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983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氧紫铜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u≥99.97wt%,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熔炼:结晶器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过滤罩,保温炉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底吹装置;所述过滤罩呈管状,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周向设置的侧壁,该过滤罩位于铜水液面以下50~100mm,过滤罩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有多圈进液孔;2)上引连铸引出紫铜杆。采用在结晶器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过滤罩,采用虹吸原理,过滤罩可以均匀分布铜水进入结晶器口的压力,降低铜水进液的瞬时吸力,同时消除石墨鳞片等杂质进入引杆的风险,并消除由于底吹工艺带入的气泡进入引杆的风险,降低了紫铜引杆的氧含量以及气孔和空心问题。气孔和空心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铜合金
,具体涉及一种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紫铜,也叫做红铜,由于其具备很好的导电性、冷热加工性能,被大量用于电线、电缆、电刷以及其他导电导热器材,同时由于紫铜在大气、海水以及多种酸碱环境中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因此在化工领域被大量应用。
[0003]随着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电力工程、可再生能源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具有输进阻抗高、电压控制功耗低、控制电路简单、耐高压、承受电流大等特性的半导体器件需求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迫切,而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很好的满足半导体器件特性需求。
[0004]IGBT生产中需要使用高导电(100%IACS以上)、耐高温(200℃以上)的紫铜排,用于导电和热量传输,而现有技术生产的紫铜排所用的上引紫铜杆存在表面氧化、夹渣,同时存在气孔和空心等问题,氧含量高于10ppm,难以满足IGBT对紫铜排高导电、耐高温的要求,鉴于此开发生产高质量的上引杆是迫切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耐高温等综合性能优异的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氧紫铜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u≥99.97wt%,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07]1)熔炼:将电解板加入熔炼炉内熔化,电解铜熔化完全后,温度保持在1140℃~1170℃,铜水表面用木炭覆盖,覆盖厚度在60mm~100mm,铜水从熔炼炉内引入保温炉,保温炉内铜水表面采用石墨鳞片覆盖,覆盖厚度在10mm以上,同时加入0.03wt%~0.04wt%的稀土,保温炉的顶部设有插入铜水中的结晶器,所述结晶器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过滤罩,保温炉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底吹装置;所述过滤罩呈管状,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周向设置的侧壁,该过滤罩位于铜水液面以下50~100mm,过滤罩的侧壁自下而上开设有多圈进液孔,过滤罩的内径为R,每圈上相邻进液孔的孔间距L:6~10mm,每个进液孔的直径R1:1~3mm,开孔圈数通过R/6取整数;
[0008]2)上引连铸引出紫铜杆:铸造温度1140℃~1170℃,进液孔铜水流入速度V2:3.0~4.0m/s,引拉速度V1:300mm/min~360mm/min,冷却水进水、出水温差控制在20℃~30℃,引拉10~40min后,开启底吹装置,先吹入氮气30min~60min,然后通入混合有一氧化碳的氮气,底吹压力0.2~0.5MPa,流量2~8L/min。
[0009]每个进液孔的直径R1:1~3mm,直径大于3mm,进液孔的进液吸力较大,容易导致石墨鳞片和氧化浮渣吸入引杆,同时也易使得底吹气泡吸入,导致引杆中空问题,直径小于
1mm,不利于进液孔的进液分流、分压,直接引起补液不及时,上引杆引拉中断;孔间距是指一个孔的中心到另一个孔中心的距离,孔间距6~10mm,低于6mm进液孔过于密集,不利于进液分流和分压,高于10mm,与进液孔的直径1~3mm不匹配,铜水补液量无法跟进。
[0010]底吹压力低于0.2MPa,气泡很难产生,底吹压力高于0.5MPa,压力过大,产生巨大气泡,不利于除氧,氧化浮渣也不利于带出,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流量低于2L/min,气泡量少,高于8L/min产生大量的气泡,不利于一氧化碳和氧的结合以及气泡带走氧化渣。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罩的内径R的取值与孔间距L1、进液孔的直径R1、紫铜杆直径a/mm,引拉速度V1/mm/s以及进液孔铜水流入速度V2/mm/s,牵引时间t1/s之间满足:a2V1L1/πV2R
12
<[R/6]×
R,其中,[R/6]表示R/6取整数。通过建立进液量大于引拉量关系,得出符合安全要求的R值,避免出现上引杆引拉中断,容易导致高处上引杆掉落伤人,同时也容易烧损结晶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在结晶器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过滤罩,采用虹吸原理,过滤罩可以均匀分布铜水进入结晶器口的压力,降低铜水进液的瞬时吸力,同时消除石墨鳞片等杂质进入引杆的风险,并消除由于底吹工艺带入的气泡进入引杆的风险,降低了紫铜引杆的氧含量以及气孔和空心问题,实现紫铜杆的氧含量在10ppm以下,平均晶粒度在50μm以下,导电率在100%IACS以上,抗拉强度在200MPa以上,延伸率在55%以上,高温软化温度在200℃以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保温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结晶器,2为过滤罩,3为底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4个实施例和2个对比例,其中,实施例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制备,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16]1)熔炼:将电解板加入5t工频熔炼炉内熔化,电解铜熔化完全后,温度保持在1140℃~1170℃,铜水表面用木炭覆盖,覆盖厚度在60mm~100mm,铜水从熔炼炉内引入保温炉,保温炉内铜水表面采用石墨鳞片覆盖,覆盖厚度在10mm以上,同时加入0.03wt%~0.04wt%的稀土,保温炉的顶部设有插入铜水中的结晶器,所述结晶器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过滤罩,保温炉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底吹装置;所述过滤罩呈管状,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周向设置的侧壁,该过滤罩位于铜水液面以下50~100mm,过滤罩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有多圈进液孔,过滤罩的内径为R,每圈上各进液孔之间的孔间距L:6~10mm,每个进液孔的直径R1:1~3mm,开孔圈数通过R/6取整数;
[0017]2)上引连铸引出紫铜杆:铸造温度1140℃~1170℃,进液孔铜水流入速度V2:3.0~4.0m/s,引拉速度V1:300mm/min~360mm/min,冷却水进水、出水温差控制在15℃~20℃,引拉10~40min后,开启底吹装置,先吹入氮气30min~60min,然后通入混合有一氧化碳的氮气,底吹压力0.2~0.5MPa,流量2~8L/min。
[0018]其中,过滤罩的内径R的取值与孔间距L、进液孔的直径R1、紫铜杆直径a/mm,引拉
速度V1/mm/s以及进液孔铜水流入速度V2/mm/s,牵引时间t1/s之间满足:a2V1L1/πV2R
12
<[R/6]×
R,其中,[R/6]表示R/6取整数。
[0019]对比例1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过滤罩。
[0020]对比例2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R不符合:a2V1L1/πV2R
12
<[R/6]×
R,R为14mm,导致补液不及时容易形成中空。
[0021]对得到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以下检测:
[0022]平均晶粒度检测:GBT 639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氧紫铜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氧紫铜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Cu≥99.97wt%,余量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熔炼:将电解板加入熔炼炉内熔化,电解铜熔化完全后,温度保持在1140℃~1170℃,铜水表面用木炭覆盖,覆盖厚度在60mm~100mm,铜水从熔炼炉内引入保温炉,保温炉内铜水表面采用石墨鳞片覆盖,覆盖厚度在10mm以上,同时加入0.03wt%~0.04wt%的稀土,保温炉的顶部设有插入铜水中的结晶器,所述结晶器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过滤罩,保温炉的底部设有与结晶器内腔流体连通的底吹装置;所述过滤罩呈管状,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周向设置的侧壁,该过滤罩位于铜水液面以下50~100mm,过滤罩的侧壁上自下而上开设有多圈进液孔,过滤罩的内径为R,每圈上相邻进液孔的孔间距L:6~10mm,每个进液孔的直径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雄风陈伟栋刘玲海袁嘉磊欧阳好华称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田电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