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角变厚度强化加劲肋和一种桥面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劲肋,以及一种桥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因其重量轻、承载力好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尤其是大跨径桥梁中。但其服役期间,不断的出现疲劳开裂、进一步导致铺装层开裂问题,自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问世以来,一直是国际国内桥梁行业头痛不已的典型行业顽症,良好的受力性能与高疲劳病害风险之间的矛盾至今无法调和。研究开发高性能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即主要通过构造细节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构造细节的疲劳抗力,通过多个构造细节的系统优化,提高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综合疲劳性能,成为现今研究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的重点发展方向。
[0003]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主要出现在连接部位,如顶板与加劲肋的焊接连接处,纵向加劲肋与横向加劲肋的连接处。传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因其构造形式,具有大量焊缝,鉴于焊接初始缺陷存在的客观性,焊接细节疲劳开裂概率大,风险高。
[0004]通用的抵抗疲劳的方法是增加截面,增加截面包括增加加劲肋板厚或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角变厚度强化加劲肋,包括腹板段(1)、转角段(2)和翼板段(3),所述腹板段(1)与翼板段(3)由转角段(2)相连,所述腹板段(1)与翼板段(3)夹角为Φ,所述腹板段(1)、转角段(2)、翼板段(3)由板厚为T的钢板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段(2)至少包括一个轧薄区(22),所述轧薄区(22)的厚度小于T,所述轧薄区(22)位于转角段(2)靠近腹板段(1)或靠近翼板段(3)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变厚度强化加劲肋,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薄区(22)不等厚,轧薄区(22)的最小厚度为t2,t2≤0.9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变厚度强化加劲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段(2)还包括增厚区(21),所述增厚区(21)的厚度大于T,增厚区(21)位于转角段(2)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变厚度强化加劲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区(21)不等厚,增厚区(21)的最大厚度为t1,t1≥1.1T。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变厚度强化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明,陈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隧桥波形钢腹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