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解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55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解块装置,包括解块机、外筒和内筒,所述解块机的进料口处固定装设有支撑板,所述外筒位于支撑板的上方,且外筒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液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解块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茶叶揉捻好后,将茶叶塞入内筒中,然后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内筒转动,并同时带动梳理组件震动,同时转动的内筒带动梳理组件转动,对内筒中块状或球状的茶叶打散,然后通过液压杆带动外筒倾斜,将内筒中的茶叶倒入解块机的进料口,进行茶叶的梳理,对揉捻好的茶叶进行预处理,使得进入解块机内的茶叶不会存有块状或球状的茶叶,降低了茶叶解块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降低了茶叶解块过程中产生的损耗。降低了茶叶解块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解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解块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茶叶解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的加工可简单地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揉捻是茶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茶叶完成揉捻后,茶叶就会揪解在一起,致使茶叶内部的温度较高,多余的水汽排放不出去,茶叶容易出现闷味,潮湿度较大,甚至出现闷酸的现象,同时茶叶的颜色也会变黄,光泽度也较差吗,而且如果揉捻工艺结束后直接对茶叶进行干燥,会使茶叶干燥时受热不均匀,影响干燥的效果,因此茶叶在揉捻后需要使用解块机将茶叶打散,解块才能进入下一道加工。
[0003]茶叶在揉捻过后部分茶叶会交织缠绕成块状或球状,块状或球状的茶叶中会出现一根茶叶与多跟茶叶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情况,这时直接将块状或球状直接丢入茶叶解块装置中进行茶叶的梳理,由于解块装置中各个构件的相互运动,会导致部分茶叶破损断裂,增加了茶叶解块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茶叶解块装置,具有降低茶叶解块损耗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茶叶解块装置,包括解块机、外筒和内筒,所述解块机的进料口处固定装设有支撑板,所述外筒位于支撑板的上方,且外筒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液压杆的顶端与外筒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和内筒的筒口处均装设有筒门,所述筒门可通过电控打开关闭,所述内筒外周壁镂空设置,所述内筒通过轴承转动穿设于外筒内,所述内筒的底部固定装设有转轴,且转轴的端部插入外筒的筒壁内并通过轴承与外筒的筒壁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内装设有若干梳理组件,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有动力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茶叶揉捻好后,将茶叶塞入内筒中,然后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内筒转动,并同时带动梳理组件震动,同时转动的内筒带动梳理组件转动,对内筒中块状或球状的茶叶打散,然后通过液压杆带动外筒倾斜,将内筒中的茶叶倒入解块机的进料口,进行茶叶的梳理,对揉捻好的茶叶进行预处理,使得进入解块机内的茶叶不会存有块状或球状的茶叶,降低了茶叶解块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梳理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弹性杆,所述内筒的筒壁内开设有若干圆槽,所述第一弹性杆穿设于对应的圆槽内,所述第一弹性杆与对应圆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装设有若干弹性条,且弹性条的两端均与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条的形状为半圆形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杆在圆槽内的位置通过弹性条进行位置的支撑
固定,方便了第一弹性杆的震动传导。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弹性杆的外周侧固定套设有限位环,所述内筒内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周壁上固定装设有若干限位杆,所述支撑杆内固定穿设有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位于支撑杆外的一端插入对应的圆槽内并与对应的限位环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杆与第一弹性杆之间通过限位环进行固定,固定效果稳定,方便了第一弹性杆和第二弹性杆之间的震动传导。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弹性杆的外周侧固定套设有软质套,且软质套的外环壁与内筒的筒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内筒的筒壁之间装设有软质块,且软质块的两侧分别与内筒的筒壁和对应的支撑杆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杆贯穿对应的软质块并与对应的软质块滑动连接,所述软质块为蜂窝状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软质套和软质块的形变,为支撑杆与第二弹性杆留有震动空间,增强了第二弹性杆的震动传导效果。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位于内筒与外筒之间,且支撑环与外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的外侧呈环形开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第一弹性杆位于对应圆槽外的一端插入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环内固定连接有内齿轮,所述转轴的外周侧固定套设有传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内齿轮之间通过动力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外筒的筒底装固定装设有电机,且电机的主轴插入外筒内并与动力齿轮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齿轮与内齿轮的传导,使得电机在带动内筒转动的同时带动支撑环反向转动,进而通过限位环拨动第一弹性杆震动,通过震动将挂在梳理组件上的茶叶震落,增强了梳理组件的梳理效果。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7]1.在茶叶揉捻好后,将茶叶塞入内筒中,然后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内筒转动,并同时带动梳理组件震动,同时转动的内筒带动梳理组件转动,对内筒中块状或球状的茶叶打散,然后通过液压杆带动外筒倾斜,将内筒中的茶叶倒入解块机的进料口,进行茶叶的梳理,对揉捻好的茶叶进行预处理,使得进入解块机内的茶叶不会存有块状或球状的茶叶,降低了茶叶解块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0018]2.通过传动齿轮与内齿轮的传导,使得电机在带动内筒转动的同时带动支撑环反向转动,进而通过限位环拨动第一弹性杆震动,通过震动将挂在梳理组件上的茶叶震落,增强了梳理组件的梳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施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施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实施例外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解块机;2、外筒;3、内筒;4、梳理组件;41、第一弹性杆;42、圆槽;43、弹性条;44、限位环;45、支撑杆;46、第二弹性杆;47、软质套;48、软质块;49、限位杆;6、动力组
件;61、支撑环;62、限位槽;63、内齿轮;64、传动齿轮;65、动力齿轮;66、电机;7、液压杆;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茶叶解块装置,包括解块机1、外筒2和内筒3,解块机1的进料口处固定装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通过支架与解块机1的外壳固定连接,外筒2位于支撑板的上方,且外筒2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液压杆7,液压杆7的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液压杆7的顶端与外筒2转动连接,外筒2的筒壁上和内筒3的筒口处均装设有筒门,筒门可通过电控打开关闭,内筒3外周壁镂空设置,内筒3通过轴承转动穿设于外筒2内,内筒3的底部固定装设有转轴8,且转轴8的端部插入外筒2的筒壁内并通过轴承与外筒2的筒壁转动连接。
[0027]内筒3内装设有若干梳理组件4。梳理组件4包括若干第一弹性杆41,内筒3的筒壁内开设有若干圆槽42,第一弹性杆41穿设于对应的圆槽42内,第一弹性杆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解块装置,包括解块机(1)、外筒(2)和内筒(3),所述解块机(1)的进料口处固定装设有支撑板,所述外筒(2)位于支撑板的上方,且外筒(2)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若干液压杆(7),所述液压杆(7)的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液压杆(7)的顶端与外筒(2)转动连接,所述外筒(2)的筒壁上和内筒(3)的筒口处均装设有筒门,所述筒门可通过电控打开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外周壁镂空设置,所述内筒(3)通过轴承转动穿设于外筒(2)内,所述内筒(3)的底部固定装设有转轴(8),且转轴(8)的端部插入外筒(2)的筒壁内并通过轴承与外筒(2)的筒壁转动连接,所述内筒(3)内装设有若干梳理组件(4),所述内筒(3)与外筒(2)之间设有动力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解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理组件(4)包括若干第一弹性杆(41),所述内筒(3)的筒壁内开设有若干圆槽(42),所述第一弹性杆(41)穿设于对应的圆槽(42)内,所述第一弹性杆(41)与对应圆槽(42)的内壁之间固定装设有若干弹性条(43),且弹性条(43)的两端均与圆槽(4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条(43)的形状为半圆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解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杆(41)的外周侧固定套设有限位环(44),所述内筒(3)内设有若干支撑杆(45),所述支撑杆(45)的外周壁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赐华黄七凤
申请(专利权)人:崇义松月堂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