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979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解决了目前血管吻合装置需要先将血管外翻固定再进行吻合导致的手术时间长、血管恢复慢的问题,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内固定件,所述的内固定件用于固定血管端口,所述的第一主体上有凸起,所述的第二主体上有凹槽,所述的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套在两个血管端口的外部,所述的凸起置于所述的凹槽中。置于所述的凹槽中。置于所述的凹槽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吻合的
,尤其是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吻合手术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操作,在很多涉及到血管疾病或战创伤手术中都需要进行血管吻合操作,例如:血管疾病、血管移植、血管修复和动静脉内瘘制作等。
[0003]目前,血管吻合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缝线吻合的方式,一种是采用血管吻合器械的吻合方式,迄今为止,缝线吻合依然是临床上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即使是经过长时间多次手术训练的手术技术很好的医生,手工吻合每个吻合口也需要5到 30 分钟不等。当手术中需要吻合的血管较多时,手术时间更长。有些血管吻合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长时间的体外循环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使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也可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打击。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血管吻合会使手术医 生非常疲劳,医生的身体劳累和心情烦躁往往使血管吻合的失误率增加,增加手术风险。在某些手术中,血管吻合要争分夺秒。如移植手术,由于供体器官缺血时间不能太长,手术要争分夺秒,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的成功率息息相关。采用常规的手工缝合,即使在对手术医生进行强化训练缝合技术后,仍很难使手术时间大幅度缩减。传动手工缝线血管吻合手 术不仅操作难度大,效率低,其施术吻合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0004]目前血管吻合需要先将血管外翻固定,其增加了吻合的时长,二是外翻的部分过大,不适合血管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解决了目前血管吻合装置需要先将血管外翻固定再进行吻合导致的手术时间长、血管恢复慢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内固定件,所述的内固定件用于固定血管端口,所述的第一主体上有凸起,所述的第二主体上有凹槽,所述的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套在两个血管端口的外部,所述的凸起置于所述的凹槽中。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固定件为可吸收楔子,所述的可吸收楔子为中空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吸收楔子为内径均一,壁厚逐渐增加的斜面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扣合部位的内壁为倾斜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固定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上的固定槽,以及辅助器件;所述的固定槽位于靠近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的辅助器件将血管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槽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器件包括第一辅助器件和第二辅助器件,所述的第一辅助器件支撑血管,所述的第二辅助器件对血管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中安装有密封件。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内固定件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配合,快速的实现了血管的吻合。
附图说明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第一辅助工具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第二辅助工具结构示意图。
[0014]具体的符号标记为:第一主体

1;第二主体

2;血管

3;可吸收楔子

4;固定槽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6]血管吻合通常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工作,通过血管吻合器可以实现快速吻合,但目前吻合器使用时需要将血管先外翻固定在吻合器上,再通过扣合实现吻合。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其一是吻合过程仍然很繁琐,耗时长;其二是外翻部分的血管愈合困难。
[0017]基于上述问题,设计一款可以不用外翻固定即可以实现吻合的快速血管吻合器。
[0018]受到我国传统榫卯固定结构的启发,通过两个主体,第一主体上有凸起,第二突起上有凹槽,通过将突起推入凹槽中即可实现吻合,因为血管中空,为了实现血管内的固定,以此实现血管外的固定。
[0019]血管内的固定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中空的楔子实现固定,楔子可降解,使用时将血管吻合端分别套在楔子外部,在血管外分别套上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将第一主体扣合到第二主体上,完成吻合。
[0020]第二种血管内固定方案,是借助辅助器具实现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接触的一端上有一环形的凹槽,凹槽是为了容纳血管吻合端的一小部分血管,以此解决血管内固定的问题。这种方案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予以快速实现,第一辅助工具的插入血管吻合端,预留部分血管超出第一辅助工具,用第二辅助工具将超出的部分血管推入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的凹槽中,取出第一辅助工具后完成血管的固定。
[0021]为了增加血管吻合器的密封效果,在第一主体的凸起上或第二主体的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
[0022]实施例一: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如附图1所示,由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可吸收楔子4组成,第一主体1上有一凸起,第二主体2上有一凹槽,凸起与凹槽匹配,可吸收楔子4有两个,
为内部中空结构,分别安装在血管3的吻合端用于内固定,使用时一个血管3吻合端的外侧扣合第一主体1,另一个血管3吻合端外侧扣合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凸起扣合在第二主体2凹槽内后完成吻合,此时血管3牢牢的被固定在可吸收楔子4与第一主体1之间,以及可吸收楔子4与第二主体2之间。为了方便更好的扣合,可吸收楔子4为内径均一,壁厚逐渐增加的结构,由此形成倾斜的截面,相应的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内壁也为倾斜的截面。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在第二主体2的内部有密封件。
[002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局部结构以及血管3的预固定方式。
[0024]第一主体1靠近凸起的一侧有一固定槽5,第二主体2靠近凹槽的一侧有一相同的固定槽5,固定槽的作用是用于预固定血管吻合端的血管3,如附图2所示。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予以实现,辅助工具包括第一辅助工具和第二辅助工具,如附图3a和附图3b所示,使用时将第一主体1或第二主体2套在血管3外部,将第一辅助工具插入血管3内,此时预留部分血管3超出第一主体1或第二主体2,以及第一辅助工具,此时将第二辅助工具将血管3压入固定槽中完成预固定,抽出第一辅助工具,扣合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完成吻合。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内固定件,所述的内固定件用于固定血管端口,所述的第一主体上有凸起,所述的第二主体上有凹槽,所述的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分别套在两个血管端口的外部,所述的凸起置于所述的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固定件为可吸收楔子,所述的可吸收楔子为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血管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吸收楔子为内径均一,壁厚逐渐增加的斜面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的第二主体扣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李黄金波杨荣汇李柳清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