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73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游隙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外圈顶起并与上模相接触的下模且所述下模可通过驱动轴进行传动,所述上模中设有对外圈进行综合测量的位置传感器。该外圈综合测量装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代替人工手动检测轴向游隙,进而避免因人员手势、轻重及快慢关系,导致的对内圈上端加载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避免了因人工检测轴向游隙而产生的不稳定性,也改变了常规的轴向游隙检测时,相对只测量了轴承内某个点的轴向间隙,未综合考虑到沟位平行差对轴向游隙影响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圈综合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游隙测量
,具体为外圈综合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020年11月18日,在某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这是时隔 11年,又一次提出“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掀起一波换车浪潮。
[0003]一代汽车轮毂球轴承,具有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同时具有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联合载荷等优点,更适用于下乡车型低成本、低排量的汽车轮毂当中。
[0004]一代轮毂轴承装配流程为:内、外圈清洗

选配轴向游隙、合套

注脂

密封圈组立

扭矩检测。其中选配轴向游隙主要通过X195A 轴仪由人工选配,在选配过程中,对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选配效率较低,且X195A测量的重复精度较差,每个人的测量手势、动作不同,检测的轴向游隙值都有一定的差异。
[0005]因此,研究一种轴承综合测量分选的方法来解决人工测量的不稳定性和选配效率低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0006]人工选配轴向游隙,是通过固定的钢球规值,随机选取内、外圈合套,用X195A测量得出轴承的轴向游隙值,通过计算和试配,再选取钢球不同分规值,来满足轴向游隙要求的过程。
[0007]常规轴向游隙检测方法是通过X195A进行检测,X195A轴仪原理是固定轴承外圈7,轴承内圈2上端设有上负荷2Q,下端设下负荷Q,先对轴承内圈2施加向上4下负荷Q,读取指示表8中的数值为C1,再松开上负荷开关10,在轴承内圈2上端施加向下5上负荷2Q,读取指示表8中的数值为C2,得出内圈在Q负荷下,内圈在轴承内部最大的轴向间隙C1

C2称为轴向游隙。(如附图6)
[0008]1、采用X195A轴仪检测轴向游隙,因松上负荷开关10,由于员工手势、轻重及快慢关系,对内圈上端加载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人工检测轴向游隙存在不稳定性;
[0009]2、因读取轴向游隙数值时,需通过员工心算C1

C2,当批量选配游隙,员工出现疲劳,易出现数据读取或计算错误;
[0010]3、影响轴承游隙的因素较多,轴承内、外圈的沟径、沟位、曲率、沟位平行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轴承游隙,其中特别是沟位平行差问题,因X195A检测游隙过程中,内圈为静止状态,相对只测量了轴承内圈某个点的轴向间隙,未综合考虑到沟位平行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综合测量轴承游隙分选方法,用以代替人工选配轴向游隙。
[0013](二)技术方案
[001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外圈顶起并与上模相接触的下模且所述下模可通过驱动轴进行传动,所述上模中设有对外圈进行综合测量的位置传感器。
[0015]优选的,所述上模中设有对外圈上沟道和外圈下沟道、曲率与配合上端钢球和下端钢球充分接触处的综合点的D01间距值进行综合测量的位置传感器。
[0016]优选的,所述位置传感器空套于上模中且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最低端与下模的探测点相接触。
[0017]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底端设有与外圈上沟道相接触的上端钢球,所述下模的顶端设有与外圈下沟道相接触的下端钢球,所述外圈下沟道位于外圈上沟道的下方。
[0018]优选的,所述上端钢球通过上端保持架进行定位支撑且所述上端保持架沿着上模进行小幅度滑移定位调节,所述下端钢球通过下端保持架进行定位支撑且所述下端保持架沿着下模进行小幅度滑移定位调节。
[0019]优选的,所述上端保持架通过螺钉固定于上模的底端,所述下端保持架通过螺钉固定于下模的顶端,所述下端保持架的底部设有与下模的最低端相连的且呈弹性回位的回位弹簧。
[0020]优选的,所述上端保持架的底端设有与上端钢球相对应的上端球篼,所述上端保持架的顶端设有与螺钉相对应的螺钉插槽,所述下端保持架与上端保持架结构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所述下端保持架的大端面朝向与上端保持架的大端面朝向相反。
[0021]优选的,所述上模底端的台阶处设有与上端钢球相接触的上端内圈模且所述上端内圈模通过上端保持架进行定位支撑,所述下模顶端的台阶处设有与下端钢球相接触的下端内圈模且所述下端内圈模通过固定模进行定位调节。
[0022]优选的,所述所述固定模位于下模的顶部且通过螺钉固定支撑。
[0023]本技术提供了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该外圈综合测量装置,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代替人工手动检测轴向游隙,进而避免因人员手势、轻重及快慢关系,导致的对内圈上端加载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避免了因人工检测轴向游隙而产生的不稳定性,也改变了常规的轴向游隙检测时,相对只测量了轴承内某个点的轴向间隙,未综合考虑到沟位平行差对轴向游隙影响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外圈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上端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下端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为本技术中关于X195A检测游隙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上模;2、下模;3、外圈;4、位置传感器;5、上端钢球;6、下端钢球;7、外圈上沟道;8、外圈下沟道;9、上端保持架;10、下端保持架;11、回位弹簧;12、上端内圈模;13、下
端内圈模;14、固定模;15、上端球篼。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包括上模1,上模1底端的台阶处设有与上端钢球5相接触的上端内圈模12且上端内圈模12通过上端保持架9进行定位支撑,下模2顶端的台阶处设有与下端钢球6相接触的下端内圈模13且下端内圈模13通过固定模14进行定位调节,固定模14位于下模2的顶部且通过螺钉固定支撑,上模1的底端设有与外圈上沟道7相接触的上端钢球5,上端钢球5通过上端保持架9进行定位支撑且上端保持架9沿着上模1进行小幅度滑移定位调节,上端保持架9的底端设有与上端钢球5相对应的上端球篼15,上端保持架9的顶端设有与螺钉相对应的螺钉插槽,下端保持架10与上端保持架9结构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下端保持架10的大端面朝向与上端保持架9的大端面朝向相反,上端保持架9通过螺钉固定于上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所述上模(1)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外圈(3)顶起并与上模(1)相接触的下模(2)且所述下模(2)可通过驱动轴进行传动,所述上模(1)中设有对外圈(3)进行综合测量的位置传感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中设有对外圈上沟道(7)和外圈下沟道(8)、曲率与配合上端钢球(5)和下端钢球(6)充分接触处的综合点的D01间距值进行综合测量的位置传感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器(4)空套于上模(1)中且所述位置传感器(4)的最低端与下模(2)的探测点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底端设有与外圈上沟道(7)相接触的上端钢球(5),所述下模(2)的顶端设有与外圈下沟道(8)相接触的下端钢球(6),所述外圈下沟道(8)位于外圈上沟道(7)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圈综合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钢球(5)通过上端保持架(9)进行定位支撑且所述上端保持架(9)沿着上模(1)进行小幅度滑移定位调节,所述下端钢球(6)通过下端保持架(10)进行定位支撑且所述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月兴王俊锦王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雷迪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