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34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7
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将培养箱主体分隔为冷藏层、隔离层、加热层和培养层,所述冷藏层和加热层之间为隔离层,所述培养箱主体侧边被隔板隔离出蠕动泵室;所述冷藏层内设置冷藏箱体,加热层内设有加热设施,培养层内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皿;所述蠕动泵室设有至少一个培养液蠕动泵,至少一管道从冷藏箱体开始经由蠕动泵室、加热层的加热设施、延伸至培养层与至少一个培养皿导通,所述培养皿都设有向外排出废液的排液口和排液管,一废液管蠕动泵与排液管实现抽吸连接,所述废液管蠕动泵的抽吸速率与培养液蠕动泵一致。采用上述结构后,全程密封、自动化设计,全程流动培养液持续供液培养,实现了高品质的细胞培养工艺。胞培养工艺。胞培养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培养领域,尤其指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细胞培养技术,一般需要在合适的培养基,以合适的温度等条件进行培养,现有的培养技术中,细胞培养基一般在24

48小时左右需要更换新鲜的培养液,一般操作方式为工作人员将培养器皿中旧的培养基手动抽取,而后马上注入新鲜的温度合适的培养液,此操作需要定时处理工作繁琐,另对工作人员要求高,工作人员若操作失误,比如速度过慢,或是培养液的温度不合适,都可能使细胞的培养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可实时更替培养液的、便捷、自动化的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所述培养箱主体内被隔板分隔为多个间隔层,分别为冷藏层、隔离层、加热层和培养层,所述冷藏层和加热层之间为隔离层,所述培养箱主体侧边被隔板隔离出蠕动泵室;所述冷藏层内设置冷藏箱体,加热层内设有加热设施,培养层内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皿;所述蠕动泵室设有至少一个培养液蠕动泵,至少一管道从冷藏箱体开始经由蠕动泵室,进一步经由加热层的加热设施,进而延伸至培养层与至少一个培养皿导通,所述管道与培养液蠕动泵连接且受培养液蠕动泵挤压可抽取冷藏箱体内的培养液传输至导通的培养皿,所述管道经过加热层的加热设施并受其加热至预设温度;所述培养皿都设有向外排出废液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进一步通过排液管向外导通,一废液管蠕动泵与排液管实现抽吸连接,所述废液管蠕动泵的抽吸速率与培养液蠕动泵一致。
[0005]进一步,所述加热层内的加热设施为水浴加热箱,所述管道经由水浴加热箱水浴加热,以使得管道内的培养液可以受水浴加热均匀的对管道保持恒温加热。
[0006]进一步,所述隔离层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0007]进一步,多个间隔层从底部向上依次为冷藏层、隔离层、加热层和培养层;所述冷藏层与隔离层之间设有一管道排布层,所述管道排布层紧靠于冷藏层,所述管道从冷藏箱体开始经由管道排布层向蠕动泵室,进一步经由加热层的加热设施,进而延伸至培养层与至少一个培养皿导通。
[0008]进一步,所述培养皿上排列设有至少一组向外导通的培养槽,所述每一组培养槽内部相互导通,每一组培养槽都分别有导通于培养皿外壁的进样口和排液口;所示每组培养槽与培养皿外壁导通的通道中,从进样口往排液口方向,所述通道的水平高度依次下降。
[0009]进一步,所述每一组培养槽的进样口处皆设有一快卸接头,所述快卸接头内部向外贯通,其侧壁设计为至少一个L型缺口;所述管道对应的端部设有一快卸插头,所述快卸插头内部向外贯通,且前端设计为尖锥形,所述快卸插头对应位置设有横向的凸柱;所述快
卸插头插入快卸接头内,同时快卸插头的凸柱沿着L型缺口的纵向缺口走到底部,转动快卸插头,使得凸柱沿着L型缺口的横向缺口卡入终端,最终实现尖锥形的快卸插头紧密的插入快卸接头内。
[0010]进一步,所述快卸接头其侧壁设有两个同向设置的L型缺口;所述快卸插头对应位置设有两个凸柱;所述快卸插头插入快卸接头内,两凸柱分别沿着各自L型缺口的纵向缺口走到底部,转动快卸插头,使得两凸柱分别沿着L型缺口的横向缺口卡入终端,最终实现尖锥形的快卸插头紧密的插入快卸接头内。
[0011]进一步,所述冷藏层的上方隔板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管道位于冷藏箱体的端部设有冷藏层接头,所述冷藏层接头设有一横向密封隔板以及其内壁的内螺纹,所述密封隔板设有仅可供管道端部插入的隔离孔,所述冷藏箱体设有一带有外螺纹的出口,所述出口密封螺接于冷藏层接头的内螺纹处,确保管道端部可以通过冷藏层接头密封进入冷藏箱体。
[0012]进一步,所述培养箱主体下方另设有一置物空间。
[0013]进一步,对应各间隔层的培养箱主体处可设置玻璃透视窗,便于观察内部工作情况。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利用了一个箱体将所有配件和结构容置于其中,紧凑的一体化结构设计,使得机器占用空间小,方便移动,使用便利,实现无干扰、不开箱快速取样的效果;且全程密封设计满足细胞的培养条件,无接触更换培养皿中的培养液更利于细胞培养的无菌要求;由于快卸插头和快卸接头的合理设计,以及冷藏层接头和冷藏箱体之间的螺接设计,使得当需要更换培养液流经的管道时,只需将管道两端拆卸、抽出则可实现快速更换,既便捷又可保证无尘无菌的操作工艺;该结构设计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培养液和细菌培养需求;也可在箱体上设计有可视窗口,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测培养情况。
附图说明
[0015]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管道与培养皿组合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管道与培养皿爆炸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快卸插头与快卸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培养皿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7是冷藏箱体示意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外视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1、培养箱主体;10、隔板;2、冷藏层;21、冷藏箱体;211、箱体出口;212、外螺纹;22、上方隔板;221、通孔;222、冷藏层接头;223、密封隔板;224、隔离孔;225、内螺纹;3、隔离层;4、加热层;41、水浴加热箱;5、培养层;51、培养皿;52、培养槽;52A、第一个培养槽;52B、第二个培养槽;52C、第三个培养槽;521、进样口;522、排液口;523、排液管;5241、第一通道;
5242、第二通道;5243、第三通道;5244、第四通道;53、快卸接头;54、L型缺口;541、纵向缺口;542、横向缺口;6、蠕动泵室;61、培养液蠕动泵;7、管道排布层;8、管道;81、快卸插头;811、凸柱;812、小孔;813、前端;9、置物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
[0027]如图1所示,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1,所述培养箱主体1内被多个隔板10分隔为多个间隔层,多个间隔层从底部向上依次为冷藏层2、管道排布层7、隔离层3、加热层4和培养层5,所述培养箱主体1侧边被隔板10隔离出蠕动泵室6;所述冷藏层2内设置冷藏箱体21,加热层4内设有加热设施,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施为水浴加热箱41,利用水浴加热的稳定性,更好的确保对管道8内培养液的恒温加热,以使得管道8内的培养液可以受水浴加热保持预设的温度。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培养层5内设有二个培养皿51;所述蠕动泵室6设有四个培养液蠕动泵61,四个管道8从冷藏箱体21开始经由蠕动泵室6,进一步经由加热层4的加热设施,进而延伸至培养层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包括培养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主体内被隔板分隔为多个间隔层,分别为冷藏层、隔离层、加热层和培养层,所述冷藏层和加热层之间为隔离层,所述培养箱主体侧边被隔板隔离出蠕动泵室;所述冷藏层内设置冷藏箱体,加热层内设有加热设施,培养层内设有至少一个培养皿;所述蠕动泵室设有至少一个培养液蠕动泵,至少一管道从冷藏箱体开始经由蠕动泵室,进一步经由加热层的加热设施,进而延伸至培养层与至少一个培养皿导通,所述管道与培养液蠕动泵连接且受培养液蠕动泵挤压可抽取冷藏箱体内的培养液传输至导通的培养皿,所述管道经过加热层的加热设施并受其加热至预设温度;所述培养皿都设有向外排出废液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进一步通过排液管向外导通,一废液管蠕动泵与排液管实现抽吸连接,所述废液管蠕动泵的抽吸速率与培养液蠕动泵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内的加热设施为水浴加热箱,所述管道经由水浴加热箱水浴加热,以使得管道内的培养液可以受水浴加热均匀的对管道保持恒温加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内填充有保温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多个间隔层从底部向上依次为冷藏层、隔离层、加热层和培养层;所述冷藏层与隔离层之间设有一管道排布层,所述管道排布层紧靠于冷藏层,所述管道从冷藏箱体开始经由管道排布层向蠕动泵室,进一步经由加热层的加热设施,进而延伸至培养层与至少一个培养皿导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供液无干扰式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上排列设有至少一组向外导通的培养槽,所述每一组培养槽内部相互导通,每一组培养槽都分别有导通于培养皿外壁的进样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起亮黄文霞张志升李水根林锋张秋芳吴新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市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