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42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6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包括顶板、墙体、PPR管道、PB管道、PVC套管、接管盒和用于PPR管道和PB管道转换的管道转接头,所述管道转接头的一端口为PPR管道接线端口,所述管道转接头的另一端口为PB管道接线端口;土建施工时,预埋接管盒和PVC套管,接着土建施工完成后水电进场施工,将PB管道置于PVC套管内,将PPR管道和管道转接头吊装在顶板上,最后将PPR管道、管道转接头和PB管道三者连接,即可完成水路部分施工,施工工序简化,不交叉,节省时间,经济效益高,而且PB管道可以自由进出PVC套管,出现漏水问题时,无需凿开墙体,直接拨出旧PB管道替换新PB管道即可,管线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


技术介绍

1、室内给水管道暗设时,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顶板、管井、管窿内,支管可敷设在顶板、楼(地)面的垫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墙体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且不得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柔性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段接口应明露。

2、目前行业内普遍的做法是户内给水管采用ppr管材,支管敷设在地面垫层或者顶板内,与卫生器具的连接支管均采用管槽敷设。据此,带来了如下问题:

3、1、施工工序问题:墙面管槽施工后进行水管安装,水管安装后并进行试压后进行管槽回填处理,工序复杂,时间上需求多。

4、2、管线维护及更换问题:管道采用管槽内固定安装,后期更换需对墙面进行开凿修复工作。

5、3、漏水点难发现问题:管道采用管槽内固定安装,属于暗敷,无法及时发现漏水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工序简化、管线维护方便的一种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包括顶板、墙体、ppr管道、pb管道、pvc套管、接管盒和用于ppr管道和pb管道转换的管道转接头,所述管道转接头的一端口为ppr管道接线端口,所述管道转接头的另一端口为pb管道接线端口;

4、所述pvc套管和接管盒预埋在墙体内,所述接管盒开有接线口,所述pvc套管穿过接线口伸入接管盒内,pvc套管和接管盒连通;

5、所述ppr管道和管道转接头吊装在顶板上,所述pb管道置于pvc套管内,pb管道的上端口穿过pvc套管的上端口、墙体外连接管道转接头的pb管道接线端口,所述pb管道的下端口穿过接管盒伸出墙体外;

6、所述ppr管道吊装在顶板上,所述ppr管道连接管道转接头的ppr管道接线端口,实现ppr管道和pb管道连通。

7、土建施工时,预埋接管盒和pvc套管,接着土建施工完成后水电进场施工,将pb管道置于pvc套管内,将ppr管道和管道转接头吊装在顶板上,最后将ppr管道、管道转接头和pb管道三者连接,即可完成水路部分施工,施工工序简化,不交叉,节省时间,经济效益高,而且pb管道可以自由进出pvc套管,出现漏水问题时,无需凿开墙体,直接拨出旧pb管道替换新pb管道即可,管线维护方便。

8、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9、进一步地,所述pvc套管内径大于pb管道外径。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技术,土建施工时,预埋接管盒和pvc套管,接着土建施工完成后水电进场施工,将pb管道置于pvc套管内,将ppr管道和管道转接头吊装在顶板上,最后将ppr管道、管道转接头和pb管道三者连接,即可完成水路部分施工,施工工序简化,不交叉,节省时间,经济效益高,而且pb管道可以自由进出pvc套管,出现漏水问题时,无需凿开墙体,直接拨出旧pb管道替换新pb管道即可,管线维护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包括顶板(1) 、墙体(2) 、PPR管道(3) 、PB管道(4) 、PVC套管(5) 、接管盒(6) 和用于PPR管道(3) 和PB管道(4) 转换的管道转接头(7)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转接头(7) 的一端口为PPR管道接线端口(71) ,所述管道转接头(7) 的另一端口为PB管道接线端口(72) ;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套管(5) 内径大于PB管道(4) 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给水管道敷设结构,包括顶板(1) 、墙体(2) 、ppr管道(3) 、pb管道(4) 、pvc套管(5) 、接管盒(6) 和用于ppr管道(3) 和pb管道(4) 转换的管道转接头(7)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转接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浩刘瑞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