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449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其包括收集箱,收集箱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所述收集箱对应所述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的顶部设有盖体,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内均分体设有料斗,料斗上设有吊环;收集箱对应过滤腔组设有污水进水管,兼氧生物处理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气管和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箱式结构,顶部开盖,可以进行嵌入地面的方式安装,减少空间占用;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内分体设有料斗,料斗可通过起吊装置吊起,方便清洗或更换其内部用于处理污水的物料。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垃圾的量是各种垃圾中占有量最多的,而且,生活垃圾分布地域广,需要压缩中转运输,以减少运输次数及减少运输过程中对道路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每天特点时间段到生活社区收集生活垃圾,然后运输至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具有大型的垃圾压缩设备,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再转运至垃圾处理厂作进一步的处理。生活垃圾中存在一些废液,压缩过程中将泄漏出来,这些废液中主要包含有厨余汁液,发酵、腐败后发出难闻气味。所以,垃圾中转站还要对此废液污水进行收集处置。现有技术中,垃圾中转站一般采取将污水通过密封小桶收集后,运输到大型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操作工序繁琐。另外,目前的大型污水处理设备中通常用到弹性生物组合填料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及利用陶粒滤料进行兼氧生物处理,以使水体达到排放标准;但是,弹性生物组合填料和陶粒滤料直接放入污水处理设备内,取出清洁或更换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方便水质处置材料快速更换、箱式设计,空间布局合理,适合小型垃圾中转站使用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收集箱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对应所述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的顶部设有盖体,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内均分体设有料斗,料斗上设有吊环;收集箱对应过滤腔组设有污水进水管,兼氧生物处理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气管和排水管。
[0006]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7]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过滤腔组包括一级过滤腔、二级过滤腔和三级过滤腔,所述水解酸化腔组包括一级水解酸化腔、二级水解酸化腔和三级水解酸化腔;腔与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每个料斗分别对应相应的通孔设有开孔。
[000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斗的开孔内设有网片。
[000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过滤腔与二级过滤腔之间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二级过滤腔与三级过滤腔之间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三级过滤腔与一级水解酸化腔之间设有第三通孔,一级水解酸化腔与二级水解酸化腔之间设有第四通孔,二级水解酸化腔与三级水解酸化腔之间设有第五通孔,三级水解酸化腔与兼氧生物处理腔之间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高度低于第一通孔高度,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高度依次增高;第五通孔靠近水解酸化腔组的底部,第六通孔位于三级水解酸化腔的上部。通过将各个通孔
进行高度差设置,可以实现污水前期充分沉积、隔挡过滤,中期充分水解酸化、降低水中悬浮物,后期从上下全面经过兼氧反应处理,从而提升净化的效果。
[00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过滤腔、二级过滤腔、三级过滤腔、一级水解酸化腔、二级水解酸化腔和三级水解酸化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料斗、第二料斗、第三料斗、第四料斗、第五料斗和第六料斗;第一料斗对应第一通孔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孔,第二料斗的侧壁分别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有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第三料斗的侧壁分别对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设有第四开孔和第五开孔,第四料斗的侧壁分别对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有第六开孔和第七开孔,第五料斗的侧壁分别对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设有第八开孔和第九开孔,第六料斗的侧壁分别对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设有第十开孔和第十一开孔。
[00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料斗、第二料斗、第三料斗、第四料斗、第五料斗和第六料斗的底部和侧壁均由板件围成。
[00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兼氧生物处理腔的底部对应排水管的管口上方设有隔离网,兼氧生物处理腔内设有第七料斗,第七料斗承放在隔离网上,第七料斗的底部为网板,第七料斗的侧壁为网板或板件。
[0013]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体包括密封盖和呼吸盖,密封盖与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的顶部密封配合,呼吸盖与兼氧生物处理腔的顶部配合,所述第一气管设置在呼吸盖上、并连通其上下两侧。
[001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通过虹吸系统连接,虹吸系统包括虹吸箱,虹吸箱位于排水管上方,虹吸箱的底部与排水管连通,虹吸箱内设有虹吸管,虹吸管呈倒U型,虹吸管的两端口分别位于虹吸箱的内外两侧,虹吸箱的顶部设有第二气管,第二气管连通虹吸箱的内外两侧;所述污水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清洁维护时,可以将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关闭,避免污水进入到没有过滤保护的收集箱内,也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从排水管排出。
[001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解酸化腔组的料斗内设有弹性生物组合填料层,兼氧生物处理腔的料斗内设有陶粒滤料层。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采用箱式结构,顶部开盖,可以进行嵌入地面的方式安装,减少空间占用;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分别具有沉积隔挡过滤、水解酸化处理和兼氧反应处理的作用,直至将压缩垃圾中产生出来的污水净化至符合可以直接排放的标准,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内分体设有料斗,料斗可通过起吊装置吊起,方便清洗或更换其内部用于处理污水的物料。
[0018](2)本技术采用虹吸的方式实现自动排水,排水过程中,兼氧生物处理腔水位回落时通过第一气管吸入空气,实现陶粒滤料层充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料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参见图1和图2所示, 一种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1,收集箱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17,所述收集箱1对应所述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17的顶部设有盖体,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17内均分体设有料斗5,料斗5上设有吊环59;收集箱1对应过滤腔组设有污水进水管112,兼氧生物处理腔17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气管31和排水管172。
[0023]所述过滤腔组包括一级过滤腔11、二级过滤腔12和三级过滤腔13,所述水解酸化腔组包括一级水解酸化腔14、二级水解酸化腔15和三级水解酸化腔16;腔与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每个料斗5分别对应相应的通孔设有开孔58。
[0024]所述料斗5的开孔58内设有网片581。
[0025]所述一级过滤腔11与二级过滤腔12之间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11,二级过滤腔12与三级过滤腔13之间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121,三级过滤腔13与一级水解酸化腔14之间设有第三通孔131,一级水解酸化腔14与二级水解酸化腔15之间设有第四通孔141,二级水解酸化腔15与三级水解酸化腔16之间设有第五通孔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1),收集箱(1)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17),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1)对应所述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17)的顶部设有盖体,过滤腔组、水解酸化腔组和兼氧生物处理腔(17)内均分体设有料斗(5),料斗(5)上设有吊环(59);收集箱(1)对应过滤腔组设有污水进水管(112),兼氧生物处理腔(17)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气管(31)和排水管(1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组包括一级过滤腔(11)、二级过滤腔(12)和三级过滤腔(13),所述水解酸化腔组包括一级水解酸化腔(14)、二级水解酸化腔(15)和三级水解酸化腔(16);腔与腔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每个料斗(5)分别对应相应的通孔设有开孔(5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5)的开孔(58)内设有网片(58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腔(11)与二级过滤腔(12)之间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111),二级过滤腔(12)与三级过滤腔(13)之间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121),三级过滤腔(13)与一级水解酸化腔(14)之间设有第三通孔(131),一级水解酸化腔(14)与二级水解酸化腔(15)之间设有第四通孔(141),二级水解酸化腔(15)与三级水解酸化腔(16)之间设有第五通孔(151),三级水解酸化腔(16)与兼氧生物处理腔(17)之间设有第六通孔(161);所述第二通孔(121)的高度低于第一通孔(111)高度,第二通孔(121)、第三通孔(131)和第四通孔(141)的高度依次增高;第五通孔(151)靠近水解酸化腔组的底部,第六通孔(161)位于三级水解酸化腔(16)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腔(11)、二级过滤腔(12)、三级过滤腔(13)、一级水解酸化腔(14)、二级水解酸化腔(15)和三级水解酸化腔(16)内分别设有第一料斗(51)、第二料斗(52)、第三料斗(53)、第四料斗(54)、第五料斗(55)和第六料斗(56);第一料斗(51)对应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彩仪潘全华梁嘉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鹤顺环境综合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