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331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包括了六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培育木麻黄苗时,利用木屑覆盖物可预防杂草,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严格控制木麻黄种子的种植环境和工序,和对木麻黄苗进行修剪和保护,避免木麻黄苗受到动物撕咬或营养不均衡出现生长异常的情况,通过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控制浇水次数,避免木麻黄苗浇水过多或过少对生长造成影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木麻黄种子苗的生长效果,通过采用轻基质木麻黄苗木造林,成活率高达92%以上,3年生幼林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10.5m和6.2cm,造林成效显著,保证了木麻黄成活率。活率。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木麻黄培育
,具体为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木麻黄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m,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cm;树冠狭长圆锥形;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披针形或三角形,棒状圆柱形,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在对木麻黄进行培育时,需要利用专用的培育方法进行培育。
[0003]虽然现有的木麻黄培育方法也可培育出良好的木麻黄,但存活率和生长效果不理想,导致其无法更好的满足种植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进调整体,以便达到更好的种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0007]步骤一:木麻黄种子播种前育苗地先进行树苗培育地处理,首先将装置地内部的泥土进行翻耕、耕平工作,并进行开坑,开坑宽度为1~1.5米,开坑长度为30~40米,开坑深度为0.2~0.5米,可根据树苗培育地面积和种植数量进行调整,等待气味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温度进行播种,且播种前需要事先将水灌入坑内,灌入水时水位至少要到达坑深的3/1,灌水完成后,即可将木麻黄种子撒播入坑内,并在播种木麻黄种子后盖上0.3~1CM的泥土;
[0008]步骤二:木麻黄种子播种后3~4天后出苗,待5~7天左右后木麻黄苗出齐,木麻黄苗出齐后需要利用木屑对木麻黄苗的周围进行覆盖,需要将木屑埋入泥土下1~3CM下,此后每3~10天对木麻黄苗浇水一次,可根据实际天气和温度等情况对浇水次数进行调整,且浇水时需要查看土壤的湿润程度;
[0009]步骤三:不进行浇水培育时,通过利用三合板对木麻黄苗的苗干进行保护,并且定期对木麻黄苗进行观察和修剪,在对木麻黄苗修剪病枝残枝,不要对木麻黄苗主干进行修剪,这会滞缓它们的生长,需要修减掉离主干稍远处的枯枝,维持枝干与主干间的“领圈部位”进行修建。
[0010]步骤四:采用木屑树皮、林下枯落物、椰糠、红粘土等为材料,经过堆泡、加工和消毒处理后制作出轻基质网袋容器;
[0011]步骤五:将培育好的已发根的木麻黄苗挖出并移植入制作好的轻基质网袋容器的内部,并进行每月2~5次浇水和施肥管理,浇水量与施肥量需要成正比,不得浇入过多的水或肥料。
[0012]进一步,在树苗培育地处理翻耕时,需要加入腐熟有机肥,每1米加入20KG

50KG的腐熟有机肥,并将腐熟有机肥与泥土混合,在坑内灌水时,因水会渗入土壤的内部,因此并非需要始终使水占满坑内的3/1,只需在刚开始灌水时使水到达坑的3/1处即可。
[0013]进一步,在覆盖木屑时不要在木屑覆盖物下铺设塑料膜,木屑覆盖层要通风透水,以利于木麻黄苗成长,浇水查看土壤的湿润程度,湿润且抓起来呈块状的土壤无需浇水,此时浇水会让根部窒息,当土壤干燥龟裂成块时再浇水,足量即止,秋季要多浇水,帮助松树过冬,干燥的冬季要多给幼株浇水以防干旱,这对需要水分的树苗是很重要的。
[0014]进一步,在对轻基质网袋容器进行制备时,需要对木屑树皮、林下枯落物、椰糠等材料进行筛选,选大小适中的木屑树皮、林下枯落物、椰糠等材料。
[0015]进一步,在挖出已发根的木麻黄苗时,需要注意控制好挖掘的范围,不得太小,需要在已发根的木麻黄苗外围的1

2米处,避免挖掘时将已发根的木麻黄苗的根部切断,且挖掘后出的已发根的木麻黄苗需要进行根部泡水保护,避免已发根的木麻黄苗快速枯萎。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的制备方法,通过培育木麻黄苗时,利用木屑覆盖物可预防杂草,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严格控制木麻黄种子的种植环境和工序,和对木麻黄苗进行修剪和保护,避免木麻黄苗受到动物撕咬或营养不均衡出现生长异常的情况,通过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控制浇水次数,避免木麻黄苗浇水过多或过少对生长造成影响,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木麻黄种子苗的生长效果,通过采用轻基质木麻黄苗木造林,成活率高达92%以上,3年生幼林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10.5m和6.2cm,造林成效显著,保证了木麻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0023]步骤一:木麻黄种子播种前育苗地先进行树苗培育地处理,首先将装置地内部的泥土进行翻耕、耕平工作,并进行开坑,开坑宽度为1~1.5米,开坑长度为30~40米,开坑深度为0.2~0.5米,可根据树苗培育地面积和种植数量进行调整,等待气味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温度进行播种,且播种前需要事先将水灌入坑内,灌入水时水位至少要到达坑深的3/1,灌水完成后,即可将木麻黄种子撒播入坑内,并在播种木麻黄种子后盖上0.3~1CM的泥土,通过严格控制木麻黄种子的种植环境和工序,可保证木麻黄种子苗的生长效果;
[0024]步骤二:木麻黄种子播种后3~4天后出苗,待5~7天左右后木麻黄苗出齐,木麻黄苗出齐后需要利用木屑对木麻黄苗的周围进行覆盖,需要将木屑埋入泥土下1~3CM下,此后每3~10天对木麻黄苗浇水一次,可根据实际天气和温度等情况对浇水次数进行调整,且浇水时需要查看土壤的湿润程度,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控制浇水次数,避免木麻黄苗浇水过多或过少对生长造成影响;
[0025]步骤三:不进行浇水培育时,通过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麻黄轻基质的培育方法,其培育流程有种植木麻黄

发根木麻黄培育

修剪和保护

轻基质容器制备

移植培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五个步骤:步骤一:木麻黄种子播种前育苗地先进行树苗培育地处理,首先将装置地内部的泥土进行翻耕、耕平工作,并进行开坑,开坑宽度为1~1.5米,开坑长度为30~40米,开坑深度为0.2~0.5米,可根据树苗培育地面积和种植数量进行调整,等待气味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温度进行播种,且播种前需要事先将水灌入坑内,灌入水时水位至少要到达坑深的3/1,灌水完成后,即可将木麻黄种子撒播入坑内,并在播种木麻黄种子后盖上0.3~1CM的泥土;步骤二:木麻黄种子播种后3~4天后出苗,待5~7天左右后木麻黄苗出齐,木麻黄苗出齐后需要利用木屑对木麻黄苗的周围进行覆盖,需要将木屑埋入泥土下1~3CM下,此后每3~10天对木麻黄苗浇水一次,可根据实际天气和温度等情况对浇水次数进行调整,且浇水时需要查看土壤的湿润程度;步骤三:不进行浇水培育时,通过利用三合板对木麻黄苗的苗干进行保护,并且定期对木麻黄苗进行观察和修剪,在对木麻黄苗修剪病枝残枝,不要对木麻黄苗主干进行修剪,这会滞缓它们的生长,需要修减掉离主干稍远处的枯枝,维持枝干与主干间的“领圈部位”进行修建。步骤四:采用木屑树皮、林下枯落物、椰糠、红粘土等为材料,经过堆泡、加工和消毒处理后制作出轻基质网袋容器;步骤五:将培育好的已发根的木麻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魏龙郭乐东叶程叶林昌苏宇乔甘先华张卫强李大锋黄芳芳李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