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影响记忆获得、保持和提取的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95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测试脑缺血影响记忆获得、保持和提取的模型,属生物医学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选取两组被测动物分别进行实质性脑缺血手术和假手术,随后采用避暗法进行影响记忆获得、保持和提取的模型测试,最后进行组织学检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分别检查脑缺血对信息获得、信息保存和信息提取三个过程的影响,从而克服了现有脑缺血记忆模型不能分别测试记忆获得、保持和提取的不足。具有稳定,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研究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影响记忆获得、保持和提取的模型,属生物医学领域。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高血压,脑血管病防治认识的深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上升,因而脑血管病后遗症智能损害的防治研究受到重视。建立稳定的、可行的与人类脑血管病类似的动物模型,是血管性痴呆防治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迄今国内外脑缺血性智力障碍的动物模型尚处在探索阶段。目前研究者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动物脑缺血模型的改进上,如当前使用的不完全性急慢性前脑缺血模型,短暂性前脑完全性缺血模型等,而对脑缺血导致的记忆障碍模型研究不够,目前,研究者一般在动物脑缺血再灌流一定时间后采用回避性条件反射或迷津法检查并比较脑缺血动物和假性脑缺血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记忆包含信息获得、信息保存和信息提取三个过程,目前研究者所采用的上述测试方法不能揭示脑缺血对记忆不同过程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测试脑缺血影响信息获得、信息保持和信息提取三个过程,且检测指标稳定,灵敏,重现性好的模型。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测试影响记忆获得的模型为被测动物脑缺血手术再灌流五天后,被放入避暗装置的明室,当被测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后,即被关在暗室内受1.4mA电刺激,3秒种后暗室门开启,被测动物从暗室逃回明室,接着开始达标训练,由于暗室与明室间的门不关闭,可随意进出暗室,动物每次进入暗室都被电击,达标训练中规定动物连续5分钟内不进入暗室为达标,同时记录被测动物从明室再次进入暗室所间隔的时间,和连续1、3、5分钟不进入暗室所需的训练次数。测试影响记忆保持的模型为采用避暗法训练被测物1次,动物在暗室被电击后5分钟进行缺血手术,再灌流5天后,在避暗装置中重测试,记录其重测试时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及5分钟内进入暗室的次数),规定5分钟内不进入暗室者视终止实验,潜伏期计为300秒;测试影响记忆提取的模型,采用避暗法,先训练正常沙鼠1次,以后每天训练沙鼠5分钟,直到动物连续3天5分钟内不从明室进入暗室,视动物对暗室存在电击的记忆已达到巩固标准,在此情况下给动物分别施脑缺血手术和假缺血手术。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5天后,重测试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5分钟内的错误次数;以上实验结束后灌流固定大脑,进行组织学检查。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专利技术实验动物为沙土鼠(或大鼠),成年,雌雄兼用。脑缺血手术沙鼠用乙醚麻醉后,作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缺血组用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松夹后直视血管再通,缝合皮肤切口;而假手术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夹闭。由于手术期间沙鼠的脑温对其CA1区的相比存活率有影响,低温可起到保护作用,故在手术过程中经常用半导体点温度计测量动物的肛温,通过调整加热灯距离手术台的高度来保证手术过程中动物的肛温变化小于1℃。同时保持饲养房温度恒定。组织学检查(1)每组实验结束后,动物用过量的乙醚麻醉处死,立即经心脏先以生理盐水、继以10%的中性福尔马林进行灌流固定。并将已充分固定的动物的头顶骨剥开,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移动滑动器在脑的APO平面是作标记。然后取出大脑,置10%的中性福尔马林中进行重固定。(2)取至少固定了24小时的大脑,用流水充分冲洗后在视交叉前约1cm处作冠状切,以此为底面将脑粘固在振动切片机的切片台上,参照APO平面的标记位置作冠状切片。在A1200μm处至1500μm范围内取切片,厚度为15μm。(3)用0.1%焦油紫染色,依次经30%、50%、75%、80%、95%、100%(三次)酒精脱色后,在二甲苯中透明,最后以中性加拿大树胶封片,置光镜下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细胞密度并进行显微摄影。(4)光镜下放大150倍,用显微测微尺计数两侧CA1区单位长度上的正常细胞数,取平均值。1.影响信息获得的实验模型及评价模型正常沙土鼠被施脑缺血手术再灌流5天后,开始达标学习训练,动物被放入避暗装置的明室,当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后,即被关在暗室内受1.4mA电刺激,3秒种后暗室门开启,动物从暗室选回明室,接着开始达标训练,规定动物连续5分钟内不进入暗室为达标,记录动物从明室再次进入暗室所间隔的时间(即潜伏期),和连续1,3,5分钟不进入暗室所需的训练次数。训练期间,暗室与明室间的门不关闭,动物可随意进出暗室,动物每次进入暗室都被电击。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缺血组动物,海马CA1区单位长度上存活细胞的平均数仅有106.6±10.54个/mm,假缺血组的有204.40±2.94个/mm,表明海马CA1区因前脑缺血严重受损。六次实验结果一致表明,缺血组动物达连续1,3和5分钟不进入暗室所需的训练次数远远高于假缺血组动物所需的训练次数(表1)。表明该指标稳定,灵敏,重现性好,适合作为检查脑缺血影响信息获得的指标。而再次进入暗室的潜伏期不宜作脑缺血影响记忆获得的指标,因为动物再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在六次重复性实验中,有3次实验结果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另3次实验结果脑缺血组与假缺血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该指标不灵敏,重复性差,不宜用作评价脑缺血影响信息获得的指标。该达标模型可显示脑缺血对信息获得能力的影响,而当前普遍采用的脑缺血后训练1次,24小时后重测试的结果,包含信息获得和信息保持两个过程的变化。表1达到不同成功标准所需训练次数的比较训练次数假手术组〔n=9〕缺血组〔n=10〕连续1分钟不进入暗室1.44±0.29 3.10±0.62*连续3分钟不进入暗室2.33±0.29 5.70±0.92**连续5分钟不进入暗室2.78±0.28 5.90±0.92**表中数据为Mean±SE,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P<0.012.影响信息保持的实验模型及评价模型缺血组动物海马CA1区单位长度上存活细胞的平均数为104.00±7.34个/mm,假缺血组同区细胞的单位长度上平均存活数为207.50±2.69个/m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05),表明缺血组动物海马CA1区严重受损。采用避暗法训练沙土鼠(或大白鼠)1次,动物在暗室被电击后5分钟进行缺血手术,再灌流5天后,在避暗装置中重测试,记录其重测试时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及5分钟内的错误次数〔进入暗室的次数〕;5分钟内不进入暗室者终止实验,潜伏期计为300秒,实验结束后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缺血组动物重测试时进入暗室的潜伏期明显较假手术组动物短,5分钟内的错误次数明显较假缺血组动物多(表2)。该模型灵敏、稳定,能反映脑缺血对信息保持的影响。表2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5天对信息巩固的影响指标 假手术组〔n=8〕 缺血组〔n=8〕潜伏期〔sec〕78.38±41.49 2.38±0.63*错误次数 2.00±0.50 5.38±0.71**表中数据为Mean±SE,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P<0.013.影响信息提取的实验模型及评价模型脑缺血前采用避暗法,先训练正常沙鼠1次,以后每天训练沙鼠5分钟,直到动物连续3天5分钟内不从明室进入暗室,视动物对暗室存在电击的记忆已达到巩固标准,在此情况下给动物分别施脑缺血手术和假缺血手术。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流5天后,重测试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5分钟内的错误次数,实验结束后灌流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影响记忆获得、保持和提取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测试影响记忆获得的模型为:被测动物脑缺血手术再灌流五天后,被放入避暗装置的明室,当被测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后,即被关在暗室内受1.4mA电刺激,3秒种后暗室门开启,被测物从暗室逃回明室, 接着开始达标训练,达标训练中规定动物连续5分钟内不进入暗室为达标,同时记录被测物从明室再次进入暗室所间隔的时间,和连续1,3,5分钟不进入暗室所需的训练次数,训练期间;暗室与明室间的门不关闭,动物可随意进出暗室,动物每次进入暗室都被电击; 测试影响记忆保持的模型为:采用避暗法训练被测物动1次,动物在暗室被电击后5分钟进行缺血手术,再灌流5天后,在避暗装置中重测试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及5分钟内进入暗室的次数(错误次数),规定5分钟内不进入暗室者终止测试,潜伏期计为300秒;测试影响记忆提取的模型:采用避暗法,于脑缺血前先训练正常沙鼠1次,以后每天训练沙鼠5分钟,直到动物连续3天5分钟内不从明室进入暗室,视动物对暗室存在电击的记忆已达到巩固标准,在此情况下给动物分别施脑缺血手术和假缺血手术。短暂性脑缺血 再灌流5天后,重测试动物从明室进入暗室的潜伏期和5分钟内的错误次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景霞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