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92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0:47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通过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解决了现有模压过程快速升降温的问题。本专利的模压装置包括上模具加热区域、上模具冷却区域、下模具加热区域、下模具冷却区域;上述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为一体化模具,保证了升温和传热的效率,同时采用“四柱一偶”的加热原理,即每四个加热柱配置一个热电偶,保证了模具加热的等温性,同时,根据产品的需求可以调整局部温度参数。另外,一体化模具采用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功能层次化划分模式,实现了快速升降温的效果。本专利的快速升降温和精细化控温,可以制备高端的模压产品。以制备高端的模压产品。以制备高端的模压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和新能开发等领域,但是工业化的模压机存在升温速度慢、降温速度慢和局部温度无法独立控制等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201910820456.5专利中,下模组件内侧中部安装有第一导热板,上模组件内侧中部安装有第二导热板,第一导热板下方和第二导热板上方均安装有加热组件,该模具加热速度慢且无法实现精细化控温。
[0004]为解决上述工艺问题,本专利开发了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能够实现模压过程快速升降温及精确局部控温。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模具加热区域和模具冷却区域采用一体化结构方式,保障了热量的无缝快速传播;同时,将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在功能上进行层次划分,实现了功能化无干涉运行。具体的讲,加热区域采用网格细化法,即将加热平台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加热区域,对其进行独立加热和控温,实现了精细化控温;同时,单元加热区域采用“四柱一偶”的加热方式,即每个单元独立设置4个感应加热的模式和1个控温装置,实现了快速加热和精细化控温,保证了模具加热的等温性,同时,根据产品的需求可以调整局部温度参数。另外,采用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层次化模式,待加热区域停止工作和冷却区域迅速通冷却水时,可达到了快速降温的效果。
[0007]进一步地,上模具加热区域以“正方形”网格为原则划分为若干单元,第一行分别为1

1a单元控温区域、1

2a单元控温区域、1

3a单元控温区域和1

4a单元控温区域等,
……
第4行分别为4

1a单元控温区域、4

2a单元控温区域、4

3a单元控温区域和4

4a单元控温区域等;每个单元具有4个感应加热圆柱,保证了单元性的快速加热,同时,在加热柱的中心设有连接于上模具冷却区域的热电偶,实现了精细化控温。
[0008]进一步地,上模具冷却区域位于上模具加热区域下方,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冷却通道位于加热柱的正下方,贯穿于模具;且在每个加热柱下方均设有冷却通道,保证了冷却的及时性。
[0009]进一步地,下模具加热区域以“正方形”网格为原则划分为若干单元,第一行分别为1

1b单元控温区域、1

2b单元控温区域、1

3b单元控温区域和1

4b单元控温区域等,
……
第4行分别为4

1b单元控温区域、4

2b单元控温区域、4

3b单元控温区域和4

4b单元控温区
域等(划分类似于上模具,未画图);每个单元具有4个感应加热圆柱,保证了单元性的快速加热,同时,在加热柱的中心设有连接于下模具冷却区域的热电偶,实现了精细化控温。
[0010]进一步地,下模具冷却区域位于下模具加热区域上方,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冷却通道位于加热柱的正上方,贯穿于模具;且在每个加热柱下方均设有冷却通道,保证了冷却的及时性。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四柱一偶”的控制原理,实现了对模具的局部细化控温,并且可以成型工艺的需求进行局部调温控制。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3]图2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4]图3“四柱一偶”原理图。
[0015]1‑
上模具加热区域、2

上模具冷却区域、3

下模具冷却区域、4

下模具加热区域、5

上模具加热柱、6

上模具热电偶、7

上模具冷却通道、8

下模具冷却通道、9

下模具热电偶、10

下模具加热柱。
[0016]具体实施案例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包括上模具加热区域1、上模具冷却区域2、下模具冷却区域3、下模具加热区域4、上模具加热柱5、上模具热电偶6、上模具冷却通道7、下模具冷却通道8、下模具热电偶9、下模具加热柱10。
[0019]所述的成型装备根据成型工艺,设计上模具1

1a、1

2a、1

3a、1

4a等和下模具1

1b、1

2 b、1

3 b、1

4 b等控温程序,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温30min后,将产品模具放入上下模具之间,根据模压工艺进行操作;在成型的过程中,每个单元均可进行独立控温,保证了产品质量。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说明而已,或者理解为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格细化“四柱一偶”快速升降温模压装置,包括上模具加热区域(1)、上模具冷却区域(2)、下模具加热区域(4)、下模具冷却区域(3);上模具加热区域(1)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加热区域(1)呈现正方形形状,位于上模具冷却区域(2)的上方,且上模具加热区域(1)按照“正方形”网格等分若干个加热单元;第1行分别为1

1a单元控温区域、1

2a单元控温区域、1

3a单元控温区域和1

4a单元控温区域,第2行分别为2

1a单元控压区域、2

2a单元控压区域、2

3a单元控压区域和2

4a单元控压区域,第3行分别为3

1a单元控压区域、3

2a单元控压区域、3

3a单元控压区域和3

4a单元控压区域,第4行分别为4

1a单元控温区域、4

2a单元控温区域、4

3a单元控温区域和4

4a单元控温区域;上模具加热区域均布四个加热柱,加热柱的中心设置有对应的热电偶,热电偶贯穿加热区域连接于冷却区域;下模具加热区域(4)其特征在于:下模具加热区域(4)呈现正方形形状,位于下模具冷却区域(3)的下方,且下模具加热区域(4)按照“正方形”网格等分若干个加热单元;第1行分别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海张守玉王孝军杨杰水锋杨红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