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524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锻炼装置,涉及锻炼器材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的跑步机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通常只是设置有简单的扶手结构,防护效果较差,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摔倒等现象,对患者造成伤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锻炼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导轨;所述导轨共设置有两组;导轨的顶部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滑杆的外侧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左壁两侧的圆形通槽内滑动设置有两组连接杆;限位板,限位板采用U形板结构;保持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的平衡性,进而有效的对于老年患者进行保护,有效提高了锻炼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锻炼器材,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1、心血管疾病是关于心脏或者血管的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宜的运动一般有打太极拳、慢跑、打乒乓球等,因此在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恢复项目中通常会用到跑步机等设备。

2、由于心血管患者多为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而目前的跑步机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通常只是设置有简单的扶手结构,防护效果较差,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摔倒等现象,对患者造成伤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跑步机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通常只是设置有简单的扶手结构,防护效果较差,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摔倒等现象,对患者造成伤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技术一种锻炼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锻炼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导轨;所述导轨共设置有两组;导轨的顶部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采用矩形块结构;第一滑块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且滑杆采用圆柱形结构;滑杆的外侧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采用矩形块结构,第二滑块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且第二滑块的左壁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第二滑块左壁两侧的圆形通槽内滑动设置有两组连接杆,且连接杆采用圆柱形结构,连接杆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弹簧结构;限位板,限位板采用u形板结构,且限位板固定设置于两组连接杆的内侧端。

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内侧旋转设置有跑步带;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扶手;两组扶手的顶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杆;两组扶手的前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器;底座的前端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固定杆,且固定杆采用圆柱形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旋转设置有丝杠,且丝杠与第二滑块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滑杆的顶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且电机与丝杠传动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采用u形杆结构;安装杆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杆为前后排列设置;安装杆的顶部两侧均旋转设置有一组滚轮;滚轮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拉线,拉线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拉线的前端均设置有拉手结构;固定杆的外侧滑动设置有配重槽,配重槽采用矩形凹槽结构,且配重槽的顶部与两组拉线的底端固定连接;配重槽内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采用矩形块结构,且配重块的外壁与配重槽的内壁贴合,配重块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通槽结构。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通过设置有底座、扶手、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连接杆和限位板,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两组限位板的位置,将两组限位板调节到与患者腰部同一高度的位置,然后将两组限位板分别放置到患者的腰部两侧,在连接杆外侧的弹簧的作用下顶动两组限位板贴合在患者的腰部两侧,然后患者在跑步带运动的过程中使得两组限位板在第一滑块的作用下沿着导轨跟随着患者的位置前后移动,从而能够一直对于患者进行保护,通过两组限位板的配合从患者的腰部两侧对于患者进行限位支撑,避免患者出现倾倒的现象,保持患者在锻炼过程中的平衡性,进而有效的对于老年患者进行保护,避免患者受到伤害,有效提高了锻炼过程中的安全性。

9、通过设置有安装杆、滚轮、拉线、配重槽和配重块,通过在配重槽内添加适量组数的配重块,调整配重槽的重量,进而可以根据训练需要进行调整,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然后患者便可通过拉动拉线前端的拉手,使得拉线绕过两组滚轮将配重槽及其内部的配重块沿着两组固定杆向上拉动,通过进行往复拉动从而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使得整个设备能够分别对于患者上肢和下肢进行锻炼,满足不同的锻炼需要,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训练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导轨(2);所述导轨(2)共设置有两组;导轨(2)的顶部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01),且第一滑块(201)采用矩形块结构;第一滑块(201)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202),且滑杆(202)采用圆柱形结构;滑杆(202)的外侧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205),且第二滑块(205)采用矩形块结构,第二滑块(205)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且第二滑块(205)的左壁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第二滑块(205)左壁两侧的圆形通槽内滑动设置有两组连接杆(206),且连接杆(206)采用圆柱形结构,连接杆(206)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弹簧结构;限位板(207),限位板(207)采用U形板结构,且限位板(207)固定设置于两组连接杆(206)的内侧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内侧旋转设置有跑步带(101);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扶手(102);两组扶手(102)的顶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杆(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扶手(102)的前侧中间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03);底座(1)的前端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固定杆(104),且固定杆(104)采用圆柱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201)的顶部旋转设置有丝杠(203),且丝杠(203)与第二滑块(20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滑杆(202)的顶端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机(204),且电机(204)与丝杠(203)传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3)采用U形杆结构;安装杆(3)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杆(3)为前后排列设置;安装杆(3)的顶部两侧均旋转设置有一组滚轮(301);滚轮(301)的外侧缠绕设置有拉线(302),拉线(302)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拉线(302)的前端均设置有拉手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4)的外侧滑动设置有配重槽(303),配重槽(303)采用矩形凹槽结构,且配重槽(303)的顶部与两组拉线(302)的底端固定连接;配重槽(303)内设置有配重块(304),配重块(304)采用矩形块结构,且配重块(304)的外壁与配重槽(303)的内壁贴合,配重块(304)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矩形通槽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采用矩形框架结构;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导轨(2);所述导轨(2)共设置有两组;导轨(2)的顶部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201),且第一滑块(201)采用矩形块结构;第一滑块(201)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202),且滑杆(202)采用圆柱形结构;滑杆(202)的外侧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205),且第二滑块(205)采用矩形块结构,第二滑块(205)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贯穿式的螺孔结构,且第二滑块(205)的左壁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式的圆形通槽结构;第二滑块(205)左壁两侧的圆形通槽内滑动设置有两组连接杆(206),且连接杆(206)采用圆柱形结构,连接杆(206)的前端外侧套设有弹簧结构;限位板(207),限位板(207)采用u形板结构,且限位板(207)固定设置于两组连接杆(206)的内侧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内侧旋转设置有跑步带(101);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扶手(102);两组扶手(102)的顶部中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杆(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扶手(102)的前侧中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沙丽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