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079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和防灾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包括两个导流板和加劲板,两个导流板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工字型主纵梁的外侧面上;导流板沿工字型主纵梁纵向设置;导流板的底端与工字型主纵梁的底板齐平,且导流板与底板的夹角α范围为120~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和防灾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工字型叠合梁因自重较轻、施工便利、受力性能优越等特点从9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现代斜拉桥设计中,但由于其开口钝体式外形使得风荷载下主梁表面绕流旋涡脱落较全封闭流线型箱梁更明显、更复杂,使此类桥梁的涡激振动响应亦较显著。涡激振动虽不会像颤振和驰振等发散性振动一样使桥梁发生毁灭性的破坏,但大幅度涡振会影响行车舒适性,并且加速桥梁构件的疲劳,从而影响桥梁的运营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气动措施控制桥梁的涡振振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现阶段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措施主要是采用与主纵梁等高的整体式风嘴来改善主梁断面的气动外形,从而提高其涡激振动性能。但是,该类措施存在着对风嘴加工和施工难度高、用钢量大的缺点,从而使得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的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以解决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易发生涡激振动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包括两个导流板和加劲板。两个导流板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工字型主纵梁的外侧面上。导流板沿工字型主纵梁纵向设置。导流板的底端与工字型主纵梁的底板齐平,且导流板与底板的夹角α范围为120~180


[0006]加劲板沿工字型主纵梁纵向间隔分布。加劲板长度E=(0.6~1.2)*D,式中,D为导流板的宽度。
[0007]进一步地,加劲板设有m个,且m大于1,并在导流板上排列成1列。
[0008]进一步地,两个工字型主纵梁上设有混凝土桥面板。混凝土桥面板下方设有多个钢横梁,用于支撑混凝土桥面板。
[0009]进一步地,加劲板与钢横梁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0010]进一步地,当两个工字型主纵梁之间的宽度B为30.5米,工字型主纵梁的高度H为3.0 米时,导流板的宽度D为1.5米,导流板与底板的夹角α=145
°

[0011]进一步地,当导流板的宽度D为1.5米,导流板与底板的夹角α=145
°
时,加劲板的宽度 E为1.296米,高度F为0.35米。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从根本上抑制或削弱了叠合梁梁底漩涡的形成,降低了主梁的涡振振幅,增加了桥梁上部的行车舒适性,保证了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同时降低了传统的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风嘴的工程施工难度,检修时也不会和检
修车轨道冲突,降低了成本,经济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导流板、加劲板、底板和钢横梁的仰视局部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涡振试验在安装本技术设备前后的在
‑5°
攻角下的竖向涡振振幅对比图;
[0018]图中:1、导流板;2、加劲板;3、混凝土桥面板;4、工字型主纵梁;5、钢横梁;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 至图4所示:一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包括两个导流板1 和加劲板2。两个导流板1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工字型主纵梁4的外侧面上。导流板1沿工字型主纵梁4纵向设置。导流板1的底端与工字型主纵梁4的底板6齐平,且导流板1与底板6 的夹角α范围为120~180
°
。加劲板2沿工字型主纵梁4纵向间隔分布。加劲板2长度 E=(0.6~1.2)*D,式中,D为导流板1的宽度。
[0021]在本实施例中,加劲板2设有m个,且在导流板1上排列成1列,m大于1。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工字型主纵梁4上设有混凝土桥面板3。混凝土桥面板3下方设有多个钢横梁5,用于支撑混凝土桥面板3。加劲板2与钢横梁5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0023]在本实施例中,当两个工字型主纵梁4之间的宽度B为30.5米,工字型主纵梁4的高度 H为3.0米时,导流板1的宽度D为1.5米,导流板1与底板6的夹角α=145
°
。且当导流板 1的宽度D为1.5米,导流板1与底板6的夹角α=145
°
时,加劲板2的宽度E为1.296米,高度F为0.35米。本技术设备的使用从根本上抑制或削弱了叠合梁梁底漩涡的形成,降低了主梁的涡振振幅,增加了桥梁上部的行车舒适性,保证了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同时降低了传统的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风嘴的工程施工难度,检修时也不会和检修车轨道冲突,降低了成本,经济性更高。
[0024]结合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的涡振试验如下:
[0025]该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的主梁节段模型的涡激振动试验的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
在不加任何气动措施的工字型主纵梁4在风力攻角为
‑5°
时发生了明显的竖向涡激振动,其中工字型主纵梁4的竖向最大振幅超过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里规定的容许振幅,存在一个竖向涡激振动区。
[0026]在主梁上安装气动装置后的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节段模型的涡激振动竖向振幅显著减少,涡激振动现象消失,满足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里规定的容许值要求。其中,本技术设备的具体参数为:导流板1的宽度D为1.5米,导流板1与底板6的夹角α=145
°
。加劲板 2的宽度E为1.296米,高度F为0.35米。
[0027]试验结论:根据该双工字型叠合梁主梁节段模型的涡激振动试验结果,在双工字型主纵梁 4的侧面设置的导流板1的宽度D为1.5米,导流板1与底板6的夹角α=145
°
时可以有效降低双工字型主纵梁4涡激振动的竖向振幅,从而抑制涡激振动响应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导流板(1)和加劲板(2);两个导流板(1)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工字型主纵梁(4)的外侧面上;导流板(1)沿工字型主纵梁(4)纵向设置;导流板(1)的底端与工字型主纵梁(4)的底板(6)齐平,且导流板(1)与底板(6)的夹角α范围为120~180
°
;加劲板(2)沿工字型主纵梁(4)纵向间隔分布;加劲板(2)长度E=(0.6~1.2)*D,式中,D为导流板(1)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劲板(2)设有m个,且m大于1,并在导流板(1)上排列成1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工字型主纵梁(4)上设有混凝土桥面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骑雷伟黄林朱家德王涛王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