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64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该柔性偏心联轴器包括:输入部、输出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沿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传动机构设置在输入部与输出部之间,传动机构包括:输入传动组件,输入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入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输入部连接,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连接;和,输出传动组件,输出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出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输出部连接,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连接。上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轴向尺寸小。轴向尺寸小。轴向尺寸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装置
,特别是涉及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是将动力、传动及制动装置整合到轮毂内的集成电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理想的驱动方案。但是,这种布置方式造成车辆簧下质量大、电机受振动冲击大的问题。通过弹簧阻尼将电机悬置在车轮内部是解决该问题的新方案。
[0003]在该新方案中,为了减少车轮的振动直接传递至电机,需要通过弹簧阻尼连接电机和车轮,允许电机与车轮在径向能相对移动,即允许二者偏心;同时,为了保证驱动的稳定性,还需要保证电机对车轮等速传递扭矩。由于偏心联轴器允许其连接的两个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且能保证两个部件之间等速传递扭矩,因此,一般采用偏心联轴器连接电机与车轮,以满足电机与车轮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及电机对车轮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
[0004]然而,现有的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大,难以适用于车轮内较小的安装空间,而且,现有的偏心联轴器机构的运动副接触面之间容易相互摩擦从而造成磨损,不适合在多尘,多水等各种车轮所经受的恶劣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偏心联轴器轴向尺寸大,难以适用于车轮内较小的安装空间的技术问题,及现有的偏心联轴器机构的运动副接触面之间容易相互摩擦从而造成磨损,不适合在多尘,多水等各种车轮所经受的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该柔性偏心联轴器在满足电机与车轮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及电机对车轮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的基础上,轴向尺寸较小,且不易磨损,无需润滑密封,无背隙,质量轻,动载荷小使得柔性偏心联轴器可以在环境恶劣的工况下工作。
[0006]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包括:用于与动力源连接的输入部、用于与从动件连接的输出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沿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输出部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传动组件,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入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所述输入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连接;和,输出传动组件,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出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连
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连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同一半径。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为分别成型的两个连接臂,且该两个连接臂重叠且固定。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柔性钝角部和柔性锐角部,所述柔性钝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钝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所述柔性锐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锐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和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其中,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柔性输出连接臂分别由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而成。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通过对应的所述压板连接。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压板,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板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多个紧固件,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通过对应的所述紧固件与对应的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上设有沉头槽,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的端部。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沉头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紧固件的所述螺栓的头部或所述螺母。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输入部均匀间隔排列。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在自然状态下时,其中一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夹角为45
°
,另一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夹角为135
°
;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在自然状态下时,其中一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夹角为45
°
,另一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与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夹角为135
°

[0016]一种电动轮,包括电机、车轮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输出部与所述车轮的轮辋连接。
[0017]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主体和所述的电动轮,所述电动轮用于带动所述车身主体移动。
[0018]上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电动轮及电动汽车,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柔性输入连接臂及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连线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 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柔性输出连接臂及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连线组成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传动机构在输入部与输出部之间传递扭矩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而传动,能满足动力源与从动件在径向相对移动(即偏心)的需求和动力源对从动件等速传递扭矩的需求。在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在其与输入部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相对输入部发生倾角变化,通过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与柔性输入连接臂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使得柔性输入传动臂相对柔性输入连接臂发生倾角变化。同理,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的运动过程中,可通过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在其与输出部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相对输出部发生倾角变化,通过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连接处发生柔性变形从而使得柔性输出传动臂相对柔性输出连接臂发生倾角变化。由于第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和第二平行四边形结构运动过程中,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与输入部之间无运动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动力源连接的输入部、用于与从动件连接的输出部以及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沿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径向,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输入部与所述输出部之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输入传动组件,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入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入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所述输入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连接;输出传动组件,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输出连接臂和两个柔性输出传动臂,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输出部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连接;其中,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远端连接;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的近端连线与两个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的远端连线垂直于所述柔性偏心联轴器的同一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输出连接臂与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为分别成型的两个连接臂,且该两个连接臂重叠且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柔性钝角部和柔性锐角部,所述柔性钝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钝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所述柔性锐角部包括一体成型且呈锐角的两个柔性臂单元;所述输入传动组件和所述输出传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和两个对角设置的柔性钝角部;相邻设置的所述柔性钝角部和所述柔性锐角部中,相邻的所述柔性臂单元相连接;其中,所述柔性输入传动臂、所述柔性输入连接臂、所述柔性输出传动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之超罗荣康俞志豪吴佩宝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