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48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截流井包括井体、雨水进水管、雨水出水管、截污管和挡水堰,挡水堰固接在井体的底部,挡水堰将井体底部分隔为沉淀区和排水区,雨水进水管的管口和雨水出水管的管口均位于沉淀区的上方,截污管的管口与排水区连通,截污管的顶端低于雨水进水管的底端,雨水出水管与雨水进水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有益效果是:晴天和小雨量时,雨水和污水从雨水进水管进入到沉淀区时进行沉淀后溢流到排水区通过截污管排出,淤泥会沉淀在沉淀区,避免淤泥沉积在截污管中造成截污管阻塞;大雨量时,雨水直接从雨水出水管排出,并且能对沉淀区中的淤泥进行冲洗,达到清洗沉淀区的效果。达到清洗沉淀区的效果。达到清洗沉淀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


[0001]本技术涉及截流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老旧城区在早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先进的排水系统的设计思路,导致老旧城区的排水体制均为雨污合流模式,老旧城区内的河道存在很多污水直排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居民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了提升城市居民周边的环境,国家大力推行“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管网提质增效”等行动,整治了大量沿河直排口。整治过程中,主要采用“雨污分流改造”和“混流截流”两类途径,其中因为雨污分流改造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大部分城市在河道排口整治过程中均采用截流模式。
[0003]采用排口截流的模式,主要有两类截流井,分别为槽式截流井和堰式截流井,此两类截流井的截污管均位于最低位置,雨水管内被截流的污水全部直接进入污水管道。雨水管道通常连接有大量雨水篦子和雨水口,导致雨水管内会存有大量淤泥。通过以上两类截流井进行截流之后,所有淤泥均会直接进入污水管网,导致污水管网会被频繁堵塞。
[0004]在实施雨水管网的截流过程中,通过普通截流井截流之后,污水通过雨水管流入截流井,因为截污管处于最低点,所有污水会全部进入截污管。当雨水管内的淤泥进入截流井时,因未设置沉沙井,所有淤泥也会一并进入截污管,导致污水管的堵塞。截流的污水直接全部进入污水管网时,污水中的淤泥、垃圾均会被带入污水管网,造成污水管网的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所述截流井包括井体、雨水进水管、雨水出水管、截污管和挡水堰,所述挡水堰固接在井体的底部,所述挡水堰将井体底部分隔为沉淀区和排水区,所述雨水进水管的管口和雨水出水管的管口均位于沉淀区的上方,所述截污管的管口与排水区连通,所述截污管的顶端低于雨水进水管的底端,所述雨水出水管与雨水进水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雨水出水管的管口中和截污管的管口中各安装一个截污罩,所述截污罩包括圆形的安装环和半球壳形的罩体,所述安装环套在雨水出水管或截污管中,所述罩体固接在安装环的一端,所述安装环与罩体的连接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耳板。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井体的底部固接一挡水堰将井体底部分隔为沉淀区和排水区,晴天和小雨量时,雨水和污水从雨水进水管进入到沉淀区时进行沉淀后溢流到排水区通过截污管排出,淤泥会沉淀在沉淀区,避免淤泥沉积在截污管中造成截污管阻塞;大雨量时,雨水直接从雨水出水管排出,并且能对沉淀区中的淤泥进行冲洗,达到清
洗沉淀区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截流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井体部分剖切后的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截污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井体部分剖切后的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井体1、雨水进水管2、雨水出水管3、截污管4、挡水堰5、沉淀区6、排水区7、截污罩8、安装环9、罩体10、限位耳板11、检修人孔12、井盖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8]如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一,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截流井包括井体1、雨水进水管2、雨水出水管3、截污管4和挡水堰5,井体1的横截面为矩形,井体1的顶端安装有具有检修人孔12的井盖13;挡水堰5固接在井体1的底部,挡水堰5将井体1底部分隔为沉淀区6和排水区7,雨水进水管2的管口和雨水出水管3的管口均位于沉淀区6的上方,截污管4的管口与排水区7连通,截污管4的顶端低于雨水进水管2的底端,雨水出水管3与雨水进水管2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截污管4的内侧底面与排水区7的底面平齐,便于排水区的污水排净。雨水进水管与雨污井连通,雨水出水管与河道连通,截污管与污水管网连通。
[0019]挡水堰5的高度为200mm,沉淀区6的投影面积与排水区7的投影面积之比为5:1,保证沉淀区具有足够的容积用于容纳污水进行沉淀。雨水进水管2的底端与挡水堰5之间的高度差为150mm,有利于水排入沉淀区中。雨水进水管2的顶端与井体1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500mm。
[0020]雨水出水管3的管口中和截污管4的管口中各安装一个截污罩8,截污罩8包括圆形的安装环9和半球壳形的罩体10,安装环9套在雨水出水管3或截污管4中,罩体10固接在安装环9的一端,安装环9与罩体的连接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耳板11。截污罩8将大块的固定垃圾拦截在井体中,避免大块的固体垃圾堵塞雨水出水管3和截污管。
[0021]如图3至5所示的实施例二,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截流井包括井体1、雨水进水管2、雨水出水管3、截污管4和挡水堰5,井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井体1的顶端安装有具有检修人孔12的井盖13;挡水堰5固接在井体1的底部,挡水堰5将井体1底部分隔为沉淀区6和排水区7,雨水进水管2的管口和雨水出水管3的管口均位于沉淀区6的上方,截污管4的管口与排水区7连通,截污管4的顶端低于雨水进水管2的底端,雨水出水管3与雨水进水管2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截污管4的内侧底面与排水区7的底面平齐。
[0022]挡水堰5的高度为300mm,沉淀区6的投影面积与排水区7的投影面积之比为3:1,保证沉淀区具有足够的容积用于容纳污水进行沉淀。雨水进水管2的底端与挡水堰5之间的高
度差为200mm,有利于水排入沉淀区中。雨水进水管2的顶端与井体1顶端之间的高度差为800mm,保证井体中具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0023]雨水出水管3的管口中和截污管4的管口中各安装一个截污罩8,截污罩8包括圆形的安装环9和半球壳形的罩体10,安装环9套在雨水出水管3或截污管4中,罩体10固接在安装环9的一端,安装环9与罩体的连接处外侧设有多个限位耳板11。截污罩8将大块的固定垃圾拦截在井体中,避免大块的固体垃圾堵塞雨水出水管3和截污管。
[0024]该截流井的工况说明,主要有晴天、下雨初期和下大雨期间三种工况,具体如下:
[0025](1)晴天时,雨水进水管中的水(基本上是污水)流入沉淀区,在沉淀区内沉淀淤泥后,经过挡水堰溢流到截污管,再由截污管流入污水管网中。
[0026](2)下雨初期和下小雨期间,雨水进水管中的水(一部分污水和一部分雨水)流入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淤泥堵塞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包括井体、雨水进水管、雨水出水管、截污管和挡水堰,所述挡水堰固接在井体的底部,所述挡水堰将井体底部分隔为沉淀区和排水区,所述雨水进水管的管口和雨水出水管的管口均位于沉淀区的上方,所述截污管的管口与排水区连通,所述截污管的顶端低于雨水进水管的底端,所述雨水出水管与雨水进水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堰的高度至少为2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进水管的底端与挡水堰之间的高度差为150~2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进水管的顶端与井体顶端之间的高度差至少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育斌陈嘉祺阳重阳黎学军周俊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