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10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所述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置食用菌菌袋传入口和食用菌菌袋传出口,沿棚体表面有净化风新风系统,棚体内部有控温单元、控湿单元和臭氧消毒单元。解决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包裹塑料袋培养抑制菌丝生长,且塑料袋成本高,套袋浪费人力的问题。套袋浪费人力的问题。套袋浪费人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


[0001]本技术属于食用菌培养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还发现其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
[0004]目前食用菌菌包经接种菌种后,为防止菌种块感染、菌种掉落,一般采用接种后立刻包裹一层塑料袋再进行培养。但专利技术人发现,这种培养方式的弊端在于塑料袋透气性极差,菌丝生长呼吸产生的CO2无法顺利排出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大量使用塑料袋成本高,浪费大量人力,后期大量塑料袋的处理对环境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包裹塑料袋培养抑制菌丝生长,且塑料袋成本高,套袋浪费人力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置食用菌菌袋传入口和食用菌菌袋传出口,沿棚体表面有净化风新风系统,棚体内部有控温单元、控湿单元和臭氧消毒单元。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一些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08]1)本技术通过设置洁净的前期培养房,食用菌菌包在不重复包裹一次塑料袋的情况下,可以度过接种后最易感染的脆弱期。待食用菌菌包足以抵抗杂菌通过菌种穴处的杂菌感染,由洁净的食用菌前期培养房转入非洁净的食用菌培养房。这一设施的专利技术极大的降低了食用菌菌包的感染率,并大大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
[0009]2)本技术设置控温单元、控湿单元和臭氧消毒单元,三者相互配合,实现前期培养房的消毒、温度与湿度调节,使前期培养房的环境适宜食用菌生长,提高食用菌存活率。
[0010]3)本技术通过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虑器净化后的新风通入食用菌前期培养房以及余压阀和臭氧消毒系统的设计极大的保证了食用菌前期培养房的环境洁净度。通过净化新风的开度及频率设计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食用菌菌包发热量设置大小,对节约能源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0011]4)本技术大大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2]构成本技术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
定。
[001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食用菌前期培养房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食用菌菌袋传入口;2.空气冷却器;3.排风管道;4.新风净化箱;5. 新风出口;6.臭氧机;7.臭氧口;8.压缩机;9.食用菌菌袋传出口;10.加湿机; 11.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针对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包裹塑料袋培养抑制菌丝生长,且塑料袋成本高,套袋浪费人力的问题。
[0017]本技术一个或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置食用菌菌袋传入口1和食用菌菌袋传出口9,沿棚体表面有净化风新风系统,棚体内部有控温单元、控湿单元和臭氧消毒单元。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洁净的前期培养房,食用菌菌包在不重复包裹一次塑料袋的情况下,可以度过接种后最易感染的脆弱期。待食用菌菌包足以抵抗杂菌通过菌种穴处的杂菌感染,由洁净的食用菌前期培养房转入非洁净的食用菌培养房。这一设施的专利技术极大的降低了食用菌菌包的感染率,并大大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
[0019]优选的,所属棚体为单个或多个或单个内设置隔断。
[0020]优选的,为更好实现食用菌前期培养房保温控温的功能,棚体墙体材料采用聚氨酯板或岩棉板。
[0021]优选的,所述棚体净化风新风系统包括排风管道3,所述排风管道3长度方向沿食用菌菌袋传入口1到食用菌菌袋传出口9延申,所述排风管道3入口处连接新风净化箱4。
[0022]优选的,新风净化箱4设有新风开度调节阀门、新风变频器、CO2传感器,可根据不同菌龄菌包发热量、不同季节环境温度、CO2浓度调节开度及频率,实现节能。
[0023]优选的,所述排风管道3上开设多个新风出口5。
[0024]进一步优选的,新风出口5上设余压阀,防止外界空气倒灌入食用菌前期培养房,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0025]进一步优选的,外部空气由送风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进入排风管道3、经新风出口5进入棚体。
[0026]更进一步优选的,新风每日送风量为整个棚体体积的10

40倍,出风口大小在0.04m2~0.09m2之间,排风口大小在0.04m2~0.16m2之间,初效过滤器面料参数为G1、G2、G3、G4,中效过滤器面料参数为F5、F6、F7、F8,高效过滤器面料参数为H8、H9、H10、H11、H12、H13、H14。
[0027]更进一步优选的,初效过滤器选用面料参数G4、中效过滤器选用面料参数 F8、高效过滤器选用面料参数H12。
[0028]优选的,所述控湿单元包括雾化喷头11,所述雾化喷头11在棚体内均匀分布,所有雾化喷头11由加湿机10供水。
[0029]优选的,所述棚体内设置多条平行的雾化喷淋管路,所述雾化喷头11均匀分布于雾化喷淋管路上,所有雾化喷淋管路同侧的一端汇集成雾化总管路,所述雾化总管路连接加湿机10。
[0030]控湿单元通过产生喷雾实现控湿,喷雾由加湿机10提供水源,通过雾化喷淋管路自雾化喷头11对棚体内空间加湿,优选的,还设置除湿机对空间环境除湿,由湿度传感器控制加湿机10和除湿机的开启关闭,湿度控制设置在40%

80%。
[0031]优选的,所述臭氧消毒单元包括臭氧口7,所述臭氧口7在棚体内均匀分布,所有臭氧口7由臭氧机6提供臭氧。
[0032]优选的,所述棚体内设置多条平行的臭氧管路,所述臭氧口7均匀分布于臭氧管路上,所有臭氧管路同侧的一端汇集成臭氧总管路,所述臭氧总管路连接臭氧机6。
[0033]优选的,所述控温单元包括空气冷却器2,所述空气冷却器2在棚体内呈环向分布,为冷却环,所述棚体沿食用菌菌袋传入口1到食用菌菌袋传出口9包括多个平行的冷却环。
[0034]优选的,所有空气冷却器2均与压缩机8相连。
[0035]所述控温单元包括制冷系统,制冷系统自管道连接至空气冷却器释放冷量,具体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自动控制制冷系统,优选的,还包括制热系统,制热系统由自空气冷却器处加设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其特征在于,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两端分别设置食用菌菌袋传入口(1)和食用菌菌袋传出口(9),沿棚体表面有净化风新风系统,棚体内部有控温单元、控湿单元和臭氧消毒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净化风新风系统包括排风管道(3),所述排风管道(3)长度方向沿食用菌菌袋传入口(1)到食用菌菌袋传出口(9)延申,所述排风管道(3)入口处连接新风净化箱(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道(3)上开设多个新风出口(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湿单元包括雾化喷头(11),所述雾化喷头(11)在棚体内均匀分布,所有雾化喷头(11)由加湿机(10)供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前期培养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棚体内设置多条平行的雾化喷淋管路,所述雾化喷头(11)均匀分布于雾化喷淋管路上,所有雾化喷淋管路同侧的一端汇集成雾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张振宇吕凯吴光宗石发超黄晓棠牧杰邱少杰杨振宇张长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七河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