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及其调节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3669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及其调节方法,至少包括主动悬架和设置于主动悬架和车轮之间的悬架机构(1),所述悬架机构(1)包括作动器单元(11)、液压管路(12)和蓄能单元(13);在车辆转弯且主动悬架介入的情况下,所述液压管路(12)通过多支路互相导通并连通同轴设置的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11)的方式对车辆的车轮进行解耦,使得所述作动器单元(11)的运动不会通过所述蓄能单元(13)产生抵制所述主动悬架进行侧倾调节的抗侧倾力矩。系统在车辆预判到即将发生侧倾之前就能够通过调节多个能够选择性地进行连接的液压支路和/或液压缸之间的耦合状态来改变悬架的抗侧倾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0001]本分案申请的原始基础是申请号为202110953192.8,申请日为2021年08月18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轨道车辆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的专利申请,其要求了申请号为202110640917.8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优先权日为2021年06月08日。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悬架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3]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功能和用途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撑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0004]随着汽车行业的逐渐发展,用户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稳性和安全性的关注逐渐上升。传统的机械稳定杆无法在侧倾角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舒适性,同时也无法在侧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增加抗侧倾刚度,因此,传统的机械稳定杆存在一定局限性。
[0005]液压互联悬架的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至少包括主动悬架和设置于主动悬架和车轮之间的悬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机构(1)包括作动器单元(11)、液压管路(12)和蓄能单元(13);在车辆转弯且主动悬架介入的情况下,所述液压管路(12)通过多支路互相导通并连通同轴设置的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11)的方式对车辆的车轮进行解耦,使得所述作动器单元(11)的运动不会通过所述蓄能单元(13)产生抵制所述主动悬架进行侧倾调节的抗侧倾力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单元(11)包括设在同一车轴轴线上的第一液压缸(111)和第二液压缸(112);所述液压管路(12)分别连通两个所述作动器单元(11)的不同液腔的第一液压支路(121)和第二液压支路(122),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支路(121)和第二液压支路(122)之间还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三液压支路(12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发生朝向所述第一液压缸(111)所在一侧的侧倾时,所述第一液压缸(111)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二液压缸(112)的有杆腔排出的油液进入所述第一液压支路(121),从而进入所述第一液压支路(121)的油液经过所述第三液压支路(123)进入到所述第二液压支路(122)并流入所述第一液压缸(111)的有杆腔和所述第二液压缸(112)的无杆腔,使得所述悬架机构(1)不会产生抵制所述主动悬架进行侧倾调节的抗侧倾力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液压支路(123)处于断开状态且车辆在转弯情况下,所述第一液压支路(121)和第二液压支路(122)跟随所述作动器单元(11)内的油液的定向流动而改变其管路的内腔液压,从而所述悬架机构(1)按照在所述第一液压支路(121)和第二液压支路(122)之间产生压力差的方式形成抗侧倾力矩并降低车辆车身的侧倾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主动抗侧倾液压互联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毅张农罗亮王斌钟伟民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