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65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高分子中基层、第一外聚酯层、第二外聚酯层和限位块,高分子中基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外聚酯层,高分子中基层与第一外聚酯层为固定连接,第一外聚酯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外聚酯层,第一外聚酯层与第二外聚酯层为固定连接,高分子中基层以及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的一端皆连接设置有侧部自粘胶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高分子中基层、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等配件,两个高分子中基层、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在使用时是处于叠加交错阶梯状连接在一处,实现在铺装完成后可以进行更好的密封,有效减少相邻接触位置出现漏水的问题。邻接触位置出现漏水的问题。邻接触位置出现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加工
,具体为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微观结构是一种孔缝特性,这是因为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除水化以外多余得水份挥发、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都会造成混凝土形成一些微小的毛细孔或可见小孔洞。一般来讲,混凝土结构孔隙率在25%左右;另外,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差、承重、振动、干湿循环、大气浸浊等因素影响,混凝土会出现微裂纹和动态变化得可见缝。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此两者的共混体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料等。经不同工序加工而成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或把上述材料与合成纤维等复合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主体,掺入适量化学助剂和填料,经混炼、压延或挤出工艺制成的片状防水材料,也称为防水片材,总体而言,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材性指标较高,如优异的弹性和抗拉强度,使卷材对基层变形的适应性增强;优异的耐候性能,使卷材在正常的维护条件下,使用年限更长,可减少维修、翻新的费用。混凝土渗水的主要途径是毛细孔洞及裂缝,解决混凝土防水的核心应该是首先想办法封闭堵塞毛细孔洞,我们称为封闭层,然后为增强这个防水效果,即给移植上一件具有抵抗裂缝变形、抗疲劳、耐久的柔性皮肤,我们称之为柔性防水层。该反应型粘接胶(沥青基)粘结原理是在自粘胶膜体系中植入亲水基,使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压力作用下,亲水“粒子”与聚合物水泥浆反应产生“凝胶”;同时聚合物水泥浆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增强自粘胶的蠕变功能,并形成毛细管孔与水泥浆相互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需要时仅5小时卷材便能与基层紧密粘接。
[0003]现有的防水卷材,在进行组合贴合使用时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水卷材,在进行组合贴合使用时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包括高分子中基层、第一外聚酯层、第二外聚酯层和限位块,所述高分子中基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外聚酯层,所述高分子中基层与第一外聚酯层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聚酯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外聚酯层,所述第一外聚酯层与第二外聚酯层为固定连接,所述高分子中基层以及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的一端皆连接设置有侧部自粘胶膜层,所述侧部自粘胶膜层与高分子中基层以及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皆为固定连接,所述侧部自粘胶膜层的一侧连接设置有侧部防粘层。
[0006]优选的,所述高分子中基层底部的一端连接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高分子中基层为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高分子中基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所述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与高分子中基层底部为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外聚酯层位于中间位置的顶部连接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可为卡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外聚酯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所述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与第一外聚酯层底部为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底部防粘层,所述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以及第一底部防粘层的长度为高分子中基层底部长度的一半。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底部防粘层,所述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以及第二底部防粘层的长度为第一外聚酯层底部长度的一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通过在高分子中基层、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等配件,两个高分子中基层、第一外聚酯层和第二外聚酯层在使用时是处于叠加交错阶梯状连接在一处,实现在铺装完成后可以进行更好的密封,有效减少相邻接触位置出现漏水的问题;
[0014](2)该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通过在侧部自粘胶膜层、侧部防粘层、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第一底部防粘层、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和第二底部防粘层等配件,高分子中基层通过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和第一底部防粘层实现与另一个第一外聚酯层粘接,则第一外聚酯层通过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和第二底部防粘层实现与另一个第二外聚酯层粘接,且两个高分子中基层、两个第一外聚酯层和两个第二外聚酯层皆通过侧部自粘胶膜层和侧部防粘层粘接,实现可更好的粘接则有效提高密封连接,减少漏水问题;
[0015](3)该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通过在限位块和限位槽等配件,高分子中基层与第一外聚酯层粘接时限位块以及限位槽会进行限位卡接,提高其连接稳定性,可更好的起到连接处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单个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高分子中基层;2、第一外聚酯层;3、第二外聚酯层;4、侧部自粘胶膜层;5、侧部防粘层;6、限位块;7、限位槽;8、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9、第一底部防粘层;10、第二底部自粘胶膜层;11、第二底部防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
卷材,包括高分子中基层1、第一外聚酯层2、第二外聚酯层3和限位块6,高分子中基层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外聚酯层2,第一外聚酯层2位于中间位置的顶部连接设置有限位槽7,限位块6与限位槽7可为卡合连接;
[0023]高分子中基层1与第一外聚酯层2为固定连接,第一外聚酯层2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外聚酯层3,第一外聚酯层2与第二外聚酯层3为固定连接;
[0024]高分子中基层1以及第一外聚酯层2和第二外聚酯层3的一端皆连接设置有侧部自粘胶膜层4,侧部自粘胶膜层4与高分子中基层1以及第一外聚酯层2和第二外聚酯层3皆为固定连接,侧部自粘胶膜层4的一侧连接设置有侧部防粘层5;
[0025]高分子中基层1底部的一端连接设置有限位块6,限位块6与高分子中基层1为固定连接;
[0026]高分子中基层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8,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8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底部防粘层9,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8以及第一底部防粘层9的长度为高分子中基层1底部长度的一半;
[0027]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8与高分子中基层1底部为固定连接;
[0028]第一外聚酯层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中基层(1)、第一外聚酯层(2)、第二外聚酯层(3)和限位块(6),所述高分子中基层(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外聚酯层(2),所述高分子中基层(1)与第一外聚酯层(2)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聚酯层(2)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二外聚酯层(3),所述第一外聚酯层(2)与第二外聚酯层(3)为固定连接,所述高分子中基层(1)以及第一外聚酯层(2)和第二外聚酯层(3)的一端皆连接设置有侧部自粘胶膜层(4),所述侧部自粘胶膜层(4)与高分子中基层(1)以及第一外聚酯层(2)和第二外聚酯层(3)皆为固定连接,所述侧部自粘胶膜层(4)的一侧连接设置有侧部防粘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中基层(1)底部的一端连接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与高分子中基层(1)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中基层(1)的底部连接设置有第一底部自粘胶膜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进玉李纯道赵平山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雨中情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