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954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包括建立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包括堆坑区域模型和通风系统模型,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压强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动压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压强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动压计算通风系统的阻力利用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中的堆坑区域模型模拟了核电站堆坑,节约了1比1模型建立的成本,保证了试验模型与原型的流动相似,模型相似率和模型试验的实际可操作性都较高,具备很好的实用性。备很好的实用性。备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堆坑通风系统是核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堆坑区域的通风冷却。由于堆坑通风系统的空气流动空间的空气流场比较复杂,很难用现有的经验公式去准确地获取系统的阻力特性。国内已建、在建核电厂中堆坑通风系统的阻力特性均采用传统经验估算方法确定,对于堆坑内部阻力特性均未开展过详细的阻力特性模拟测试,而堆坑通风系统的原型尺寸较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展1:1模型试验研究,存在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模型模拟堆坑通风系统进而了解堆坑通风系统的阻力特性的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建立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包括堆坑区域模型和通风系统模型;
[0006]步骤(2)、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压强
[0007]步骤(3)、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动压
[0008]步骤(4)、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压强
[0009]步骤(5)、获得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动压
[0010]步骤(6)、计算通风系统的阻力
[0011]进一步,堆坑区域模型包括堆坑外壳、堆容器、堆顶固定屏蔽部和多个贯穿件,堆坑外壳的底部具有支撑裙,堆容器位于堆坑外壳的内部且设置在支撑裙上,堆容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圆柱形的颈部、截头圆锥形的锥顶段、圆柱形的直筒段和下封头;堆顶固定屏蔽部安装在堆坑外壳的上部,包括顶板、底板和环形侧壁,堆顶固定屏蔽部中部形成有固定屏蔽腔;多个贯穿件贯穿固定屏蔽腔,多个贯穿件的上端固定于顶板,多个贯穿件的下端延伸穿过底板至锥顶段上方且与锥顶段相间隔。
[0012]进一步,通风系统模型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第三送风管、排风管以及测量系统,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都与堆坑外壳的下部相连通,排风管与堆坑外壳的上部相连通;第三送风管与堆顶固定屏蔽部相连通,测量系统用于测定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
管、第三送风管和排风管的流量和压强,直筒段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八个测量高程断面。
[0013]进一步,通风系统模型还包括正五边形送风环管和正四边形送风环管,第一送风管有五个,五个第一送风管分别连接正五边形送风环管的五个管段的中部,第三送风管有四个,四个第三送风管分别连接正四边形送风环管的四个顶角;第二送风管有一个,第二送风管连接正五边形送风环管的一个顶角。
[0014]进一步,通风系统模型还包括排风管,排风管有十个,十个排风管环绕堆坑外壳设置。
[0015]进一步,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压强为:
[0016]其中:p
ix
为第二送风管的压强,Q
x
为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p
iz1
,p
iz2
,p
iz3
,p
iz4
,p
i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压强;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
[0017]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动压为:
[0018]其中,ρ为空气密度,v
ix
为第二送风管的断面流速,Q
x
为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v
iz1
,v
iz2
,v
iz3
,v
iz4
,v
i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断面流速,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v
id
为四个第三送风管的断面流速,Q
d
为四个第三送风管的送风流量。
[0019]进一步,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压强为:
[0020]其中,p
oj
为十个排风管的压强;
[0021]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动压为:
[0022]其中,ρ为空气密度,Q
x
为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Q
d
为四个第三送风管的送风流量;A
o
为排风管的压力测量断面面积。
[0023]进一步,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压强为:
[0024]其中:p
ix
为第二送风管的压强,Q
x
为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p
iz1
,p
iz2
,p
iz3
,p
iz4
,p
i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压强;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
[0025]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动压为:
[0026]其中,ρ为空气密度,v
ix
为第二送风管的断面流速,Q
x
为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v
iz1
,v
iz2
,v
iz3
,v
iz4
,v
iz5
分别
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断面流速,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
[0027]进一步,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压强为:
[0028]其中,p
ok
为八个测量高程断面的压强;
[0029]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动压为:
[0030]其中,ρ为空气密度,Q
x
为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A
z
为测量高程断面的面积。
[0031]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构建了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并且利用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中的堆坑区域模型模拟了核电站堆坑,节约了1比1模型建立的成本,保证了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所述阻力特性测试装置模型包括堆坑区域模型和通风系统模型;步骤(2)、获得所述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压强步骤(3)、获得所述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动压步骤(4)、获得所述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压强步骤(5)、获得所述堆坑区域模型的出风平均动压步骤(6)、计算通风系统的阻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坑区域模型包括堆坑外壳、堆容器、堆顶固定屏蔽部和多个贯穿件,所述堆坑外壳的底部具有支撑裙,所述堆容器位于所述堆坑外壳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支撑裙上,所述堆容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设置的圆柱形的颈部、截头圆锥形的锥顶段、圆柱形的直筒段和下封头;所述堆顶固定屏蔽部安装在所述堆坑外壳的上部,包括顶板、底板和环形侧壁,所述堆顶固定屏蔽部中部形成有固定屏蔽腔;多个所述贯穿件贯穿所述固定屏蔽腔,多个所述贯穿件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顶板,多个所述贯穿件的下端延伸穿过所述底板至所述锥顶段上方且与所述锥顶段相间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模型包括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第三送风管、排风管以及测量系统,所述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都与所述堆坑外壳的下部相连通,所述排风管与所述堆坑外壳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三送风管与所述堆顶固定屏蔽部相连通,所述测量系统用于测定所述第一送风管、第二送风管、第三送风管和所述排风管的流量和压强,所述直筒段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八个测量高程断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模型还包括正五边形送风环管和正四边形送风环管,所述第一送风管有五个,五个所述第一送风管分别连接所述正五边形送风环管的五个管段的中部,所述第三送风管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三送风管分别连接所述正四边形送风环管的四个顶角;所述第二送风管有一个,所述第二送风管连接所述正五边形送风环管的一个顶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模型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有十个,十个所述排风管环绕所述堆坑外壳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阻力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压强为:其中:p
ix
为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压强,Q
x
为所述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p
iz1
,p
iz2
,p
iz3
,p
iz4
,p
iz5
分别为五个所述第一送风管的压强;Q
z1
,Q
z2
,Q
z3
,Q
z4
,Q
z5
分别为五个所述第一送风管的送风流量。所述堆坑区域模型的进风平均动压为:
其中,ρ为空气密度,v
ix
为所述第二送风管的断面流速,Q
x
为所述第二送风管的送风流量;v
iz1
,v
iz2
,v
iz3
,v
iz4
,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松林兆娣李陆军戴一辉霍建明王幽雁韩金权朱芸芸邱珊珊王陆廷孙立臣郭静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