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隧道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设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中国中西部山区延伸,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不断涌现,其中挤压性围岩是较常遇到的一种典型不良地质。挤压性围岩是一种在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周边一定范围内产生显著塑性变形或流变的岩体,具有高地应力、低强度、强流变等显著特征。如对挤压大变形围岩区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不当,将造成围岩压力持续增大并最终超出支护结构承载力,导致施工期出现变形侵限、塌方,甚至二次衬砌破坏失稳现象。同时,由于挤压性围岩具有的显著流变特性,也为后期运营期结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如何在隧道建设和运维期合理控制围岩变形成为困扰隧道建设者的突出难题。
[0003]实践表明,如设计中采用强支护来阻止挤压性围岩变形,将会诱发围岩抵抗的真实压力,其量值可能超出结构可控范围,进而诱发风险。因此,基于围岩能量吸收及耗散理念,以及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要求,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初期让压支护结构初始设计轮廓线(1);步骤二:确定隧道围岩预留变形量;步骤三:确定可缩接头(2)设计总滑移量值及拟定可缩接头(2)数量;步骤四:可缩接头(2)位置选取;步骤五:建立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性能评估数值模型;步骤六:评估让压支护结构(5)各位置可缩接头(2)滑移性能;步骤七:优化确定初期让压支护结构(5)中可缩接头(2)的设置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包括:S11、确定二次衬砌结构(7)厚度D1;S12、确定初期让压支护结构(5)的预留变形量Δr,初期让压支护结构(5)的预留变形量与围岩预留变形量相等;S13、确定初期让压支护结构变形前内轮廓线(6);S14、通过喷射混凝土(3)设计厚度D2确定初期让压支护结构变形前外轮廓线(4);S15、将喷射混凝土(3)截面高度中线作为初期让压支护结构初始设计轮廓线(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包括:S21、计算岩体应力强度比G
N
,并确定围岩变形等级S;计算公式为其中,R
cm
为地层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
max
为地层岩石单轴最大初始地应力值;G
N
为岩体应力强度比;S22、定义隧道断面高度H和断面跨度B;S23、确定公路隧道围岩预留变形量Δr。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隧道让压支护结构可缩接头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包括:S31、确定让压支护变形前后断面高度H1和H2以及跨度B1和B2,满足公式其中,B1为让压支护变形前断面高度,B2为让压支护变形后断面高度;H1为让压支护变形前跨度,H2为让压支护变形后跨度;Δr为围岩预留变形量;S32、计算得到初期让压支护变形前后截面中线的等效圆半径,计算公式为其中,R为让压支护截面中线的等效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峰,王华牢,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