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及去黄油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26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及去黄油处理装置。去黄油处理装置包括清洗筒,清洗筒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螺旋导流板,清洗筒的底面中部与循环出液管的一端连接,同时循环出液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增压泵的进液端上,增压泵的出液端上与循环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循环进液管的另一端沿清洗筒的切向固定连接在清洗筒的侧壁的下端并与螺旋导流板的下端相对,循环出液管上还串联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清洗筒的内底面上还固设有蛇形管,蛇形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蛇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进气管上串联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除油的时间,有效的提高除油的效率,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及去黄油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除油
,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及去黄油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今金属制品电镀工艺中,工作人员需要将金属制品表面的黄油去除,现有的除油方式主要包括人工除油和化学除油,人工除油,主要是人工利用香蕉水和碳酸钙将金属制品表面的黄油擦拭,但这样的除油方式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下,特别针对零部件中含有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对柱状体的多个平面操作,效率低;化学除油,主要是借助专用设备通过化学药剂将金属制品表面的保护油洗掉,但这样的除油方式,需要消耗一定量化学药剂,在化学反应及反应后的表面清洗均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会产生带油废水,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含有金属柱状体表面的零部件去黄油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在于:提供使用上述处理工艺的去黄油处理装置。
[0005]为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其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制备除油溶液,向清洗筒中注入能浸没金属制品的水,然后注入除油剂,除油剂与水的质量比为0.3至0.5;
[0007]S2:通过向清洗筒中内设的温控管道循环导入高温水蒸气的方式对除油溶液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80℃

90℃;
[0008]S3:通过吊装装置将待除油的金属制品吊运入清洗筒中;
[0009]S4:通过增压泵驱动清洗筒中的除油溶液进行内循环运动,提供内设在清洗筒中的螺旋导流板导流,除油溶液形成漩涡以对金属制品进行清洗,清洗预定时间T;
[0010]S5:停止S4的步骤,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对金属制品进行清洗,清洗预定时间T';
[0011]S6:取出完成清洁的金属制品,通过温控管道循环导入冷气对除油溶液进行降温,使其温度下降至20℃

25℃;
[0012]S7:将清洗筒中析出的黄油取出。
[0013]由此可见,通过80℃

90℃时水具有较高的溶解度,除油溶液也具有较大的活性,在漩涡水流的冲击下,黄油可以迅速从待除油的金属制品表面脱落和溶解,缩短清洗时间,提升除油效率。循环流动的除油溶液可以使得金属表面尽可能地保持最大浓度差,加速黄油溶解。螺旋导流板使得除油溶液可以有效地对待除油的金属制品表面进行全方位冲击,加速油脂脱落。此外,通过降温析出的方式,黄油可以被轻易地进行分离,取出固体黄油后,
除油溶液可以重复使用,可有效的降低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解决了现有的金属除油装置及工艺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除油效率低下、浪费水资源和易污染环境的问题。
[0014]进一步地,T:T'在1.25

2之间。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除油效率和降低能耗。
[0015]进一步地,除油剂中含有12%

18%的氢氧化钠。该比例可以满足清洗效率,同时减少氢氧化钠的用量。
[001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提供一种应用前述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的高效环保的去黄油处理装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去黄油处理装置包括,清洗筒,清洗筒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螺旋导流板,清洗筒的底面中部与循环出液管的一端连接,同时循环出液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增压泵的进液端上,增压泵的出液端上与循环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循环进液管的另一端沿清洗筒的切向固定连接在清洗筒的侧壁的下端并与螺旋导流板的下端相对,循环出液管上还串联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清洗筒的内底面上还固设有蛇形管,蛇形管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蛇形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进气管上串联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清洗筒的上方还分别设置有溶剂进液管和溶剂出液管,且溶剂进液管上串联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溶剂出液管上串联设置有第四电磁阀,位于清洗筒内部的溶剂进液管一端延伸至清洗筒内侧上端位置,同时位于清洗筒内部的溶剂出液管一端延伸至清洗筒内侧下端位置。清洗筒外侧壁上对称地固定有一对超声波发生器。
[0018]由此可见,螺旋导流板使得除油溶液可以有效地对待除油的金属制品表面进行全方位冲击,加速油脂脱落。螺旋导流板沿桶壁螺旋设置,清洗筒中部具有较大的清洗空间,黄油夥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可以被甩向清洗筒的侧壁,加速黄油从待除油的金属表面脱离,固体垃圾也会在离心力作用下远离待除油的金属表面,使待除油的金属表面保持较高的洁净度。
[0019]进一步地,清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中空层,其内部填充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可以有效住址热量散失,减少能耗。
[0020]进一步地,进气管上还串联设置有气泵,在清洗筒的外部,出气管和进气管之间并联地连接有冷凝器和蒸气发生器。
[0021]进一步地,溶剂进液管位于清洗筒外侧的一端与水源龙头连接,溶剂出液管位于清洗筒外侧的一端与排液泵连接。便于加注溶剂和排除废液。
[0022]进一步地,清洗筒的外壁上还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控制盒通过传导线分别与增压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超声波发生器、气泵和排液泵电性连接,控制盒还通过传导线与远程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可以集中控多个阀和泵,控制简单方便。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增压泵的工作来实现清洗筒中的溶液在循环出液管、循环进液管和清洗筒中进行循环,再配合与螺旋导流板,可以使清洗筒中形成水漩涡,对金属制品表面进行充分清洗,再配合以超声波发生器对金属制品缝隙的清洗,可以有效的提高清洗的效率,降低清洗的时间,相对于普通的清洗,其时间缩短三倍以上。
[0025]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对清洗筒中溶液进行冷却,可以降低黄油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析出的黄油被分离出来之后,除油溶液可再一次用于金属制品的涂油,降低了生产成
本,而分离出黄油之后的溶液可以充分进行清洗,有效的降低了水资源,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去黄油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去黄油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去黄油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00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0]1、清洗筒;2、溶剂进液管;3、溶剂出液管;4、蛇形管;5、控制盒;6、超声波发生器;7、增压泵;8、螺旋导流板;101、隔热保温层;201、第三电磁阀;301、第四电磁阀;401、进气管;402、出气管;403、第二电磁阀;701、循环进液管;702、循环出液管;703、第一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的实施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除油溶液,向清洗筒中注入能浸没金属制品的水,然后注入除油剂,除油剂与水的质量比为0.3至0.5;S2.通过向清洗筒中内设的温控管道循环导入高温水蒸气的方式对所述除油溶液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80℃

90℃;S3.通过吊装装置将待除油的金属制品吊运入清洗筒中;S4.通过增压泵驱动清洗筒中的所述除油溶液进行内循环运动,提供内设在清洗筒中的螺旋导流板导流,所述除油溶液形成漩涡以对金属制品进行清洗,清洗预定时间T;S5.停止S4的步骤,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对金属制品进行清洗,清洗预定时间T';S6.取出完成清洁的所述金属制品,通过所述温控管道循环导入冷气对所述除油溶液进行降温,使其温度下降至20℃

25℃;S7.将清洗筒中析出的黄油取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T:T'在1.25

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除油剂中含有12%

18%的氢氧化钠。4.应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金属柱状体表面去黄油处理工艺的去黄油处理装置,具有所述清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筒(1)的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螺旋导流板(8),所述清洗筒(1)的底面中部与循环出液管(702)的一端连接,同时所述循环出液管(702)的另一端连接在增压泵(7)的进液端上,所述增压泵(7)的出液端与循环进液管(701)的一端连接,所述循环进液管(701)的另一端沿所述清洗筒(1)的切向固定连接在所述清洗筒(1)的侧壁的下端并与螺旋导流板(8)的下端相对,所述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领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