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细胞在制备银屑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94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在制备银屑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1)细胞培养: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胰酶消化后,在DMEM/F12基础培养基中恒温培养,形成Muse细胞球,收集细胞球进行传代培养;(2)Muse细胞鉴定:鉴定细胞表型及其多能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筛选显示CD105和SSEA3双阳性的细胞;对于CD105和SSEA3双阳性细胞,鉴定Muse细胞分化后三胚层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得到分化后具有三胚层标记物的Muse细胞;(3)对Muse细胞进行培养至形成Muse细胞球,并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除去细胞后的培养上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Muse细胞及其培养上清的制备方法。及其培养上清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use细胞在制备银屑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Muse细胞在制备银屑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Muse细胞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丘疹性皮肤疾病,可发生在世界各地,出现在任何年龄段,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过敏、感染、精神和免疫紊乱等因素相关,可由感染、外伤、药物及环境等多种因素诱发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受损,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永久浸润。临床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的皮损,全身均可发病,银屑病最常见的部位是肘部、膝盖、前臂、胫骨、耳后区和头皮。除了累及皮肤附属器官和黏膜,银屑病还会并发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卒中、高血压)等多系统疾病。银屑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目前临床上主要现今针对银屑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传统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制剂及干细胞治疗等。上述治疗对银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是生物制剂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更佳;而近年来研究的干细胞治疗有望治愈银屑病,给银屑病患者痊愈带来新希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ng stress enduring cells,Muse细胞,缪斯细胞)是耐压力且非致瘤内源性多能干细胞,显示CD105(MSCs的一种标志物)和SSEA3(ES细胞的一种标志物)双阳性的细胞表达,它们可以从骨髓,外周血和器官的结缔组织中获得。Muse细胞通常以静止状态存在,出现受损组织后,它们激活,识别受损组织并选择性地聚集在受损部位。归巢到受损部位后,由于Muse细胞具有生成所有三个胚层细胞并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Muse细胞自发分化为凋亡细胞型,替换受损细胞并参与组织修复。最近研究表明,Muse细胞在肝脏损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肺损伤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动物模型中也展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关于安全性,Muse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核型,端粒酶活性低,在体内移植时不形成畸胎瘤。此外,Muse细胞还具有另一个重要且独特的功能,同种异体和异种Muse细胞在给药后不会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即使没有免疫抑制治疗也是如此。基于这些独特的特征,静脉内施用的同种异基因Muse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
[0004]考虑到Muse细胞因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期待能够在该细胞上探索治愈银屑病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咪喹莫特(IMQ)乳膏涂抹建立银屑病样小鼠模型,进行Muse细胞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并且该动物实验取得了成功。预示着Muse细胞治疗成为一种新型银屑病治疗思路,可应用于开发临床治疗银屑病新策略。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在制备银屑病治疗药物中
的应用。
[0006]上述的培养上清是指Muse细胞培养后去除干细胞的余留液体或其浓缩冻干物。
[0007]优选地,上述培养上清中不包含培养基成分。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上述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作为药物活性成分。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0]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任何适用于将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给药于银屑病罹患主体、并保持Muse细胞活性或者培养上清中生长因子及外泌体活性的剂型,例如为注射剂型比如静脉注射剂型、或者用于皮肤给药的透皮吸收剂型。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Muse细胞及其培养上清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0012](1)细胞培养: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用胰酶消化后,在DMEM/F12基础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6

16h,后用α

MEM基础培养基洗涤、重悬细胞,再用0.9%MC培养基37℃恒温悬浮培养,定时补充0.9%MC培养基,3

5d后形成Muse细胞球,收集细胞球进行传代培养;
[0013](2)Muse细胞鉴定:对于步骤(1)中得到的Muse细胞,鉴定细胞表型及其多能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情况,筛选显示CD105和SSEA3双阳性的细胞;对于CD105和SSEA3双阳性细胞,鉴定Muse细胞分化后三胚层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得到分化后具有三胚层标记物的Muse细胞;
[0014](3)按照步骤(1)的方法对Muse细胞进行培养至形成Muse细胞球,并将培养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除去细胞后的培养上清。
[0015]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从步骤(3)得到的培养上清中除去培养基成分的步骤。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1)中所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以是第3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采用第3代是为了满足原代培养的细胞的纯化的需求。
[0017]上述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既可以来源于待治疗主体自身,也可以来源于其他主体(即,异体细胞/异种异体细胞)。
[0018]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于待治疗主体(例如银屑病患者)自身时,该细胞是自体细胞。临床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Muse细胞与待施药主体自身具有更好的组织亲和性,可以免于体内免疫排斥和抗吞噬细胞破坏等特性。为了安全起见,优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待治疗主体自身。
[0019]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于其他主体比如健康主体时,该细胞是异体细胞、甚至异种异体细胞。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银屑病小鼠模型皮下注射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显示出良好的细胞疗法效果,提示Muse细胞在银屑病这类免疫性疾病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1]图1显示了四个不同处理组(IMQ、PBS、Muse、Opti

Muse)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的抓挠行为的统计柱形图。
[0022]图2显示了四个不同处理组(IMQ、PBS、Muse、Opti

Muse)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
表达及严重程度评分的影响。从左至右11列的照片分别是模型建成(7天建成)后进行处理D0

D10天的皮肤照片。
[0023]图3显示了不同试剂处理模型小鼠第0天至第10天后的表皮活组织检查照片。其中,a.正常小鼠的活检;b.模型小鼠(IMQ)的活组织检查;c.注射PBS的模型小鼠(PBS)的活组织检查;d.注射了Muse细胞的模型小鼠(Muse)的活组织检查;e.注射了opti

muse的模型小鼠(Opti

Muse)的活组织检查。
[0024]图4显示了5种小鼠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在制备银屑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上清是指Muse细胞培养后去除干细胞的余留液体或其浓缩冻干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上清中不包含培养基成分。4.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use细胞和/或其培养上清作为药物活性成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是注射剂型、或者用于皮肤给药的透皮吸收剂型。7.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Muse细胞及其培养上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细胞培养: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胰酶消化后,在DMEM/F12基础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6

16h,后用α

MEM基础培养基洗涤、重悬细胞,再用0.9%MC培养基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罡陈颖殷鉴强周友浪吴俊霖薛鹏刘定生
申请(专利权)人: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