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39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包括,机箱和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的旋转驱动组件、烟尘采样组件与β射线检测组件,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旋转盘和底座;烟尘采样组件设置于旋转盘上方,烟尘采样组件的排气口设置于旋转盘的上方;β射线检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旋转盘上下两侧的β射线发生器和光电倍增管,旋转盘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滤纸夹持组件的第一检测口,并带动第一检测口移动至排气口的下方或检测区域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通过转盘转动带动滤纸在采样组件和β射线检测组件之间移动,实现了快速且准确的烟尘监测,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了装置的可靠性。了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
β
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尘检测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烟尘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减少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及工业窑炉等对烟尘的排放,世界各国正在深入研究并进行控制。目前常用的烟尘浓度测试方法有:滤膜称重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光散射测试法和β射线吸收法等。传统方法滤膜称重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使用较多,但是该检测方法需要对烟气进行采集、烘干和称重等繁琐流程,极大地加重了检测成本、时间和现场劳作强度。β射线吸收法是先将β射线先后穿过清洁滤纸和采样滤纸,根据前后2次β射线被吸收量的差值得出烟尘浓度,不受烟尘种类、粒度、分散度和形状等的影响,不会带来人为误差,是烟尘测量方法中准确、快速的一种方法。β射线吸收法选择玻璃纤维、石英等材质滤膜。滤膜材质不应吸收或与废气中的气态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在最大的采样温度下应保持热稳定;对于直径为0.3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大于99.5%,对于直径为0.6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大于99.9%。
[0003]现有技术中,β射线烟尘浓度测试设备主要由烟尘采样装置(采样管、气泵、流量计)、预热装置、滤纸传送装置和β射线检测装置等组成。主要存在以下局限:
[0004]滤纸传送装置主要采用走纸机构设计,包含光电编码器、步进电机、送/收纸轮、导向轮和升降驱动装置等部件,结构设计复杂、设备体积较大和成本较高;
[0005]走纸方式通常采用滚压碾动方式,容易打滑、定位不准确和粘附等,造成烟气泄漏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通过转盘转动带动滤纸在采样组件和β射线检测组件之间移动,实现了快速且准确的烟尘监测,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0007]本技术提供了便携式烟气分析测试仪,包括,机箱和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的旋转驱动组件、烟尘采样组件与β射线检测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旋转盘和底座;
[0008]所述烟尘采样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盘上方,所述烟尘采样组件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机箱上,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旋转盘的上方;
[0009]所述β射线检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旋转盘上下两侧的β射线发生器和光电倍增管,所述β射线发生器和所述光电倍增管之间形成检测区域;
[0010]所述旋转盘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旋转盘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滤纸夹持组件的第一检测口,所述旋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口移动至所述排气口的下方或所述检测区域处;
[0011]当所述第一检测口旋转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滤纸夹持组件与所述排气口密封配合。
[0012]在旋转盘上开设第一检测口,检测口处用于设置滤纸夹持组件,通过底座和旋转盘的转动,带动滤纸夹持组件在烟尘采样组件位置和β射线检测组件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烟尘颗粒的采样及检测操作。
[0013]进一步,所述旋转盘下方靠近所述第一检测口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口内侧连通,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夹紧部;
[0014]所述夹紧部包括微型气缸和夹紧块,所述夹紧块设置于所述微型气缸的导杆上,当所述滤纸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口处时,所述夹紧块伸出并与所述滤纸夹持组件的底部抵接。
[0015]通过夹紧部固定滤纸夹持组件,完成采样及检测操作。
[0016]进一步,所述滤纸夹持组件为O型密封圈结构;
[0017]所述滤纸夹持组件包括相互叠加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滤纸的容置空间。
[0018]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夹持滤纸,在密封的同时经由旋转驱动组件移动滤纸前往烟尘采样组件和β射线检测组件处。
[0019]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槽;
[0020]当所述滤纸夹持组件移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排气口的管壁顶端密封固定于所述密封槽内。
[0021]采样时密封配合,避免烟气泄露导致烟尘浓度检测不准确。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圈为弹性橡胶材料。
[0023]通过弹性结构的弹性形变,实现滤纸夹持组件的压紧密封,同时压紧排气口处的管壁,实现采样时的密封。
[0024]进一步,所述旋转盘下方垂直设置有滤纸储藏室,所述滤纸储藏室包括步进电机和支撑板,所述滤纸储藏室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滤纸储藏室内垂直叠加设置有多个滤纸夹持组件;
[0025]当所述第一检测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上方时,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支撑板垂直移动,所述支撑板推动最上端的所述滤纸夹持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检测口处,所述夹紧块伸出并将所述滤纸夹持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检测口处。
[0026]滤纸储藏室将新的内部设置有滤纸的滤纸夹持组件送至第一检测口处,经由旋转盘带动进行采样和检测。
[0027]进一步,所述旋转盘下方垂直设置有滤纸回收室,所述滤纸回收室顶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0028]当所述第一检测口移动至所述第二开口处时,所述夹紧块收回,所述滤纸夹持组件经由所述第二开口落入所述滤纸回收室内保存。
[0029]检测后的滤纸夹持件经由第一检测口落入滤纸回收室进行保存和再利用。
[0030]进一步,所述烟尘采样组件、所述β射线检测组件、所述滤纸储藏室与所述滤纸回收室的位置为沿顺时针方向呈九十度夹角依次设置。
[0031]滤纸夹持件依次移动至各个组件位置,从而实现采样及检测操作。
[0032]进一步,所述旋转盘上还设置有第二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口的左侧,所述的第二检测口位置与所述第一检测口的位置夹角呈九十度;
[0033]当所述第一检测口位于所述排气口下方时,所述第二检测口位于所述检测区域处。
[0034]两个检测口同时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0035]进一步,所述烟尘采样组件包括预热室,所述预热室内设置有烟温传感器、加热源和鼓风扇,所述预热室用于消除烟气中的冷凝水。
[0036]预热消除冷凝水对烟尘颗粒产生的吸附影响,保证烟尘浓度的检测精度。
[003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滤纸夹持组件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旋转盘示意图;
[0041]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旋转盘部分截面示意图;
[004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β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和设置于所述机箱内部的旋转驱动组件、烟尘采样组件与β射线检测组件,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旋转盘和底座;所述烟尘采样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盘上方,所述烟尘采样组件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机箱上,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旋转盘的上方;所述β射线检测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旋转盘上下两侧的β射线发生器和光电倍增管,所述β射线发生器和所述光电倍增管之间形成检测区域;所述旋转盘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旋转盘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滤纸夹持组件的第一检测口,所述旋转盘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并带动所述第一检测口移动至所述排气口的下方或所述检测区域处;当所述第一检测口旋转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滤纸夹持组件与所述排气口密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下方靠近所述第一检测口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口内侧连通,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夹紧部;所述夹紧部包括微型气缸和夹紧块,所述夹紧块设置于所述微型气缸的导杆上,当所述滤纸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口处时,所述夹紧块伸出并与所述滤纸夹持组件的底部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纸夹持组件为O型密封圈结构;所述滤纸夹持组件包括相互叠加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滤纸的容置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β射线法的烟尘浓度快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槽;当所述滤纸夹持组件移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排气口的管壁顶端密封固定于所述密封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王志刚叶向荣李悦张振顶李茂东徐开华倪进飞黎天标张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