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99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3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有益效果是:高密度沉淀池形成两座四池的紧凑布局,占地面积小;进水渠中的污水先流入配水池中,根据连通器原理保证每组池组的进水池能够均匀稳定的进水;方便对各个池组单独进行检修,减少检修造成大规模减产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介绍

1、在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污水处理中都需要高密度沉淀池对从二沉池中流出的污水进行悬浮物清除,现有的高密度沉淀池存在布局分散导致占地面积大、不便于均匀配水、不便于对单一池组进行停产检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所述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所述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所述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所述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二的底部与絮凝池的底部通过u型管连通,所述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所述泵房中安装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循环泵,所述污泥排放泵的入口通过排放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污泥输送管与u型管靠近絮凝池的一头连通。

4、其中,所述进水池与混凝池一之间的隔墙底部预埋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池中安装有控制进水管流量的进水闸门;所述混凝池一中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和混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中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和絮凝剂投加管,所述u型管位于絮凝池中的一端安装有布水器;所述沉淀池靠近絮凝池的一侧安装有撇渣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渠相垂直的排水槽,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排水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位于集水槽的下方安装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刮泥机。

5、其中,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斜管的下方安装有梳齿状的反冲洗气管,所述反冲洗气管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反冲洗出气口。

6、其中,两座所述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槽底的坡度角为7%,两座所述处理池远离排渣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渣井,所述沉淀池上位于撇渣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排渣槽或排渣井中的撇渣管,所述排渣井和排渣槽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浮渣排出的排渣管。

7、其中,所述出水渠远离沉淀池一侧的中部设有向远离沉淀池方向突出的排水沉井,所述排水沉井与出水渠之间设置有总出水口,所述排水沉井的一侧安装有向提升泵池排水的第一排水管和向后续污水处理设备排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闸门。

8、其中,所述出水渠顶部位于总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悬浮物在线测量仪、自动取样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总磷取样泵。

9、其中,所述出水渠两头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下凹的集水坑,所述出水渠的底部安装有出水渠放空管,所述出水渠放空管上安装有控制出水渠放空管通断的出水渠放空阀,所述集水坑中安装有集水坑排污泵。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两座处理池对称排布在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同一座处理池中的泵房布置在两组池组之间,使高密度沉淀池形成两座四池的紧凑布局,占地面积小;2、在进水池与进水渠之间设置配水池,进水渠中的污水先流入配水池中,根据连通器原理保证每组池组的进水池能够均匀稳定的进水;3、四个池组各自独立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方便对各个池组单独进行检修,减少检修造成大规模减产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所述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所述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所述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所述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二的底部与絮凝池的底部通过U型管连通,所述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所述泵房中安装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循环泵,所述污泥排放泵的入口通过排放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污泥输送管与U型管靠近絮凝池的一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与混凝池一之间的隔墙底部预埋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池中安装有控制进水管流量的进水闸门;所述混凝池一中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和混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中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和絮凝剂投加管,所述U型管位于絮凝池中的一端安装有布水器;所述沉淀池靠近絮凝池的一侧安装有撇渣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渠相垂直的排水槽,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排水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位于集水槽的下方安装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刮泥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斜管的下方安装有梳齿状的反冲洗气管,所述反冲洗气管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反冲洗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两座所述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槽底的坡度角为7%,两座所述处理池远离排渣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渣井,所述沉淀池上位于撇渣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排渣槽或排渣井中的撇渣管,所述排渣井和排渣槽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浮渣排出的排渣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远离沉淀池一侧的中部设有向远离沉淀池方向突出的排水沉井,所述排水沉井与出水渠之间设置有总出水口,所述排水沉井的一侧安装有向提升泵池排水的第一排水管和向后续污水处理设备排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闸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顶部位于总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悬浮物在线测量仪、自动取样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总磷取样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两头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下凹的集水坑,所述出水渠的底部安装有出水渠放空管,所述出水渠放空管上安装有控制出水渠放空管通断的出水渠放空阀,所述集水坑中安装有集水坑排污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所述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所述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所述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所述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二的底部与絮凝池的底部通过u型管连通,所述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所述泵房中安装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循环泵,所述污泥排放泵的入口通过排放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污泥输送管与u型管靠近絮凝池的一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与混凝池一之间的隔墙底部预埋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池中安装有控制进水管流量的进水闸门;所述混凝池一中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和混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中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和絮凝剂投加管,所述u型管位于絮凝池中的一端安装有布水器;所述沉淀池靠近絮凝池的一侧安装有撇渣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渠相垂直的排水槽,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排水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位于集水槽的下方安装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刮泥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重阳吴迪邓根明倪康祥张坚明柏艳艳廖凤珍马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