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149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交林营建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在迹地上留养品质优良健壮的檫木母树,每公顷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交林营建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林具有生长快、周期短、质量稳定等特点,是我国木材生产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我国多地已推广应用。
[0003]目前,浙江沿海丘陵的人工木荷林培育多数栽植都是木荷纯林,或条状间隔式混交栽植一些其他树种,其成林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忽视采伐迹地上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母树种源,往往“一帚光”作业,损失了自然更新的优质种源;二是种植方式粗放,凭借经验估计间距栽植,株行距过密,混交的树种选择不当,未能达到相互作用的互补效应;三是林地管理技术滞后,除了造林后3年的幼林抚育和透光伐外,全凭林木自身生长,尤其是土壤的水肥管理技术缺乏,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林分质量差、经济出材量不高和地力维护困难的状况。
[0004]经过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CN111280014A公开了一种将粗枝云杉人工纯林改造为云冷杉复层混交林的方法,CN105409713A公开了一种枫香与鹅掌楸混交林的营造方法和CN111788981A公开了一种仿自然的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营建方法。其营造方法都是人工植苗来实现不同经营目标的混交林,未能充分利用林地上潜在的种子库的自然力,促进林分更新,更为重要的是,上述不同技术方法中没有深入剖析混交树种间树冠结构特性对林木生长影响。密度和行距配置是幼树冠层结构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冠层结构影响光在冠层内的分布和利用,良好的冠层有助于提高林木对光、温度等气候因子的利用效率。
[0005]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充分借助森林自然力,与人工种植树种相协调,提升浙江沿海丘陵的人工木荷林树木生长和质量提升的方法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借助森林自然力实现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中等以上立地类型,20年生林分蓄积量为每公顷100

110m3。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林地选择:在采伐迹地上采用小堆状整地方式清除剩余物,将其烧制成焦泥土有机肥;选择留养实生、健壮,树干通直、圆满,冠幅大的15

25年生檫木,每公顷30

60株;(2)种植方式:采取株行距1.5

1.8m
×
1.8m,垦穴种植健壮、木质化程度高的1年生木荷苗;(3)更新方式:在木荷株距与行距间离木荷树冠投影面积外的林地上留养天然更新的实生、健壮的檫木幼苗;
(4)林分管理:种植后持续对幼林进行除草和施肥抚育;待林分郁闭度超过0.75则进行透光伐抚育;抚育后,每公顷木荷2250

2700株和檫木500

600株,并选择茁壮的优势木,每公顷木荷180

225株和檫木75

90株;定期检查郁闭度,若郁闭度超过0.75,则再次在冬季进行间伐抚育,每公顷保留木荷950

1100株和檫木250

280株,选择目标树每公顷木荷105

135株和檫木60

75株;2月在目标树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覆盖鲜草、凋落物残体有机物100kg,并覆泥厚约2

3cm。
[0008]上述步骤(1)中优选择枯枝叶残体和细土重量比为5:1进行烧制焦泥土。
[0009]上述步骤(3)中木荷株距与行距间留养天然更新的檫木幼苗,每株木荷周围优选择为最多留选1株檫木,呈不规则分布。
[0010]上述步骤(4)中种植后持续对幼林进行除草优选择为每年5月和9月分别对幼树周围0.5m范围内杂草分别除草各1次,连续3年;且每株施用焦泥土用量约1kg。
[0011]上述步骤(4)中透光伐抚育优选择为伐除风倒、枯立、干扰、衰弱木和病虫害木。
[0012]上述步骤(4)中目标树优选择为实生、健壮、主干通直圆满,具有较好的发展树冠,树冠长度占全树高度1/3

1/2,树干无粗枝树杈,无损伤或病害的优良个体。
[0013]本专利技术原理:浙江沿海丘陵人工林采伐迹地上都混生着少量的檫木散生树种,留养选择健壮、优质母树作为种源,可为后代森林提供潜在的种子库,能够创造良好的天然更新条件。为此,在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大量试验后,发现人工木荷林中檫木天然更新能力强,成苗率高,生长迅速,木荷树冠稠密,利用树木生长的时间差,可为檫木幼树遮阳,避免幼树树干日灼受伤害,随着树木生长,檫木生长迅速。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一种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其利用稠密的木荷树冠为檫木树干遮阳,减少丛生枝和树疤,促进檫木干材质量;同时,利用上层檫木树冠为下层木荷遮挡部分直射光,创造了良好的森林生长内环境,促进了木荷树高生长,二树混交,能够起到协同促进作用,互相互补的效应,有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和质量。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木荷与檫木混交能够相互协同,缺一不可,通过混交对比,其产生的林木质量和单位蓄积量的效果远优于单一木荷树种的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选择原位留养檫木母树,种子品质优良,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既能获得较多数量的实生幼苗,提高林分的混交度和稳定性,又能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0017](3)本专利技术利用人工种植木荷与天然更新檫木幼树生长的时间差和树木生长速率的差异,避免檫木幼树树干直射光的日灼受伤,随着其迅速生长,木荷稠密树冠为檫木主干提供挡阳,减少了丛生枝和徒生枝,提高了檫木干材的质量。
[0018](4)本专利技术采用目标树树冠下施肥,可将有限的优质遗传资源个体集约培育,栽培技术精准,操作简便,便于林农掌握。
[0019](5)本专利技术就地采用鲜草与凋落叶等有机物覆盖,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改善土壤环境和土壤质量,减少水肥流失,针对性强。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例中木荷、檫木混交区(经过20年的连续抚育和目标木施肥及鲜草、凋
落叶残体有机物覆盖等培管)和木荷单一树种(经过常规3年连续抚育和透光伐后封山)经营区林木的树高和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每公顷立木蓄积年生长量、目标/优势木株数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2]实施地点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南山,海拔200

320m,坡向东北,坡度15

20
°
,红壤,土壤厚度70

90cm。
[0023](1)林地选择:2001年在杉木和柳杉人工林中等立地类型迹地上采用小堆状清理堆放方式,全面清除采伐剩余物,将其树桠、枝叶等剩余物烧制成焦泥土有机肥,作为肥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浙江沿海丘陵的木荷、檫木混交林营建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林地选择:在采伐迹地上采用小堆状整地方式清除剩余物,将其烧制成焦泥土有机肥;选择留养实生、健壮,树干通直、圆满,冠幅大的15

25年生檫木,每公顷30

60株;(2)种植方式:采取株行距1.5

1.8m
×
1.8m,垦穴种植健壮、木质化程度高的1年生木荷苗;(3)更新方式:在木荷株距与行距间离木荷树冠投影面积外的林地上留养天然更新的实生、健壮的檫木幼苗;(4)林分管理:种植后持续对幼林进行除草和施肥抚育;待林分郁闭度超过0.75则进行透光伐抚育;抚育后,每公顷木荷2250

2700株和檫木500

600株,并选择茁壮的优势木,每公顷木荷180

225株和檫木75

90株;定期检查郁闭度,若郁闭度超过0.75,则再次在冬季进行间伐抚育,每公顷保留木荷950

1100株和檫木250

280株,选择目标树每公顷木荷105

135株和檫木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绮谭珊珊杨庆松顾志壮阎恩荣江山沈春艳王琼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