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85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下端内部且相对于模槽内设置有第一脱槽,所述第一脱槽的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脱槽的内部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低于第一脱槽的槽口,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四周且相对于模槽设置有第二脱槽,所述第二脱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二脱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短于第二脱槽的槽口,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一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二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有效进行高效脱模使用,降低操作强度。降低操作强度。降低操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模具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领域,尤其涉及塑胶模具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胶的定义: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成品为固体,在制造过程中是熔融状的液体,因此可以机加热使其熔化、加压力使其流动、冷却使其固化,而形成各种形状,此庞大而变化多端的材料族群称为塑胶。塑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胶零件广泛应用如今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例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线电缆、建筑器材、通讯电子、汽车工业、航天航空、日用五金等。
[0003]现阶段对于塑胶模具的脱模装置使用还存在一定不足,脱模效果不佳,且操作繁琐,相比之下,本技术,可有效提高脱模效率,降低操作强度,且有效避免造成对模型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下端内部且相对于模槽内设置有第一脱槽,所述第一脱槽的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脱槽的内部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低于第一脱槽的槽口,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上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设置在第一限位块的上端;
[0006]所述下模具的内部四周且相对于模槽设置有第二脱槽,所述第二脱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二脱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短于第二脱槽的槽口,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一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设置在第二限位块端口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支撑台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装置。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支撑台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含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上端设置有伸缩杆。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伸缩杆设置有多个且等间距排列,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侧面设置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缓冲块。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支撑台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右端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贯穿设置有调节架。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调节架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下端设置有上模具。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端与调节槽的内部上端相连接。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塑胶在下模具内成型后,通过第一脱槽内第二电动推杆带动第一推板来对塑胶模型向上推起,来进行脱模使用,通过第二脱槽内第三电动推杆带动第二推板进行往复推动模型四周使用,来使模型与模槽脱离使用,来脱模的高效性,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0021]2、本技术塑胶模具脱模装置,通过缓冲结构处底座缓冲槽内的伸缩杆及弹簧形成对缓冲块回弹缓冲使用,提高支撑台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的外观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的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的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的缓冲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其中,1、控制装置;2、支撑台;3、下模具;4、安置槽;5、上模具;6、支撑板;7、调节架;8、定位板;9、连接块;10、调节槽;11、第一电动推杆;12、第一限位块;13、第一推板;14、第一脱槽;15、第二电动推杆;16、缓冲结构;161、伸缩杆;162、缓冲槽;163、缓冲块;164、弹簧;165、底座;17、第三电动推杆;18、第二脱槽;19、第二推板;20、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支撑台2,支撑台2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装置1,支撑台2的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缓冲结构16,缓冲结构16包含有底座165,底座165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槽162,缓冲槽162的内部上端设置有伸缩杆161,伸缩杆161设置有多个且等间距排列,伸缩杆161的下端侧面设置有弹簧164,伸缩杆161的下端设置有缓冲块163,通过缓冲结构16处底座165缓冲槽162内的伸缩杆161及弹簧164形成对缓冲块163回弹缓冲使用,提高支撑台2的使用稳定性;
[0030]支撑台2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4,安置槽4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3,下模具3的下端内部且相对于模槽内设置有第一脱槽14,第一脱槽14的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15,第一脱槽14的内部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2,第一限位块12低于第一脱槽14的槽口,第二电动推杆15的上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一推板13,第一推板13设置在第一限位块12的上端,塑胶在下模具3内成型后,通过第一脱槽14内第二电动推杆15带动第一推板13来对塑胶模型向上推起,来进行脱模使用;
[0031]下模具3的内部四周且相对于模槽设置有第二脱槽18,第二脱槽1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17,第二脱槽18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0,第二限位块20短于第二脱槽18的槽口,第三电动推杆17的一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二推板19,第二推板19设置在第二限位块20端口处,通过第二脱槽18内第三电动推杆17带动第二推板19进行往复推动模型四周使用,来使模型与模槽脱离使用,提高脱模效率,支撑台2的上端左侧设置有定位板8,定位板8的右端上方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贯穿设置有调节架7,调节架7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槽10,调节槽10的内部上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1,第一电动推杆11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上端与调节槽10的内部上端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11的下端设置有上模具5,通过上模具5配合操作进行成型使用。
[0032]工作原理:塑胶在下模具3内成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支撑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4),所述安置槽(4)的内部设置有下模具(3),所述下模具(3)的下端内部且相对于模槽内设置有第一脱槽(14),所述第一脱槽(14)的内部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15),所述第一脱槽(14)的内部两侧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2),所述第一限位块(12)低于第一脱槽(14)的槽口,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5)的上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一推板(13),所述第一推板(13)设置在第一限位块(12)的上端;所述下模具(3)的内部四周且相对于模槽设置有第二脱槽(18),所述第二脱槽(18)的内部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17),所述第二脱槽(18)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0),所述第二限位块(20)短于第二脱槽(18)的槽口,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7)的一端且相对于槽口设置有第二推板(19),所述第二推板(19)设置在第二限位块(20)端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前端面设置有控制装置(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脱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滨李萍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涵江华丰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