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167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患者的身高参数进行估计识别进一步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适应不同身高体重参数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而提高患者对应的康复训练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应的康复训练效率。进而提高患者对应的康复训练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运动损伤是指人在参与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在某些原因的影响下,导致身体的某处部位出损伤的情况,这对人的继续运动造成了影响。本病好发于专业运动员和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常见的损伤部位包括肩关节损伤、肘关节损伤,及其一些长骨。
[0003]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相关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现有技术公开的US07785238B2、US08708871B2、KR100639530B1、和CN106422062B,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及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手臂,机器人手臂设在机器人主体上,机器人手臂用于协助训练;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用于检测健侧肌肌电信号;患侧肌电刺激电极,患侧肌电刺激电极与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信号传输,患侧肌电刺激电极用于根据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采集的信号刺激患侧肌,通过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可以对健侧肌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和检测,又因患侧肌电刺激电极与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信号传输,患侧肌电刺激电极可以根据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采集的信号刺激患侧肌,使得可以对患侧肌进行电刺激。
[0004]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不能对不同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作业、不能对患者的下肢的不同位置的肌群进行训练、在患者进行训练过程中对患者的防护效果差等等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本领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所述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其中,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座椅、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基座、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对座椅上的患者的体重进行获取的重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且通过顶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进行驱动所述座椅相对支撑基座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驱动设备、顶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座椅的支撑座垫的前端边沿的感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感应板滑动配合的配合板、均匀列向敷设于所述感应板和配合板上的感应孔、依次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进而感应相应感应孔外的遮挡情况的光电传感器、和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的监测情况并进一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备对所述座椅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驱动下肢训练模块进行相应调整的调整单元,具体的,所述感应板的至少
部分顶部区域位于所述配合板上方,且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或感应板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上至少配合设置有两个所述感应孔,在患者坐于所述座椅,且膝盖抵接于所述支撑座垫板前方,同时小腿相对所述支撑座垫垂直贴附于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时,患者的腿部对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相应感应孔进行遮挡,进而对应感应孔内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相应遮挡信号。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肢训练模块包括环绕配合于患者的脚踝区域的佩戴环、至少三个分别通过一端与同一佩戴环进行连接的牵引带、与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固定箱、垂直且移动配合于所述固定箱上的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固定顶板、固定于所述配合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箱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机构、和通过对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配于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运动的位置调节单元。
[0009]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空腔处的线性滑台、由所述线性滑台驱动在所述内部空腔内进行线性移动的移动块、设置于所述固定箱的顶箱壁的线性开口、底部从所述线性开口探入至所述固定箱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块上且至少部分顶部位于所述固定箱外界的连接柱、水平固定于所述连接柱的顶部的固定底板、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锁合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元件、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以对所述患者的脚部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防护支撑的支撑单元、和将静止的固定底板锁合固定于固定箱的相应区域上的锁定机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接近所述座椅的一端的开口凹槽滑道、嵌设于开口凹槽滑道的底部的伸缩驱动杆、活动配合于所述开口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的顶部的连接块、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的阻尼杆、部分贯入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内以与所述阻尼杆的顶部连接配合且另外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外的支撑板、和敷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形变适配的柔性垫。
[0011]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块上以供患者进行其相应身份编码信息输入的信息输入器,对患者的个人历史训练信息记录储存的数据库,根据所述患者的编码信息的输入进一步从所述数据库内对相应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行提取的提取单元,和基于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一步自动控制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的调节以供相应患者进行训练康复的控制单元。
[0012]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专利技术的下肢训练模块通过针对患者的腿部不同位置的肌群进行康复训练,进而有效保证对患者的运动损伤后的下肢的全面性康复训练,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康复效率。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患者的身高参数进行识别,并进一步基于对患者的体重以自动生成各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以有效针对不同形体患者进行适应性下肢负重康复训练,进而提高对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效率。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锁合机构以加强对支撑杆的固定强度,以有效提高患者在腿部训练过程中所述固定底板的稳定性,进而相应提高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对相
应牵引绳的固定作业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患者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的模块化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度调整单元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定向充气单元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1

支撑座垫;2

感应板;3

升降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其中,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座椅、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基座、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对座椅上的患者的体重进行获取的重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且通过顶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进行驱动所述座椅相对支撑基座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驱动设备、顶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座椅的支撑座垫的前端边沿的感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感应板滑动配合的配合板、均匀列向敷设于所述感应板和配合板上的感应孔、依次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进而感应相应感应孔外的遮挡情况的光电传感器、和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的监测情况并进一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备对所述座椅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驱动下肢训练模块进行相应调整的调整单元,具体的,所述感应板的至少部分顶部区域位于所述配合板上方,且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或感应板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上至少配合设置有两个所述感应孔,在患者坐于所述座椅,且膝盖抵接于所述支撑座垫板前方,同时小腿相对所述支撑座垫垂直贴附于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时,患者的腿部对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相应感应孔进行遮挡,进而对应感应孔内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相应遮挡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模块包括环绕配合于患者的脚踝区域的佩戴环、至少三个分别通过一端与同一佩戴环进行连接的牵引带、与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固定箱、垂直且移动配合于所述固定箱上的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固定顶板、固定于所述配合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箱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加洁郑小飞张翠文李劼若侯辉歌王华军黄志宇黎嘉咏付子贤滕强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