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204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9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降低电线损伤的线束。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线束(10)具有:导电电路(15A),包含电线(20A);环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80A),具有电线(20A)贯穿的贯穿孔(81X);导电电路(15B),包含电线(20B),与导电电路(15A)并列设置;以及环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80B),具有电线(20B)贯穿的贯穿孔(81Y)。电磁波吸收部件(80A)在电线(20A)的长度方向上与电磁波吸收部件(80B)分离设置。与电磁波吸收部件(80B)分离设置。与电磁波吸收部件(80B)分离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0001]本公开涉及线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搭载于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等车辆的线束,公知有具备对多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电线以及对从该电线放射的电磁波(电磁噪声)进行吸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的线束。在这种线束中,通过使多个电线贯穿由铁氧体磁芯等构成的电磁波吸收部件的贯穿孔,从而在多个电线的外周设置电磁波吸收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308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但是,在上述线束中,想要降低的电磁波越变大,电磁波吸收部件越变得大型化。如上所述,当使多个电线贯穿大型化的电磁波吸收部件时,例如由伴随车辆行驶等的振动而引起电磁波吸收部件振动,通过该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振动而电线摇晃,存在电线损伤的问题。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电线损伤的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6]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第1导电电路,包含第1电线;环状的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具有所述第1电线贯穿的第1贯穿孔;第2导电电路,包含第2电线,与所述第1导电电路并列设置;以及环状的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具有所述第2电线贯穿的第2贯穿孔,所述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在所述第1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分离设置。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的线束,起到能够降低电线损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图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横剖视图(图2中的3

3线剖视图)。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横剖视图(图2中的4

4线剖视图)。图5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图6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立体图。图7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横剖视图。图8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横剖视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横剖视图。图10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剖视图。图11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概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0010][1]本公开的线束,具有:第1导电电路,包含第1电线;环状的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具有所述第1电线贯穿的第1贯穿孔;第2导电电路,包含第2电线,与所述第1导电电路并列设置;以及环状的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具有所述第2电线贯穿的第2贯穿孔,所述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在所述第1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分离设置。
[0011]根据此结构,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设置在第1电线,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设置在第2电线。也就是说,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分别单独地设置在第1电线和第2电线。由此,相比对多个电线设置一个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各自中减小想要降低的电磁波。因此,与对多个电线设置一个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各自变得小型化,能够减小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各自的重量。由此,在伴随车辆行驶等而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振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从这些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分别输入到第1电线和第2电线的载荷。其结果,能够抑制由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和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振动而引起第1电线和第2电线损伤的情况。
[0012]在此,本说明书中的“环”包含外缘形状为圆形的圆环、外缘形状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环、外缘形状为多边形的多边形环、外缘形状为圆角多边形的环,是指外缘形状通过由直线或曲线连结的任意闭合的形状构成。“环”在俯视时为具有贯穿孔的形状,包含外缘形状与贯穿孔的内周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环以及外缘形状与贯穿孔的内周形状不同的形状的环。“环”包含沿着穿过贯穿孔中心的中心轴延伸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具有预定长度的环,与该长度的大小无关。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状”只要作为整体看作是环即可,包含如C字状那样在一部分具有切口等的环。
[0013][2]优选的是,所述第1导电电路还具有第1保护部件,该第1保护部件包围所述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所述第2导电电路还具有第2保护部件,该第2保护部件包围所述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所述第1保护部件设置为,在从所述第1贯穿孔的中心轴延伸的第1中心轴方向观察的俯视中,与所述第2保护部件的一部分重叠。
[0014]根据此结构,包围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的第1保护部件设置为,在从第1中心轴方向观察的俯视中,与包围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的第2保护部件的一部分重叠。由此,能够抑制线束的尺寸变大。
[0015][3]优选的是,还具有第1固定部件,该第1固定部件将所述第1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第2导电电路。
[0016]根据此结构,包围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的第1保护部件通过第1固定部件被固定在第2导电电路。由此,第1导电电路和与该第1导电电路并列设置的第2导电电路,在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成为一体化。因此,能够通过第1导电电路和第2导电电路来保持设
置在第1导电电路的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其结果,与仅通过第1导电电路来保持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保持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由此,能够抑制由伴随车辆行驶等的振动而引起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振动的情况,能够抑制由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振动而引起第1电线损伤的情况。
[0017][4]优选的是,还具有第2固定部件,该第2固定部件将所述第2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第1导电电路。
[0018]根据此结构,通过第2固定部件将包围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的第2保护部件固定在第1导电电路。由此,第1导电电路和与该第1导电电路并列设置的第2导电电路,在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成为一体化。因此,能够通过第1导电电路和第2导电电路来保持设置在第2导电电路的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其结果,与仅通过第2导电电路来保持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保持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由此,能够抑制由伴随车辆行驶等的振动而引起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振动的情况,能够抑制由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振动而引起第2电线损伤的情况。
[0019][5]优选的是,所述第1导电电路具有:所述第1电线;第1外装部件,收纳所述第1电线;以及第2外装部件,收纳所述第1电线,在所述第1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外装部件分离设置,所述第1保护部件设置为,架设在所述第1外装部件的外周与所述第2外装部件的外周之间,所述第2固定部件将所述第2保护部件和所述第2外装部件紧固而将所述第2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第2外装部件。
[0020]根据此结构,第2保护部件与第2外装部件通过第2固定部件被紧固,第2保护部件固定在第2外装部件。因此,在第2固定部件与第1电线之间介有第2外装部件,在第2固定部件与第2电线之间介有第2保护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束,具有:第1导电电路,包含第1电线;环状的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具有所述第1电线贯穿的第1贯穿孔;第2导电电路,包含第2电线,与所述第1导电电路并列设置;以及环状的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具有所述第2电线贯穿的第2贯穿孔,所述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在所述第1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分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第1导电电路还具有第1保护部件,该第1保护部件包围所述第1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所述第2导电电路还具有第2保护部件,该第2保护部件包围所述第2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所述第1保护部件设置为,在从所述第1贯穿孔的中心轴延伸的第1中心轴方向观察的俯视中,与所述第2保护部件的一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线束还具有第1固定部件,该第1固定部件将所述第1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第2导电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线束还具有第2固定部件,该第2固定部件将所述第2保护部件固定于所述第1导电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其中,所述第1导电电路具有:所述第1电线;第1外装部件,收纳所述第1电线;以及第2外装部件,收纳所述第1电线,在所述第1电线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外装部件分离设置,所述第1保护部件设置为,架设在所述第1外装部件的外周与所述第2外装部件的外周之间,所述第2固定部件将所述第2保护部件和所述第2外装部件紧固而将所述第2保护部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泽克俊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