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毛胚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118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型轴承套圈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毛胚制造设备,包括支撑机构、环角限位机构、轴承钢管和限位约束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板、焊接在底板顶面一侧的椭圆齿件以及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导料件。在横梁内端安装外壳和内垫,同时在内垫的内侧固定安装呈圆环形状态分布的多个助滑组件,当高温状态下的轴承钢管经过多个助滑组件内侧进行横向输送并夹持在外套和多个弹力导杆之间的夹缝后,一旦外置切割设备对着被约束轴承钢管局部的增压切割时,多个助滑组件和多个弹力导杆即可对着轴承钢管的外壁和内壁进行增压防护,从而极大程度避免了轴承钢管被切割端口出现扁平或者出现毛刺毛边。钢管被切割端口出现扁平或者出现毛刺毛边。钢管被切割端口出现扁平或者出现毛刺毛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毛胚制造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轴承套圈生产
,具体为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毛胚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而轴承套圈的锻造需要始终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循环加热和锻后散热条件(如喷雾冷却)等,特别是较大品种套圈终锻后,温度在700℃以上的,不得堆积摆放。
[0003]目前,轴承钢管在高温加热并进行横向切割时,受到对轴承钢管待切割端支撑作用下,切割机构一旦接触轴承钢管并施加竖向的压力,被切割后的轴承钢管切割断会出现局部压扁状态,同时也会使得轴承钢管压扁端出现大量的毛刺或者毛边。
[0004]根据上述所示,如何提高高温状态下轴承钢管待切割端头的完整切割,同时降低切割后轴承钢管外端出现扁平状态即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毛胚制造设备,包括支撑机构、环角限位机构、轴承钢管和限位约束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板、焊接在底板顶面一侧的椭圆齿件以及安装在底板底部的导料件,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的环角限位机构包括活动装配在底板两侧的底座、安装在底座内部的横梁、安装在横梁内端的外壳、连接在横梁内端且位于外壳内侧的内垫、活动安装在两个底座内的传动轴杆以及安装在内垫内部的多个助滑组件,所述助滑组件包括安装在内垫内壁上的伸缩母盒、内置于伸缩母盒内腔中的弹簧、活动安装在伸缩母盒内部的伸缩子板、活动安装在伸缩子板上的轴承、安装在轴承外部的夹具以及活动安装在夹具上的陶瓷垫圈,所述轴承钢管横向疏导并夹持在多个助滑组件内,所述限位约束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包括安装在底板顶部另一侧的基座、安装在基座内的夹环、活动安装在夹环和基座内的液压杆、安装在液压杆内端的导向组件、安装在基座内侧的增压件、安装在基座内端上的垫圈、连接在增压件上的疏导环、活动安装在疏导环上的隔环套圈以及安装在导向组件上的夹持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贯穿至基座内腔中的芯轴以及安装在芯轴上且贯穿至基座内部的外套,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芯轴内端上的多个弧形垫板以及安装在弧形垫板上的弹力导杆。
[000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椭圆齿件整体呈椭圆环形,且导料件内部凹孔的顶面开设有水平分布的齿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底板顶部的一侧焊接两个横置的椭圆齿件,利用椭圆齿件内侧齿条与传动轴杆两端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当控制传动轴杆进行旋转传动时,即可结合传动轴杆两端的齿轮来控制待切割轴承钢管局部的长度。
[001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壳是由加厚陶瓷制成,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呈半圆形环槽,且横梁的内端贯穿至外壳的内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将外壳采用加厚型陶瓷对高温状态下轴承钢管局部的防护和阻隔,同时利用其内侧对切割端头的限位引导,从而能够使得外置切割设备对轴承钢管局部的安全切割处理。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垫的内壁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矩形槽孔,且内垫内壁上的矩形槽孔适配于伸缩母盒的外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垫整体对多个伸缩母盒进行环状装订,结合较大内径的内垫对多个助滑组件整体的环形牵引,以此能够使得多个环状分布的助滑组件可对不同内径的轴承钢管进行适配约束传动。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具两端的圆环形垫盘外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环槽,所述陶瓷垫圈的外部开设有衔接于圆环形垫盘外弧形环槽的弧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夹具外部两端圆环形垫盘以及陶瓷垫圈组合结构对轴承钢管外壁一侧的限位传输,以此能够有效避免高温状态下的轴承钢管与陶瓷垫圈之间形成粘连。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芯轴的一端开设有十字形牵引导杆,所述外套内腔的一端开设有四处孔槽,且外套内壁上的孔槽适配于芯轴上的十字形牵引导杆。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芯轴贯穿至基座内腔的一端开设十字形分布的牵引导杆,并利用牵引导杆外端对外套的固定连接,以此能够使得芯轴和外套可沿着基座内部的圆环形滑道和圆柱形凹槽内进行水平横移。
[001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增压件是由横置的T字形垫块和连接在T字形垫块外端上的弹簧组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T字形垫块的外端连接向外施压的弹簧,结合增压件整体对疏导环的连接,以此能够使得轴承钢管贯穿至外套内腔的一端能够得到向外的快速剔除。
[002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环套圈是由环管和拉簧组成,且环管内腔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向内凸起的矩形夹片。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环管内腔的两端开设向内凸起的矩形夹片,并在疏导环的内部开设两处横置的矩形滑道,当轴承钢管内切割后,即可在隔环套圈内拉簧作用下实现横向的自由活动。
[002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力导杆是由矩形子杆和连接在矩形子杆内端的牵引弹簧组成,且矩形子杆的内端贯穿至芯轴的内部。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芯轴的内端开设圆环形垫块,并在圆环形垫块的外部均匀安装呈环形分布的弹力导杆,并在弹力导杆的外部安装可对轴承钢管内壁进行防护增压的弧形垫板,以此能够使得该结构对轴承钢管待切割的部位进行增稳防护。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上述所示,通过设置可沿着底板进行横向滑动的底座,并在两个底座内安装横向的横梁,且在横梁内端安装外壳和内垫,同时在内垫的内侧固定安装呈圆
环形状态分布的多个助滑组件,当高温状态下的轴承钢管经过多个助滑组件内侧进行横向输送并夹持在外套和多个弹力导杆之间的夹缝后,一旦外置切割设备对着被约束轴承钢管局部的增压切割时,多个助滑组件和多个弹力导杆即可对着轴承钢管的外壁和内壁进行增压防护,从而极大程度避免了轴承钢管被切割端口出现扁平或者出现毛刺毛边。
[0026]2.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上述所示,通过设置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板,且在底板顶部的一端安装两个可适配传动于传动轴杆两端齿轮外的椭圆齿件,当传动轴杆外端转盘受到人为控制实现定向传动后,此时安装在传动轴杆两端的齿轮即可啮合传动两个椭圆齿件和两个底座整体沿着底板进行横向伸展,利用控制两个底座与伸展至最大状态外套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使得该装置能够方便及时调节被切割轴承钢管的规格和长度。
[0027]3.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上述所示,通过在基座的内部活动安装芯轴和外套,当液压杆进行横向收缩后,安装在液压杆内端的芯轴即可结合环形装配的多个弹力导杆和弧形垫板对着轴承钢管内壁进行贴合增压,并且结合垫圈对疏导环的横向推动,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轴承套圈毛胚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00)、环角限位机构(200)、轴承钢管(300)和限位约束机构(400),所述支撑机构(100)包括放置在工作台上的底板(110)、焊接在底板(110)顶面一侧的椭圆齿件(120)以及安装在底板(110)底部的导料件(130);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的环角限位机构(200),包括活动装配在底板(110)两侧的底座(210)、安装在底座(210)内部的横梁(220)、安装在横梁(220)内端的外壳(230)、连接在横梁(220)内端且位于外壳(230)内侧的内垫(240)、活动安装在两个底座(210)内的传动轴杆(250)以及安装在内垫(240)内部的多个助滑组件(260);所述助滑组件(260)包括安装在内垫(240)内壁上的伸缩母盒(261)、内置于伸缩母盒(261)内腔中的弹簧(262)、活动安装在伸缩母盒(261)内部的伸缩子板(263)、活动安装在伸缩子板(263)上的轴承(264)、安装在轴承(264)外部的夹具(265)以及活动安装在夹具(265)上的陶瓷垫圈(266);所述轴承钢管(300)横向疏导并夹持在多个助滑组件(260)内;所述限位约束机构(400)安装在支撑机构(100)上,包括安装在底板(110)顶部另一侧的基座(410)、安装在基座(410)内的夹环(420)、活动安装在夹环(420)和基座(410)内的液压杆(430)、安装在液压杆(430)内端的导向组件(440)、安装在基座(410)内侧的增压件(450)、安装在基座(410)内端上的垫圈(460)、连接在增压件(450)上的疏导环(470)、活动安装在疏导环(470)上的隔环套圈(480)以及安装在导向组件(440)上的夹持组件(490);所述导向组件(440)包括贯穿至基座(410)内腔中的芯轴(441)以及安装在芯轴(441)上且贯穿至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