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及电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58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及电动车辆,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该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包括底盘和电芯组件;所述底盘包括系统电路机构和多个电芯槽格,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多个电芯槽格;所述电芯设置有多个极柱,每个所述极柱内设置有第一磁性构件,所述系统电路机构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构件,根据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性构件连接或断开,所述系统电路机构与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电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该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可以实现防止电池热失控的技术效果。以实现防止电池热失控的技术效果。以实现防止电池热失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及电动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由多个电池串联叠置组成;如一个典型的电池组大约有96个电池,充电到4.2V的锂离子电池而言,这样的电池组可产生超过400V的总电压。尽管汽车电源系统将电池组看作单个高压电池,每次都对整个电池组进行充电和放电,但电池控制系统必须独立考虑每个电池的情况。如果电池组中的一个电池容量稍微低于其他电池,那么经过多个充电/放电周期后,其充电状态将逐渐偏离其它电池。如果这个电池的充电状态没有周期性地与其它电池平衡,那么它最终将进入深度放电状态,从而导致损坏,并最终形成电池组故障。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每个电池的电压都必须监视,以确定充电状态。
[0003]现有技术中,电池组发生故障时,可能引起热失控,损坏整个电池组,进而导致整个电池系统发生起火爆炸;目前存在一些防止热蔓延的技术,主要都是被动的防止热蔓延。但是,通过隔热耐高温材料来阻止热蔓延,再加上通过热交换的形式带走热量,电池的热管理效率低下,容易引起电池热失控、甚至起火爆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及电动车辆,可以实现防止电池热失控的技术效果。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包括底盘和电芯组件;
[0006]所述底盘包括系统电路机构和多个电芯槽格,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多个电芯槽格;
[0007]所述电芯设置有多个极柱,每个所述极柱内设置有第一磁性构件,所述系统电路机构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构件,根据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性构件连接或断开,所述系统电路机构与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电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
[000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通过极柱内的第一磁性构件和系统电路机构的第二磁性构件在磁性不同时相吸,使得极柱表面和系统电路机构贴合,实现电芯和系统电路机构电连接;当电芯组件中某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系统电路机构通过控制电路调节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使得第一磁性构件与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相同、两者相排斥,使得热失控的电芯弹出电池系统,避免引起整个电芯组件的热失控,从而保证电池系统安全和车辆安全;因此,该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可以防止电池热失控的技术效果。
[0009]进一步地,所述极柱为凸形极柱,所述凸形极柱设置于所述电芯的底部并突出所
述电芯的底部平面。
[00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极柱设置为凸形极柱,电芯通过凸形极柱即可实现与系统电路机构的电连接,避免电芯与系统电路机构的大面积接触,降低热失控的电芯热蔓延至系统电路机构的速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电芯防爆阀,所述电芯防爆阀设置于所述系统电路机构和所述电芯之间。
[00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芯防爆阀作为处于热失控的电芯的卸压装置,防止处于热失控的电芯发生爆炸。
[0013]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系统电路机构和所述电芯之间。
[00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相反时,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连接,弹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相同时,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相互排斥、两者断开,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将电芯弹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电路机构设置有多个凸起平台,所述弹性机构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凸起平台上。
[00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凸起平台,加大电芯的底部平面和系统电路机构的顶部平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降低热失控的电芯热蔓延至系统电路机构的速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系统电路机构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的所述电芯的气体压力。
[00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电芯内部的气体压力,当电芯的内部压力到达一定程度、且压力增长速率比较异常时,电池系统通过识别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判断电芯是否有热失控风险,若存在风险则可以控制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将电芯弹出。
[0019]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系统电路机构内,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的所述电芯的气体温度。
[00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电芯内部的温度,当电芯的温度异常时,则可以控制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将电芯弹出,防止电芯热失控。
[0021]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安装在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芯槽格的上方。
[00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护板将电芯密封安装在电芯槽格内,起到保护作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护板通过结构胶与所述电芯、所述电芯槽格粘接。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
[0025]本申请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0026]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的第一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的第二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的第三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的第四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标:底盘100;系统电路机构110;第二磁性构件111;电芯槽格120;电芯组件200;电芯210;极柱211;第一磁性构件212;电芯防爆阀310;弹性机构320;压力传感器330;护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电芯组件;所述底盘包括系统电路机构和多个电芯槽格,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多个电芯槽格;所述电芯设置有多个极柱,每个所述极柱内设置有第一磁性构件,所述系统电路机构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性构件,根据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构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性构件连接或断开,所述系统电路机构与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电连接,所述系统电路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为凸形极柱,所述凸形极柱设置于所述电芯的底部并突出所述电芯的底部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电芯防爆阀,所述电芯防爆阀设置于所述系统电路机构和所述电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盘一体化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系统电路机构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祖云曾勇王清泉华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