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049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包括第一雨水塘、堤坝、第二雨水塘、雨水管、充水管、充水泵、排气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控制柜,所述堤坝位于第一雨水塘和第二雨水塘之间,所述第一雨水塘设置有第一常水位和溢流水位,所述第二雨水塘设置有第二常水位,所述第一常水位的高度高于第二常水位的高度;所述雨水管一端口伸入第一雨水塘并位于第一常水位处,所述雨水管另一端口伸入第二雨水塘内并位于第二常水位上方;直至第一雨水塘的水位到达第一常水位处,实现雨水调蓄利用,而且充水泵仅用于制造虹吸效果,当虹吸效果制造出来后,充水泵即可停机,利用虹吸方式排水,降低能耗。降低能耗。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的时候,需将雨水调蓄利用起来,场地内有雨水塘,雨水塘在下雨的时候需要收集场地内一定量的雨水进行调蓄,在下一场雨到来之前需要排放多余的雨水(至常水位)。
[0003]常规的设计为采用虹吸充水泵抽走多余的雨水,能源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小、排水效果好的一种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包括第一雨水塘、堤坝、第二雨水塘、雨水管、充水管、充水泵、排气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控制柜,所述堤坝位于第一雨水塘和第二雨水塘之间,所述第一雨水塘设置有第一常水位和溢流水位,所述第二雨水塘设置有第二常水位,所述第一常水位的高度高于第二常水位的高度;
[0007]所述雨水管一端口伸入第一雨水塘并位于第一常水位处,所述雨水管另一端口伸入第二雨水塘内并位于第二常水位上方;
[0008]所述充水泵置于第一雨水塘或第二雨水塘内,充水管一端口连通雨水管,充水管另一端口连通充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排气阀设置在雨水管或充水管上,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充水管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雨水管的一端口,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雨水管的另一端口;
[0009]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充水泵分别与控制柜电连接。
[0010]所述第一雨水塘的水位到达溢流水位时,控制柜启动充水泵和第一电磁阀,同时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此时充水泵将第二雨水塘的水抽入充水管和雨水管内,充水管和雨水管的空气沿排气阀排出,当充水管和雨水管完全充满水,此时控制柜关闭充水泵和第一电磁阀,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由于第一雨水塘的水压大于第二雨水塘的水压形成虹吸原理,利用虹吸原理第一雨水塘的水通过雨水管往第二雨水管排出,直至第一雨水塘的水位到达第一常水位处, 实现雨水调蓄利用,而且充水泵仅用于制造虹吸效果,当虹吸效果制造出来后,充水泵即可停机,利用虹吸方式排水,降低能耗。
[0011]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12]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由第一雨水塘往第二雨水塘倾斜。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倾斜的坡度为0.5%。
[0014]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管的直径为200mm,所述充水管的直径为80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充水泵设置在第二雨水塘内,所述排气阀设置在雨水管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技术,所述第一雨水塘的水位到达溢流水位时,控制柜启动充水泵和第一电磁阀,同时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此时充水泵将第二雨水塘的水抽入充水管和雨水管内,充水管和雨水管的空气沿排气阀排出,当充水管和雨水管完全充满水,此时控制柜关闭充水泵和第一电磁阀,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由于第一雨水塘的水压大于第二雨水塘的水压形成虹吸原理,利用虹吸原理第一雨水塘的水通过雨水管往第二雨水管排出,直至第一雨水塘的水位到达第一常水位处, 实现雨水调蓄利用,而且充水泵仅用于制造虹吸效果,当虹吸效果制造出来后,充水泵即可停机,利用虹吸方式排水,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为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3为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实施例,结合图1到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包括第一雨水塘1、堤坝3、第二雨水塘2、雨水管4、充水管5、充水泵6、排气阀7、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41、第三电磁阀42和控制柜9。
[0023]所述堤坝3位于第一雨水塘1和第二雨水塘2之间,所述第一雨水塘1设置有第一常水位11和溢流水位12,所述第二雨水塘2设置有第二常水位21,所述第一常水位11的高度高于第二常水位21的高度。
[0024]所述雨水管4的直径为200mm,雨水管4一端口伸入第一雨水塘1并位于第一常水位11处,所述雨水管4另一端口伸入第二雨水塘2内并位于第二常水位21上方,而且雨水管4由第一雨水塘1往第二雨水塘2倾斜,雨水管4倾斜的坡度为0.5%。
[0025]所述充水泵6置于第二雨水塘2内,所述充水管5的直径为80mm,充水管5一端口连通雨水管4,充水管5另一端口连通充水泵6的出水口。
[0026]所述排气阀7设置在雨水管4上,所述第一电磁阀8设置在充水管5上,第一电磁阀8控制充水管5通闭,所述第二电磁阀41设置在雨水管4的一端口,第二电磁阀41控制该端口通闭,所述第三电磁阀42设置在雨水管4的另一端口,第三电磁阀42控制该端口通闭。
[0027]所述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41、第三电磁阀42和充水泵6分别与控制柜9电连接。
[0028]工作原理:
[0029]降雨后,第一雨水塘1的水位到达溢流水位12,天气预报预计下一次下雨的时间,控制柜9在下一次下雨前24小时启动充水泵6和第一电磁阀8,同时关闭第二电磁阀41和第三电磁阀42,此时充水泵6将第二雨水塘2的水抽入充水管5和雨水管4内,充水管5和雨水管4的空气沿排气阀7排出。
[0030]当充水管5和雨水管4完全充满水,此时控制柜9关闭充水泵6和第一电磁阀8,同时
打开第二电磁阀41和第三电磁阀42,由于第一雨水塘1的水压大于第二雨水塘2的水压形成虹吸原理,利用虹吸原理第一雨水塘1的水通过雨水管4往第二雨水管4排出,直至第一雨水塘1的水位到达第一常水位11处, 实现雨水调蓄利用,而且充水泵6仅用于制造虹吸效果,当虹吸效果制造出来后,充水泵6即可停机,利用虹吸方式排水,降低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雨水塘的虹吸排水结构,包括第一雨水塘、堤坝、第二雨水塘、雨水管、充水管、充水泵、排气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位于第一雨水塘和第二雨水塘之间,所述第一雨水塘设置有第一常水位和溢流水位,所述第二雨水塘设置有第二常水位,所述第一常水位的高度高于第二常水位的高度;所述雨水管一端口伸入第一雨水塘并位于第一常水位处,所述雨水管另一端口伸入第二雨水塘内并位于第二常水位上方;所述充水泵置于第一雨水塘或第二雨水塘内,充水管一端口连通雨水管,充水管另一端口连通充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排气阀设置在雨水管或充水管上,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充水管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则明魏本钢刘树成叶健麦晋浩曾钰婵邓宝瑜詹畅朱智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