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430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绿绒蒿属植物首创采用恒定低温萌发技术,通过控制萌发基质组分、含水量特征,有效提高了多种绿绒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率;采用分层基质配比,保护了土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型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绿绒蒿(Meconopsis)为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蒿属植物的总称,大部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地区,常生长于海拔2800

5500米的林缘、草甸及流石滩地区。作为云南省“八大名花”之一,因其花朵较大(8

10厘米),花色艳丽(蓝色、紫色、白色、粉色、红色、黄色等),作为著名的观赏高山花卉,价值极高。同时,绿绒蒿属下的毛瓣绿绒蒿(M. torquata)作为传统藏医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止痛等功效,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此外,该属还包括有多种国家保护物种,如久治绿绒蒿(M. barbiseta)、红花绿绒蒿(M. punicea)、毛瓣绿绒蒿等。
[0003]早在1903年,英国人Ernest Henry Wilson多次进入横断山区域考察,引种了大量中国本土花卉植物,充实西方园林花卉资源,其中就包括全缘叶绿绒蒿(M. integrifolia)。绿绒蒿属植物,作为广为流传的“喜马拉雅蓝罂粟”更是受到西方植物学家和园林园艺学家的追捧,包括五脉绿绒蒿(M. quintaplinervia)、紫花绿绒蒿(M. violacea)等多种绿绒蒿属植物也相继被引种到西方地区。现今,基于绿绒蒿属植物繁殖、保育以及品种研发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杂交品种已用于展示和园林造景。
[0004]中国作为绿绒蒿属植物的起源及分布中心,现分布有43种绿绒蒿属植物(全世界共有绿绒蒿属植物54种,Flora of China),然而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工作始终停滞不前。一方面由于绿绒蒿属植物生长环境偏远恶劣,种子及繁殖材料获取困难;另一方面,本属内除了个别相对广布且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如刺叶绿绒蒿(M. horridula)、总状绿绒蒿(M. horridula var. racemosa)、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五脉绿绒蒿等以外,其种子萌发困难萌发率极低,且萌发幼苗长成成株过程中死亡率极高。这极大限制了绿绒蒿属植物的栽培种植工作开展,亦影响其资源有效利用。
[0005]目前,针对绿绒蒿属植物开展的研究多集中于谱系鉴定与分析、功能基因挖掘、有效成分检定等方面;针对其种子萌发则几乎采用激素调节方式进行,其中多用赤霉素,但此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赤霉素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2)赤霉素在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期,浓度过高会出现徒长、白化,直到畸形或枯死,浓度过低作用不明显。
[0006]从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物种来看,所涉及多为相对广布且适应性较强的少数物种,如总状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M. integrifolia)、刺叶绿绒蒿(M. horridula)等,对于狭域分布的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以及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分布的物种研究几乎为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且该方法适用于本属内多数物种。同时,优化其种子萌发条件并降低成本;此外,通过优化炼苗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幼苗成活率,为绿绒蒿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规模化生产、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采集与收贮:采集无霉变、虫蛀的绿绒蒿属植物顶端微裂的干燥果荚,获取其种子,进行萌发或干燥收贮备用;(2)萌发基质配比:采用2

4mm石灰岩砾石,与过40目筛且不被100目筛滤出的洁净河沙,按体积比3:1均匀拌合,作为萌发基质待用;(3)种子萌发:将萌发基质与种子,按体积比50:1均匀拌合,用100目纱网袋封装,淋水至封装基质有水渗出为止,保持基质完全湿润(水饱和),置于4℃的环境中萌发,待种子露白后取出用于播种;(4)播种基质配比:采用分层基质,下层厚8cm,为腐殖质土与泥炭土按体积比1:1均匀拌合,上层厚5cm,为腐殖质土与过8目筛洁净河沙按体积比1:3均匀拌合,分层装于种子萌发筐内待用;(5)播种及炼苗:将含有露白种子的萌发基质,以厚度5mm,均匀铺设于种子萌发筐内,置于空气温度18
±
2℃环境,淋水至基质有水渗出为止,覆盖透光塑料薄膜,保持表面及上层基质湿润,至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根系深度5cm左右,进行移栽;(6)移栽养护:将具有两片或两片以上真叶的绿绒蒿幼苗,移栽置于最高空气温度不高于24℃,阳光充足的环境内养护,保持基质湿润至成株。
[0009]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干燥的条件为环境湿度15%,干燥48h。
[0010]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收贮的条件为空气温度5℃,空气湿度20%。
[0011]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石灰岩砾石为4mm直径。
[0012]进一步的,步骤(3)所述环境包括恒温冷库或恒温培养箱。
[0013]进一步的,步骤(4)所述种子萌发筐的规格为长
×

×
高=35cm
×
25cm
×
15cm。
[0014]进一步的,步骤(5)所述保持表面及上层基质湿润为保持基质体积含水率在20

25%。
[0015]进一步的,步骤(5)中采用自制拱形支架,架高后再覆盖透光塑料薄膜,保障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0016]进一步的,步骤(5)中待幼苗可持续生长至高出育苗筐2

3cm为止再进行移栽。
[00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申请。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萌发基质组分、含水量特征及萌发温度,有效提高了多种绿绒蒿属植物种子的萌发率,解决了该属植物种子萌发困难的技术瓶颈,属于首创。同时极大简化了种子前处理程序,不需进行激素调控,不依赖于各类萌发设备,操作简单易行,大大降低萌发成本。
[0019](2)本专利技术具有适用广泛、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势,同时首创性提出针对绿绒
蒿属植物采用恒定低温萌发的技术。由于不采用激素处理,形成的幼苗往往较少畸变且茁壮,移栽成活率提高,填补了该属植物炼苗关键
的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虽然表述了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1]在本专利技术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采集与收贮:采集无霉变、虫蛀的绿绒蒿属植物顶端微裂的干燥果荚,获取其种子,进行萌发或干燥收贮备用;(2)萌发基质配比:采用2

4mm石灰岩砾石,与过40目筛且不被100目筛滤出的洁净河沙,按体积比3:1均匀拌合,作为萌发基质待用;(3)种子萌发:将萌发基质与种子,按体积比50:1均匀拌合,用100目纱网袋封装,淋水至封装基质有水渗出为止,保持基质完全湿润,置于4℃的环境中萌发,待种子露白后取出用于播种;(4)播种基质配比:采用分层基质,下层厚8cm,为腐殖质土与泥炭土按体积比1:1均匀拌合,上层厚5cm,为腐殖质土与过8目筛洁净河沙按体积比1:3均匀拌合,分层装于种子萌发筐内待用;(5)播种及炼苗:将含有露白种子的萌发基质,以厚度5mm,均匀铺设于种子萌发筐内,置于空气温度18
±
2℃环境,淋水至基质有水渗出为止,覆盖透光塑料薄膜,保持表面及上层基质湿润,至幼苗长出两片真叶,根系深度5cm左右,进行移栽;(6)移栽养护:将具有两片或两片以上真叶的绿绒蒿幼苗,移栽置于最高空气温度不高于24℃,阳光充足的环境内养护,保持基质湿润至成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升平刘维暐李金朱文浩许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