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406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开电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其包括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绕线柱本体,绕线柱本体的中部沿外周开设有绕线槽,且绕线槽较绕线柱本体的上下两端外周壁向内凹,绕线槽的靠近绕线柱本体轴心的底壁,分别形成有两个圆弧段和两个沿绕线柱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平行段,两个圆弧段相对应设置且凹面朝内,两个平行段间隔设置,其中一个平行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圆弧段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平行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相较圆柱形的中柱,能提高对绕线槽的空间利用。利用。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


[0001]本技术属于开电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
[0003]而现有的薄型贴片电感多为封胶电感,其工艺为工形铁芯(或磁芯)电感绕线柱,电感绕线柱的中部形成绕线槽,线圈绕组环绕在所述绕线槽内,其要求线圈绕组的外表面较绕线柱本体的侧面向内,即线圈绕组不能向绕线柱本体的侧面凸出。现有的大部分绕线柱本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且绕线柱本体的中部对应于绕线槽内的部分形成中柱,当中柱为圆柱体,线圈绕组绕在所述绕线槽内,在线圈绕组不能向侧面凸出的情况下,其对绕线槽的空间利用不高(请参考说明书附图5

图6)。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其包括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绕线柱本体,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中部沿外周开设有绕线槽,且所述绕线槽较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上下两端外周壁向内凹,所述绕线槽的靠近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底壁,分别形成有两个圆弧段和两个沿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平行段,两个所述圆弧段相对应设置且凹面朝内,两个所述平行段间隔设置,其中一个平行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弧段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平行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
[0006]优选地,两个所述平行段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相适配,两个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相适配,所述圆弧段的横截面为半圆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和所述平行段围合形成绕线中柱,所述绕线中柱用于支撑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顶部和底部。
[0007]优选地,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侧壁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为L1,所述平行段距离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为L2,0.3L1≤L2≤0.5L1。
[0008]优选地,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长宽之比为1.2至1.7,两个所述圆弧段关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对称,两个所述平行段关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对称,所述平行段的长度范围0.3L2至1.2L2。
[0009]优选地,所述绕线中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加强支撑部;位于所述绕线中柱的上端的加强支撑部,为自下由上逐渐扩张的结构;位于所述绕线中柱的下端的加强支撑部,为自上由下逐渐扩张的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上表面还形成有向下凹的引线槽。
[0011]本技术另一面提供一种电感器,其包括线圈绕组和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
感绕线柱,所述线圈绕组环绕在所述绕线槽内,且所述线圈绕组的外表面较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侧面向内。
[0012]优选地,所述电感器包括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沿所述绕线槽覆盖在所述线圈绕组的外表面,且所述密封层的外表面较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侧面向内。
[0013]本技术提供的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相较圆柱形的中柱,能提高对绕线槽的空间利用。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0015]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绕线柱的俯视图;
[0016]图2为的电感绕线柱的左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18]图4为电感绕线柱与线圈绕组相配合的侧剖视图;
[0019]图5为现有技术中,圆形中柱的电感绕线柱的侧剖视图;
[0020]图6为现有技术中,电感绕线柱与线圈绕组相配合的侧剖视图;
[0021]图中:绕线柱本体1a、绕线槽2a、圆弧段3、平行段4、绕线中柱5a、加强支撑部、线圈绕组;
[0022]Y为绕线柱本体长度方向,1b为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柱本体、5b为现有技术中的圆形中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考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感绕线柱及电感器,其包括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绕线柱本体1a,绕线柱本体1a的中部沿外周开设有绕线槽2a,且绕线槽2a较绕线柱本体1a的上下两端外周壁向内凹,绕线槽2a的靠近绕线柱本体1a轴心的底壁,分别形成有两个圆弧段3和两个沿绕线柱本体1a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平行段4,两个圆弧段3相对应设置且凹面朝内,两个平行段4间隔设置,其中一个平行段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圆弧段3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平行段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圆弧段3的另一端连接。上述长度方向,是指在绕线柱本体1a的横截面中,与边长较长平行的方向。在横截面中绕线柱本体1a的长度方向上的边长较另一边长长。平行段4和圆弧段3环绕形成类似跑道形状。通过在长度方向上设置平行
段4,可以很好利用绕线槽2a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在线圈绕组9绕线时,线圈绕组9的导线可沿平行段4对应的位置处向外扩展更大空间。即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相同体积的绕线槽2a,同样在线圈绕组9绕线至与绕线槽2a左右两端齐平时,本申请线圈绕组9的导线更长。
[0027]请参考图1

图4,在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平行段4与绕线柱本体1a轴心的距离相适配,两个圆弧段3与绕线柱本体1a轴心的距离相适配,圆弧段3的横截面为半圆的圆弧段3,圆弧段3和平行段4围合形成绕线中柱5a,绕线中柱5a用于支撑绕线柱本体1a的顶部和底部。绕线柱本体1a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上摆和下摆。圆弧段3和平行段4围合形成绕线中柱5a,该绕线中柱5a为类似跑道形状的绕线中柱5a,相较现有技术中圆形的中柱。其能很好利用绕线柱本体1a的长宽比例,通过在长度方向设置平行段4扩宽在绕线柱本体1a的长度方向的比例,使得绕线柱本体1a的顶部和底部的四个边角距离绕线中柱5a距离变短,降低绕线柱本体1a产品损坏问题。
[0028]请参考图3

图4,在优选实施例中,绕线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绕线柱,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绕线柱本体,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中部沿外周开设有绕线槽,且所述绕线槽较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上下两端外周壁向内凹,所述绕线槽的靠近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底壁,分别形成有两个圆弧段和两个沿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平行段,两个所述圆弧段相对应设置且凹面朝内,两个所述平行段间隔设置,其中一个平行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弧段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平行段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弧段的另一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绕线柱,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平行段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相适配,两个所述圆弧段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相适配,所述圆弧段的横截面为半圆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和所述平行段围合形成绕线中柱,所述绕线中柱用于支撑所述绕线柱本体的顶部和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绕线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本体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侧壁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为L1,所述平行段距离与所述绕线柱本体轴心的距离为L2,0.3L1≤L2≤0.5L1。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今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