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铣刀的减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铣刀
,具体涉及一种铣刀的减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铣削过程中,铣刀在刀头部分受交变载荷,该交变载荷迫使铣刀产生振动。由于铣刀悬深较大,刀体本身的静刚度低,刀头的振幅增大,致使加工表面不符合零件表面粗糙度要求。并且,当交变载荷的频率和铣刀本身的固有频率接近时还将产生切削颤振现象,这会极大地加大铣刀的振动幅度,影响加工精度,降低机床和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刀头部分的交变载荷对刀片造成较大冲击,致使刀片出现崩刃、破损等突发性损伤,造成停机更换刀片甚至工件表面损伤。因此,如何对铣刀的加工过程进行减振是金属铣削过程中保证加工质量的重点、难点问题。
[0003]现有技术对铣刀的加工过程进行减振的措施及其局限性如下所示:1、镶嵌硬质合金材料减振措施:在刀杆的两边平行的嵌入刚度和强度大的硬质合金材料来提高静刚度。
[0004]局限性:由于受到两条加固材料的刚度、厚度以及它们与刀体粘结的紧密程度的影响,这类刀杆的长径比的值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般适用于铣削力比较小的加工场合。
[0005]2、减轻刀头部分的重量减振措施:在对静刚度影响非常小的前提下减轻刀头部分的重量。
[0006]局限性:应用头部切除法本身就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其长径比也不可能达到很大。
[0007]3、优化刀头切削刃几何形状减振措施:刀头切削刃采用变螺旋角、变齿间角等特殊几何形状,打乱铣削力的频率,抑制切削颤振的发生。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铣刀的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铣刀包括刀头,刀杆,刀片,刀头与刀杆均为圆柱结构,刀头与刀杆截面均为圆环截面,刀头与刀杆同轴设置;刀头尾部连接于刀杆头部,若干刀片周向设置于刀头头部;S1:在刀头尾部加工出刀头连接齿,若干刀头连接齿沿刀头尾部圆环截面周向间隔分布,任意一刀头连接齿的相邻两侧为刀头连接槽;S2:在刀杆头部加工出刀杆连接齿,若干刀杆连接齿沿刀杆头部圆环截面周向间隔分布,任意一刀杆连接齿的相邻两侧为刀杆连接槽;S3:在刀头上加工出刀头连接孔,刀头连接孔沿刀头轴线方向贯穿设置于刀头内,在刀杆轴心位置沿刀杆轴线,自刀杆尾部向刀杆头部加工长度为L的拉紧油缸安装腔,自拉紧油缸安装腔靠近刀杆头部端加工刀杆连接孔,并使刀杆连接孔贯穿至刀杆头部,刀杆连接孔与拉紧油缸安装腔同轴设置;S4:将刀头尾部与刀杆头部插接配合,刀头连接齿插接于刀杆连接槽,刀杆连接齿插接于刀头连接槽;插接后,任意刀头连接齿的两侧为刀杆连接齿,任意刀杆连接齿的两侧为刀头连接齿;插接后相邻的刀头连接齿和刀杆连接齿侧面有间隙,间隙内放置阻尼垫片;S5:在刀杆上的拉紧油缸安装腔内安装拉紧油缸,其中拉紧油缸缸体置于拉紧油缸安装腔内,拉紧油缸活塞杆依次穿过刀杆连接孔、刀头连接孔,拉紧油缸施加拉紧力F,将刀头拉紧于刀杆;为保证阻尼垫片在切向铣削力达到峰值时刻附近进行压缩阻尼,削减切向铣削力峰值,根据铣削加工中切向铣削力产生的切向铣削力矩,确定拉紧油缸施加的拉紧力F大小,使切向铣削力达到峰值附近时,切向铣削力矩超过拉紧力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刀头与刀杆产生相对转动,相邻刀头连接齿和刀杆连接齿挤压间隙内的阻尼垫片,从而抑制铣刀的冲击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刀的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拉紧力F大小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51:确定刀头连接齿和刀杆连接齿产生相对转动时,拉紧力F与切向铣削力矩的关系;刀头连接齿与刀杆连接齿连接配合处的轴向端面,在拉紧力作用下产生静摩擦力矩,通过控制拉紧力的大小来控制其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矩M
f
大小为M
f
=0.8M
F_max
,M
F_max
为切向铣削力矩最大值;即切向铣削力矩超过0.8倍切向铣削力矩最大值M
F_max
时,刀头连接齿和刀杆连接齿产生相对转动,压缩阻尼垫片进行阻尼,使阻尼垫片在切向铣削力达到峰值时刻附近可靠压缩阻尼;拉紧力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矩M
f
与拉紧力F间存在函数关系:F=f(M
f
);则刀头连接齿和刀杆连接齿产生相对转动时,拉紧力与切向铣削力矩的关系为:F=f(0.8M
F_max
);S52:求解拉紧力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矩M
f
与拉紧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雷,顾菘,龙玲,程雪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