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96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2:47
一种气液分离环,涉及高湿气体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包括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分离环和导液组件,含水气体从进气管路进入分离环进行气液分离工作,并在进气管路内实现第一次气液分离,水汽进入分离环后凝结成液态水汇集到分离环底部,进行第二次的气液分离,液态水通过排液管路流入储液罐内,实现对分离环的干燥除水,含水气体最终从出气管路进行第三次气液分离,最终离开分离环进入下一步的仪器,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安装在出气管路外部的湿度测量仪的示数判断气液分离后的气体样品是否符合标准,从而决定是否需要二次气液分离;综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可广泛运用于工业领域的气液分离。用于工业领域的气液分离。用于工业领域的气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环


[0001]本技术涉及高湿气体气液分离
,具体涉及到一种气液分离环。

技术介绍

[0002]在化工生产中,例如石油制品领域或煤制品领域等,通在提取工艺管道内样品气体进行组分分析时,当样品气体含水较高无法满足气态分析仪表进样分析要求,就需要对样品气体内水汽进行分离,但由于液体的压缩比很小,若是液体吸进气体样品中,分析仪器无法准确对样品中的气体进行组分分析,并且气体样品中多余的液体极易造成对分析仪器的不可逆损害,减少仪器寿命。
[0003]目前的相关气液分离技术通常采用旋风分离方式、丝网捕沫方式以及纤维聚集分离方式,其中,旋风分离方式利用气液旋转流动的离心力使密度大的液体不断碰撞到旋风分离器的桶壁上实现分离,丝网捕沫方式利用液滴碰撞接触丝网形成截留实现分离,纤维聚结方式利用纤维对微小液滴的吸附、碰撞、聚集等作用实现分离。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气液分离方式都存在分离方式复杂、成本较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码产品的运输包装设备,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气液分离环,所述气液分离环包括分离环,所述分离环呈封闭环状,所述分离环的两处分别连通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分离环的另一处还设置有导液组件,且所述导液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出气管路之下。
[0007]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分离环包括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和直线管,所述第一U型管、第二U型管和直线管通过三通接头实现首尾连通,所述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管和直线管的接口处,所述出气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二U型管和所述直线管的接口处,所述分离环呈竖直方向放置,所述第一U型管与第二U型管接口处的三通接头位于所述分离环竖直方向的下部,所述直线管与所述第一U型管接口处的三通接头、所述直线管与所述第二U型管接口处的三通接头位于所述分离环竖直方向的上部。
[0008]进一步优化地,进气管路呈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口设置在进气管路的下端,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通过三通接头向下的端口与所述分离环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气管路呈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口设置在出气管路的上端,所述出气管路的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向上的端口与所述分离环实现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导液组件包括排液管路和储液罐,所述排液管路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管和所述第二U型管连通的接口处。
[0010]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排液管路呈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排液管路的进液口设置在排液管路的上端。
[0011]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口外部连通设置有湿度测量仪,所述湿度测量仪用于显示经过所述气液分离环后气体样品的湿度
[0012]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排液管路放置在所述储液罐中,且所述排液管路在所述储液罐中呈悬空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含水气体首先进入进气管路内,流动的水汽混合物接触到温度较低的进气管路凝析成为液态水沿进气管路流出,实现第一次的气液分离,含水气体通过进气管路继续进入分离环后,在分离环内流动时,部分水汽凝析成为液态水附着在分离环的管道内壁上,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向下汇集到分离环的底部,实现第二步的气液分离,分离环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水汽上冲,起到阻水作用,同时对装置内源源不断输入的含水气体起到缓冲作用,经过分离环后较干燥的气体样品通过分离环另一处设置的出气管路排出装置时,在出气管路管道内壁的冷却和重力作用下,水汽同样凝析成为液态水向下排进分离环内,实现第三步的气液分离,减小排出的气体的含水率;综述来说,含水气体依次进入进气管路、分离环和出气管路,在与管道内壁的接触过程中和在重力作用下,进行三次气液分离,含水气体最终变成较干燥的气体排出气液分离环,操作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
[0015](2)通过设置三通接头,实现分离环各段管路的首尾连接形成闭环,保证设备密封性的同时便于在分离环内接入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和导液组件;
[0016](3)通过将进气管路设置成竖直状态,且进气管路的进气口设置在下端,在气体进入垂直的进气管路流动时,含水气体接触到进气管路的内壁部分水汽凝析为液态水并在重力作用下从进气管路的进气口向下流出排除气体分离环,实现初步的气液分离,同时,将出气管路设置成竖直状态且出气管路的进气口设置在下端,含水气体通过出气管路时,在管道内壁的冷却和重力作用下,水汽同样凝析成为液态水向下排进分离环内,提高装置工作效率;
[0017](4)通过设置排液管路和储液罐,使得分离环底部汇集的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通过垂直放置的排液管路及时排出气液分离环内部的储液罐内,确保分离环内部始终处于较干燥的状态,提高分离效率,储液罐用于防止排出的液态水四处撒溅;
[0018](5)通过在出气管路处设置湿度测量仪,用于显示气液分离后的样品湿度,从而判断是否符合标准,工作人员通过该数据判断是否要重新进行气液分离工作;
[0019](6)通过将排液管路悬空设置在储液罐中,可有效防止暂停进气时装置倒吸液体,并且有效防止液体对装置的污染和侵蚀。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分离环;11、第一U型管;12、第二U型管;13、直线管;2、进气管路;3、出气管路;4、导液组件;41、排液管路;42、储液罐;5、湿度测量仪;6、密封垫;7、三通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气液分离环,包括分离环1,分离环1用于对含水气体实现气液分离,并且有防止水汽上冲,对装置内源源不断输入的含水气体起到缓冲作用,分离环1整体呈封闭环状,且分离环1分为第一U型管11、第二U型管12和直线管13三段,三段管之间通过三通接头7实现首位连通(本技术所述三通接头均采用“T”型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凸出一端为三通接头的垂直方向),且三段管两两之间连接的三通接头7的接口处于水平方位,分离环1的两处三通接头7的垂直方向分别连通有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3,分离环1的另一处三通接头7的垂直方向还设置有导液组件4,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3用于流通气体,导液组件4用于导出装置内的液体。
[0024]为方便气体的流通,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3均呈竖直方向设置,并且,考虑到气体密度较小,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3的进气口设置在进气管路2/出气管路3的下端。
[0025]含水气体进入进气管路2后,由于管道内壁温度较低,部分水汽凝结成液态水附着在管壁上,由于重力作用,液态水沿进气管路2流出装置,实现第一次的气液分离,含水气体通过进气管路2进入分离环1后,在分离环1内流动时,部分水汽凝析成为液态水附着在分离环1的管道内壁上,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向下汇集到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环包括分离环(1),所述分离环(1)呈封闭环状,所述分离环(1)的两处分别连通有进气管路(2)和出气管路(3),所述分离环(1)的另一处还设置有导液组件(4),且所述导液组件(4)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2)和所述出气管路(3)之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环(1)包括第一U型管(11)、第二U型管(12)和直线管(13),所述第一U型管(11)、第二U型管(12)和直线管(13)通过三通接头(7)实现首尾连通,所述进气管路(2)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管(11)和直线管(13)的接口处,所述出气管路(3)设置于所述第二U型管(12)和所述直线管(13)的接口处,所述分离环(1)呈竖直方向放置,所述第一U型管(11)与第二U型管(12)接口处的三通接头(7)位于所述分离环(1)竖直方向的下部,所述直线管(13)与所述第一U型管(11)接口处的三通接头(7)、所述直线管(13)与所述第二U型管(12)接口处的三通接头(7)位于所述分离环(1)竖直方向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环,其特征在于,进气管路(2)呈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龙邵梦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汉克威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