方式的结构。
[0028]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容纳单元12,所述容纳单元12具有筒体部121和封头部122,所述筒体部121和所述封头部122固定,所述容纳单元12具有流体容纳腔123;
[0029]所述封头部122至少具有第一进口15、第二进口16,所述封头部122具有第一孔道1221,所述第一孔道1221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23连通;所述第一进口15、第二进口16与所述第一孔道1221连通,所述封头部122具有第一安装腔1251,所述第一安装腔1251和所述第一孔道1221连通,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控制部13,所述第一控制部1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251,所述第一控制部13与所述封头部122密封设置,能够通过第一控制部13的动作控制第一进口15、第二进口16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23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部13控制第一进口15、第二进口16中的另外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23截止连通。
[0030]第一进口15可与该热管理组件应用系统中充当冷凝器的出口连通,第二进口16可与该热管理组件应用系统中充当冷凝器的出口连通,该热管理组件在系统中可位于冷凝器的下游。当第一控制部13按照系统要求动作时,当第一进口15与流体容纳腔123连通时,与第一进口15连通的上游冷凝器内制冷剂就可以经第一进口15进入到流体容纳腔123,此时第一控制部13控制使得第二进口16与流体容纳腔123截断,如此,从第一进口15进入的制冷剂也不会经第二进口16反流入与第二进口16连通的上游冷凝器,因此,该热管理组件在没有单向阀的前提下,也能控制流体流动方向,使得制冷剂难以反流入冷凝器,防止冷凝器积液过多,提升制冷效率,同时还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该热管理组件通过改变封头部122结构,在封头部122结构内设置流体通道,使得流体流动路径变短,不仅结构更加紧凑,还能利于制冷度的保持,降低制冷剂闪发的情况。
[003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示意出热管理组件100的结构。该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进口15、第二进口16、第一出口17和第三出口19,封头部122具有第一孔道1221和第二孔道1222,所述第一孔道1221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23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单元,所述容纳单元具有筒体部和封头部,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封头部固定,所述容纳单元具有流体容纳腔;所述封头部至少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孔道连通,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封头部密封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部的动作使得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中的另外一个与所述流体容纳腔截止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为流路切换阀,所述第一控制部的动作部分至少具有第一动作位和第二动作位,当第一控制部的动作部分处于第一动作位时,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流体容纳腔不连通;当所述第一控制部的动作部分处于第二动作位时,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流体容纳腔不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包括第一分支孔道、第二分支孔道和主干道,所述主干道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主干道的第一口和所述第一分支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分支孔道的另一个端口为所述第一进口,所述主干道的第二口和所述第二分支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分支孔道的另一个端口为所述第二进口,所述主干道的第三口和所述流体容纳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分部和第二控制分部,所述第一控制分部为截止阀或具有截止功能的阀,所述第二控制分部为截止阀或具有截止功能的阀;所述第一安装腔包括和所述第一分支孔道连通的第一安装子腔以及和所述第二分支孔道连通的第二安装子腔,所述第一控制分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子腔,所述第二控制分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子腔;或者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主干道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干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孔道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孔道连通,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二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封头部密封设置,所述第二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连通或截断;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具有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的部分和所述封头部面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封头部固定设置;所述换热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孔道具有第一子孔道和第二子孔道,所述第二子孔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孔道的一个端口为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控制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孔道,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子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连通或截断,所述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子孔道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连通或截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具有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流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流体热交换;所述换热部具有多个板片结
构,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位于相邻板片之间;或者所述换热部具有集液部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位于所述换热管和集液部,所述集液部具有所述第一侧部,所述集液部和所述封头部固定;所述换热管间隔设置,且所述换热管内第一换热通道内流体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部具有第三孔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二子孔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孔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五B一三零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