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957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单元、气水分离器、离心泵、循环液冷却器,所述真空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通过管道连接离心泵,所述离心泵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液冷却器;所述真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所述真空单元包括射水抽气器及至少一台水环式真空泵,所述射水抽气器及至少一台水环式真空泵分别与控制终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顾了两种原理的抽真空系统的优势,并形成互补。机组刚开机时需要从零开始快速建立真空,而传统的射水抽气器在这方面是强项;机组正常运行后希望以较低的电耗维持真空,高真空下高效率的水环式真空泵正合适应对此需求。空下高效率的水环式真空泵正合适应对此需求。空下高效率的水环式真空泵正合适应对此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两种不同原理真空泵组成的系统,主要应用于200MW以下的汽轮发电机组的凝汽器真空系统,具体为一种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余热发电工段使用的旧真空系统共配置一台射水抽气器,两台射水泵并列布置。该方案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1、耗能高;2、用水量大;3、真空度高的情況下抽汽效率低;4、真空低,发电经济性差。
[0003]为解决余热发电效率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公开号CN203531988U的中国专利于2014年4月9日公开了一种余热发电机热水供应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锅炉烟气余热发电及热水供应时,蒸汽锅炉与汽轮机、除氧给水装置、换热器连接,凝汽器与凝汽射水泵、凝汽水泵、凝汽器射水抽气器通过管道连接,凝汽水泵通过管道与除氧器的除氧头连接,除氧器的空气管与凝汽器通过管道连接以通过凝汽器的负压状态将除氧器中的氧气抽出,并通过凝汽器射水抽气器排出,换热器的换热管设置在烟气通过壳体内,且换热管具有冷水进水口、热水出水口,烟气通过壳体的进烟口与蒸汽锅炉的排烟口连通,如此换热器将蒸汽锅炉排出的尾部烟气的余热传递给换热管中流过的冷水,以使冷水温度升高到100度左右。
[0004]又如,公开号CN203531989U的中国专利于2014年4月9日公开了一种余热发电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锅炉烟气余热发电时,凝汽器与凝汽射水泵、凝汽水泵、凝汽器射水抽气器通过管道连接,凝汽水泵通过管道与除氧器的除氧头连接,除氧器的空气管与凝汽器通过管道连接以通过凝汽器的负压状态将除氧器中的氧气抽出,并通过凝汽器射水抽气器排出,该系统不需要使用除氧器真空循环泵,从而通过降低电能损耗来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0005]上述专利虽然提高了余热发电效率或者提高了余热利用率,但是其需要配置新的余热发电系统,造成旧设备闲置或浪费,不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通过引入水环式真空泵,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8]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包括真空单元、气水分离器、离心泵、循环液冷却器,所述真空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通过管道连接离心泵,所述离心泵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液冷却器;所述真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所述真空单元包括射水抽气器及至少一台水环式真空泵,所述射水抽气器及至少一台水环式真空泵分别与控制终端相连。
[0009]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真空单元建立真空并以较低的电耗维持真空,以便将凝汽器内的不凝结气体和部分蒸汽进行真空抽吸,并通过气水分离器进行气水分离,然后通过离心
泵将气水分离器底部的循环液抽出,进入冷却器散热,经循环液冷却器散热后的水注入真空泵轴端两侧,降低轴端机械密封温度,同时对真空泵内水环进行补充,维持真空泵抽吸能力。
[0010]上述技术方案兼顾了两种原理的抽真空系统的优势,并形成互补。机组刚开机时需要从零开始快速建立真空,而传统的射水抽气器在这方面是强项;机组正常运行后希望以较低的电耗维持真空,高真空下高效率的水环式真空泵正合适应对此需求。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单元包括一台射水抽气器和两台水环式真空泵,所述射水抽气器和水环式真空泵分别与控制终端相连,由控制终端控制启动或关闭。
[0012]上述技术方案在兼顾两种原理抽真空系统优势的基础上,可在凝汽器漏气时,同时开启所有真空泵组,相比原系统增加了一倍抽吸容量,在被迫停机之前争取更多时间排查故障点。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终端为DCS控制系统。通过DCS控制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当机组已启动并通过传统射水抽气器建立了真空后,通过DCS控制系统启动水环式真空泵,待水环式真空泵运行正常后,关闭射水抽气器,实现以较低的电耗维持真空。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射水抽气器和两台水环式真空泵并列布置,三者互为备用。当其中一个模块出问题时,可快速切换到备用泵或不同原理的真空泵,保证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环式真空泵的抽吸入口设有抽吸入口电磁阀,所述抽吸入口电磁阀为失电常闭阀且带有机械指示。
[0016]真空泵抽吸入口电磁阀为失电常闭阀,防止停电后空气倒窜入凝汽器。该电磁阀必须带机械指示,方便巡检现场观察是否动作到位。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抽吸入口电磁阀的前后各布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显示终端相连。值班员可根据远程的压力传感器数据判断真空泵未工作时电磁阀关闭是否严密;也可以判断运行时真空泵进口真空是否正常,从而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系统可靠性。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注水口设有注水电磁阀,所述注水电磁阀之前设有补水总手动阀。通过增设补水总手动阀可方便检修时隔离,比如在注水泵电磁阀停电或者故障时,通过该补水总手动阀进行检修隔离。
[001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注水电磁阀配置有旁路手动阀。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电磁阀卡涩不动作。
[00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液冷却器为板式冷却器。
[002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液位在1/4
‑‑‑
3/4量程范围内。气水分离器液位超过量程的3/4位置以上时,对应位置的溢流管自动排水;气水分离器液位低于量程1/4时,注水电磁阀打开,自动注水,以保证气水分离器液位稳定。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1)本技术通过真空单元建立真空并以较低的电耗维持真空,以便将凝汽器内的不凝结气体和部分蒸汽进行真空抽吸,并通过气水分离器进行气水分离,然后通过离心泵将气水分离器底部的循环液抽出,进入冷却器散热,经循环液冷却器散热后的水注入真空泵轴端两侧,降低轴端机械密封温度,同时对真空泵内水环进行补充,维持真空泵抽吸
能力。
[0024](2)本技术兼顾了两种原理的抽真空系统的优势,并形成互补。机组刚开机时需要从零开始快速建立真空,而传统的射水抽气器在这方面是强项;机组正常运行后希望以较低的电耗维持真空,高真空下高效率的水环式真空泵正合适应对此需求。
[0025](3)本技术采用水环式真空泵与传统射水抽气器组合配置的方式,水环式真空泵相对于传统的射水抽气器而言取消了射水池,大幅度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在机组正常工作时采用水环式真空泵,节约了循环水,特别适用于水资源匮乏及零排放的企业。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真空单元布置示意图。
[0028]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环式真空泵示意图。
[0029]图中:1、气水分离器;2、真空单元;201、水环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单元、气水分离器、离心泵、循环液冷却器,所述真空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气水分离器,所述气水分离器通过管道连接离心泵,所述离心泵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液冷却器;所述真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凝汽器;所述真空单元包括射水抽气器及至少一台水环式真空泵,所述射水抽气器及至少一台水环式真空泵分别与控制终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单元包括一台射水抽气器和两台水环式真空泵,所述射水抽气器和水环式真空泵分别与控制终端相连,由控制终端控制启动或关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终端为DCS控制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余热发电双真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水抽气器和两台水环式真空泵并列布置,三者互为备用。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许泽群王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阳新娲石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