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窗挡雨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53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挡雨机构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窗挡雨机构,包括:两个壳体,分别设置在车辆的顶棚的左右两侧边,每一壳体内部形成容纳空腔,每一壳体的侧边具有一开口;和挡雨板,设置在壳体处,每一壳体处设置一对应的挡雨板,每一挡雨板用于受控地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挡雨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相互切换时,挡雨板与开口处始终处于密封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挡雨板与壳体的开口处始终保持密封状态,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到壳体内部,避免污染顶棚或壳体内部部件,从而延长挡雨部件的使用时间,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窗挡雨机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窗挡雨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中,在下雨时,打开车门或者打开车窗时,雨滴会直接淋湿衣服或车辆地板,造成乘车不便,同时还会污染车辆内部空间,影响使用体验。目前现有技术中,利用挡板直接从车辆顶棚处移出和缩回来防止雨水进入车窗,但是在挡板在进出过程中无密封装置,导致雨水会从挡板处进入顶棚内,如此可能会导致顶棚及带动挡板运动机构长时间收到水气的侵蚀,从而导致使用寿命较短,影响车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窗挡雨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阻挡雨水从车窗或车门处进入车辆的同时无法避免侵蚀车顶棚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挡雨机构的密封形成不好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窗挡雨机构的车辆。
[0006]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窗挡雨机构,包括:
[0007]两个壳体,分别设置在车辆的顶棚的左右两侧边,每一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空腔,每一所述壳体的侧边具有一开口;和
[0008]挡雨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处,每一壳体处设置一对应的挡雨板,每一所述挡雨板用于受控地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挡雨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相互切换时,所述挡雨板与所述开口处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挡雨板穿过所述开口朝着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至极限时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挡雨板由所述开口回复到所述壳体内的状态。
[0009]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设置密封装置,以在所述挡雨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时,所述密封装置始终与所述挡雨板形成密封状态。
[0010]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开口四周的具有弹性的密封条,所述挡雨板与所述密封条密封配合设置。
[0011]可选地,在所述挡雨板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挡雨板的上表面位于远离所述壳体的侧边附近处设置第一导流槽,以使得所述挡雨板上表面的雨水由所述第一导流槽流出。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挡雨板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面所在平面平行。
[0013]可选地,所述挡雨板的所述上表面处还包括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由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处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处,以将位于所述挡雨板上的雨水通过所述第二导流槽引流至所述第一导流槽处后由所述第一导流槽引出所述挡雨板。
[0014]可选地,位于所述开口上方的所述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结构匹配以在所述挡雨板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运动时,与所述挡雨板的上表面始终保持密封。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车辆顶棚连接,并且在所述紧固位置处设置垫片与防松垫圈,在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车辆顶棚处时,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与所述车辆的顶棚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并且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辆顶棚的接触位置处设置密封胶。
[0016]可选地,还包括运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一端与所述挡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开口的内壁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挡雨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17]特别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面所述的车窗挡雨机构。
[0018]本方案中的挡雨机构包括壳体和挡雨板,挡雨板可以在壳体内外进行往复运动,并且在挡雨板不断运动过程中,挡雨板与壳体的开口处始终保持密封状态,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到壳体内部,避免污染顶棚或壳体内部部件,从而延长挡雨部件的使用时间,提升使用体验。
[0019]本方案的壳体的开口处可以设置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开口四周的具有弹性的密封条,挡雨板与密封条密封配合设置。本实施例的密封条有弹性,并且挡雨板与密封条接触,并且给予密封条一定的压力,使密封条始终保持形变的状态,进而增加密封能力。
[0020]本实施例的挡雨板上设置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在挡雨板上的雨水流向第二导流槽,再由第二导流槽流入入到第一导流槽之后,再由第一导流槽的前后两端部流出,进而减小侧边雨水淋湿人员。
[002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车窗挡雨机构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车窗挡雨机构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0025]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车窗挡雨机构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性截面图;
[0026]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壳体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7]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挡雨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8]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挡雨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车窗挡雨机构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车窗挡雨机构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性截面图;图
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车窗挡雨机构设置在车辆上的示意性截面图。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挡雨机构100,该挡雨机构100可以包括两个壳体10和两个挡雨板20,其中,两个壳体10分别设置在车辆的顶棚200的左右两侧边,每一壳体10内部形成容纳空腔,每一壳体10的侧边具有一开口11。挡雨板20设置在壳体10处,每一壳体10处设置一对应的挡雨板20,每一挡雨板20用于受控地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挡雨板2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相互切换时,挡雨板20与开口11处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其中,第一状态为挡雨板20穿过开口11朝着远离壳体10的方向运动至极限时的状态,第二状态为挡雨板20由开口11回复到壳体10内的状态。
[0030]本实施例中的挡雨机构100包括壳体10和挡雨板20,挡雨板20可以在壳体10内外进行往复运动,并且在挡雨板20不断运动过程中,挡雨板20与壳体10的开口11处始终保持密封状态,从而防止雨水进入到壳体10内部,避免污染顶棚200或壳体10内部部件,从而延长挡雨部件的使用时间,提升使用体验。
[0031]具体地,左侧的壳体10处的开口11位于壳体10的左侧,左侧的壳体10的开口11所在位置与车辆的顶棚200的左侧齐平。左侧的挡雨板20可以由左侧的壳体10内向左运动至伸出壳体10,从而为左侧的车窗或者左侧的开门的人员挡雨。同样地,右侧的壳体10的开口11位于壳体10的右侧,右侧壳体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挡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壳体,分别设置在车辆的顶棚的左右两侧边,每一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空腔,每一所述壳体的侧边具有一开口;和挡雨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处,每一壳体处设置一对应的挡雨板,每一所述挡雨板用于受控地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挡雨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相互切换时,所述挡雨板与所述开口处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挡雨板穿过所述开口朝着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至极限时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挡雨板由所述开口回复到所述壳体内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挡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处设置密封装置,以在所述挡雨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来回切换时,所述密封装置始终与所述挡雨板形成密封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挡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开口四周的具有弹性的密封条,所述挡雨板与所述密封条密封配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挡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挡雨板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挡雨板的上表面位于远离所述壳体的侧边附近处设置第一导流槽,以使得所述挡雨板上表面的雨水由所述第一导流槽流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窗挡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与所述挡雨板的远离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钟铎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