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6578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其依次包括步骤:扦插幼苗,在春秋两季分别扦插一次幼苗,扦插方式为在一个塑料网格中对角扦插或者“一格三苗”的布局方式;覆盖农用薄膜,将农用薄膜覆盖在塑料网格上,并使得农用薄膜与幼苗的顶部之间保留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年两收、一格两苗或一格三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覆盖农用膜的新办法,缩短了扦插幼苗根系的形成时间。短了扦插幼苗根系的形成时间。短了扦插幼苗根系的形成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3]菊花是全球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花卉,在我国十大名花之中,它的销售量占整个花卉市场份额的70%,是一种种植面积大、附加值较高、前景好的农业经济作物。近20年来,由于花农种植大棚切花菊模式过于僵化,致使切花菊年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因受环境、技术及经验等综合性因素影响,始终未能攻破这一层限制。
[0004]因此,需要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的问题,对已僵化的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大胆的技术创新,推出一套“一格双株,一年两收”的大棚切花菊种植新模式,可在不用增加土地面积,不用增添任何设施的情况下,使每亩大棚切花菊的产量增长了3倍,年经济效益实现翻番,充分显示出大棚切花菊“叠加效应”的增产潜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其依次包括步骤:扦插幼苗,在春秋两季分别扦插一次幼苗,扦插方式为在一个塑料网格中对角扦插或者“一格三苗”的布局方式;覆盖农用薄膜,将农用薄膜覆盖在塑料网格上,并使得农用薄膜与幼苗的顶部之间保留间隙。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扦插前还设有整地步骤,整地步骤包括:按照每亩大棚3—4立方米的标准施足基肥;将防治菌病与虫害的农药拌入肥料中,均匀铺撒于地面;按照深度30—35厘米进行耕地,并且去高垫低把田地充分整细耙平;北高南低,做出畦宽1米、垄宽0.5米,畦垄交错排列的花畦。
[0007]进一步地,针对春季扦插的幼苗,降湿度,在光照强、温度高时拉开大棚的上风口,让大棚内通过通风透气来降低湿度;防菌,处在幼苗培育生长期的幼苗,当根系形成后应迅速揭开农用薄膜,喷洒一次恶霉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和磷酸二氢钾至少其二的混合物药剂,以防疫菌;促增长,施尿素以促使茎杆快速增长;定期防疫,每隔10

15天,打一次菌病防治药物。
[0008]进一步地,定期防疫中的菌病防治药物添加有硼酸和磷酸二氢钾,以促进花头大、花色好。
[0009]进一步地,6月份后减少除菌步骤和定期防疫步骤中的用药量与次数。
[0010]进一步地,为促进6月份扦插的秋菊幼苗生根,秋菊幼苗扦插完成后,在大棚塑料膜上铺设遮阳网,向秋菊幼苗的叶面喷水以保持其湿润;秋菊幼苗扦插完成后的第20天去掉遮阳网,并停止向秋菊幼苗的叶面喷水。
[0011]进一步地,在整地后扦插幼苗前,在每个畦中喷洒除草剂;用农用膜覆盖在垄上。
[0012]进一步地,在切花菊的营养生长期内,为使植株根部的地面透气通风,当植株长至50厘米高时,便把离地面15厘米以下的叶片全部清除掉,以减少各种菌病虫害的发生;在切花菊的营养生长期内,加叶面肥的喷施,有利花蕾与花苞的膨大。
[0013]进一步地,在早春菊的成熟开花期,使用戊唑醇、啶氧菌脂等杀菌药混合配制,以治疗白锈病。
[0014]进一步地,使用专治蓟马的药物。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年两收、一格两苗或一格三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覆盖农用膜的新办法,缩短了扦插幼苗根系的形成时间;通过整地,为让密植后的切花菊能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可预防早春菊栽种的12

1月时低温、高湿环境下的白粉、褐斑、霜霉、白锈等菌病,进一步保证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格双株的种植方式在塑料网格的布置图;图2为一格三株的种植方式在塑料网格的布置图。
[0017]图中:1、塑料网格;2、方格;3、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一、实现“一年两收”的前提条件。在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时期,种植大棚切花菊由于受菊花品种、生理特点、日照长短、气温高低等众多条件的的影响,致使造价不菲温室大棚一年只能产花一次。这种延用至今的老旧种植模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有花农曾试验过,但因技术不成熟、选择品种不对路而终告失败,留下的教训是:整个大棚一片生机盎然,切花菊长得枝繁叶茂,可就是无花可开,这给花农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此,我们经过长期观察,决定从切花菊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学特性及生长周期三个方面入手寻找能实现“一年两收”的方法。一是依照切花菊的生物学特性来选择品种,菊花按季节划分有春菊、夏菊、秋菊及冬菊四个类别的品种,扩大了为实现“一年两收”的选种范围。二是从切花菊的自然花期排序上选择,春菊的开花时间为3—4月,夏菊的开花时间为5—7月,秋菊的开花时间为9—11月,冬菊的开花时间为12月左右,这为实现“一年两收”增加了胜算。三是根据切花菊
的生长周期时间计算,从幼苗栽培至成熟开花,整个生长过程需要120—150天,符合“一年两收”的时间要求。根据以上三个条件,我们选择春菊与秋菊作为大棚种植母本,就完全能把大棚不能收获两季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经过3年的栽种试验,我们选择春菊中的早春白、早春黄,秋菊中的黄光玉、白神马这四个品种栽种,年年都赶上了切花菊用量最大、卖价最高的两个好商机,如我们栽种的早春白、早春黄每年可赶在农历清明节前后开花,栽种的黄光玉、白神马每年可赶在农历的十月一节气开花,使经济效益得到成倍增长。
[0020]二、实现“一格双株”种植新模式的难点突破。种植大棚切花菊,为防止花径高、花头重,容易造成倒伏现象,我们铺设一张方形塑料网格1作支架,铺设的塑料网格是根据大棚的宽度来决定的,如大棚宽度为6米,那么塑料网格的长度应为6米。塑料网格的宽度一般都是1米宽,共有10个方格2,每畦都会埋上对称的3对木桩或镀锌管作为支架,然后把塑料网套在上面,并随着植株的长高,随时提升网的高度,并利用它作测算幼苗顶植的株行距来使用。具体使用方法是:将塑料网贴着席内的地面铺设,将原来“一格一苗”的种植旧模式改为对角定植的“一格双苗”新模式,当全面掌握了棚内菌病防疫、干湿调控及冷热气温把握等综合技术后,还可将“一格双株(如图1所示,该两株植株3呈对角线布置在矩形形状的网格中)”提升为效益更高的“一格三株(如图2所示的,每格中的三株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并且一个底边与塑料网的长度方向平行)”种植新模式,以求利润更大化。
[0021]为促进扦插幼苗在短期内快速生根,我们采用覆盖农用膜的新办法,通过保温保湿缩短了幼苗根系形成的时间。具体操作程序为:在幼苗扦插完毕后,迅速铺上一层宽度为1.5米的农用薄膜,铺设农用薄膜的要求是在膜与苗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似挨非挨、若隐若现的状态为最佳。因为薄膜过高无法吸收到膜上产生的水珠,而薄膜贴在叶面上,在强光照射下容易造成叶面烫伤。若遇阴天下雨或棚内湿度过大时,农用薄膜上会形成积水,对幼苗形成碾压,这时可用细铝丝将膜面穿透让积水流入畦内。经过10—15天后,扦插苗的根系便会全部形成。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步骤:扦插幼苗,在春秋两季分别扦插一次幼苗,扦插方式为在一个塑料网格中对角扦插或者三角形扦插的布局方式;覆盖农用薄膜,将农用薄膜覆盖在塑料网格上,并使得农用薄膜与幼苗的顶部之间保留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扦插前还设有整地步骤,整地步骤包括:按照每亩大棚3—4立方米的标准施足基肥;将防治菌病与虫害的农药拌入肥料中,均匀铺撒于地面;按照深度30—35厘米进行耕地,并且去高垫低把田地充分整细耙平;北高南低,做出畦宽1米、垄宽0.5米,畦垄交错排列的花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春季扦插的幼苗,降湿度,在光照强、温度高时拉开大棚的上风口,让大棚内通过通风透气来降低湿度;防菌,处在幼苗培育生长期的幼苗,当根系形成后应迅速揭开农用薄膜,喷洒一次恶霉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和磷酸二氢钾至少其二的混合物药剂,以防疫菌;促增长,施尿素以促使茎杆快速增长;定期防疫,每隔10

15天,打一次菌病防治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量切花菊大棚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期防疫中的菌病防治药物添加有硼酸和磷酸二氢钾,以促进花头大、花色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有太李琳和俊东刘军贾朝亮李斌斌杨龙栗明霞赖磊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市人民公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