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97116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除硬多效分离系统、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曝气生物滤池系统、除磷多效分离系统、污泥浓缩系统、产水监测系统和加药系统;除硬多效分离池将混凝、絮凝、沉淀分离、污泥浓缩集于一体,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硬度、碱度和悬浮物;多组臭氧氧化池串联运行,同时还设有循环水泵,保证臭氧与废水有充足的接触时间,能够显著提升高臭氧利用效率;除磷多效分离池针对性地处理废水中NP,能够显著提升浓盐废水除磷效率。盐废水除磷效率。盐废水除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工业持续发展,水资源紧张现象日益严峻,提高水回用率成为解决工业发展与水资源匮乏的关键途径。这其中煤化工企业是用水大户,遵循提高水回用率、节约新鲜水的原则,浓水反渗透、循环水高浓缩倍数运行、中水回用等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一方面能够将大量工艺废水转化为工业用水所需的优质水,但同时也会产生相当一部分高含盐、高COD、高总氮、高总磷的浓盐废水。
[0003]此类浓盐废水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就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这其中由于氮磷引发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氮素物质对水体环境和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氨氮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氮化合物对人和其它生物有毒害作用;磷素物质可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以磷为主)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因而如何去除水中氮磷物质已然成为高盐废水处理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探索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盐废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除硬多效分离系统(1)、臭氧催化氧化系统(2)、曝气生物滤池系统(3)、除磷多效分离系统(4)、污泥浓缩系统(5)、产水监测系统(6)和加药系统(7);所述除硬多效分离系统(1)包括除硬反应池(1.1)、除硬混凝池(1.2)、除硬絮凝池(1.3)、除硬沉淀池(1.4)和除硬排水池(1.5);所述除硬反应池(1.1)出水口与除硬混凝池(1.2)入水口连接,所述除硬混凝池(1.2)出水口与除硬絮凝池(1.3)入水口连接,所述除硬絮凝池(1.3)出水口与除硬沉淀池(1.4)的入水口连接,所述除硬沉淀池(1.4)的出水口与除硬排水池(1.5)的入水口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2)包括臭氧氧化池(2.1)和臭氧脱气池(2.2);所述除硬排水池(1.5)的出水口与臭氧氧化池(2.1)的入水口连接,所述臭氧氧化池(2.1)的出水与臭氧脱气池(2.2)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系统(3)包括BAF

CN池(3.1)、BAF

DN池(3.2)和BAF产水池(3.3);所述臭氧脱气池(2.2)的出水口通过BAF提升泵与BAF

CN池(3.1)的入水口连接,所述BAF

CN池(3.1)的出水口与BAF

DN池(3.2)的入水口连接,BAF

DN池(3.2)的出水口与BAF产水池(3.3)的入水口连接;所述除磷多效分离系统(4)包括除磷反应池(4.1)、除磷混凝池(4.2)、除磷絮凝池(4.3)、除磷沉淀池(4.4)和除磷排水池(4.5);所述BAF产水池(3.3)的出水口经提升泵与除磷反应池(4.1)的入水口连接;除磷反应池(4.1)的出水口与除磷混凝池(4.2)的入水口连接,除磷混凝池(4.2)的出水口与除磷絮凝池(4.3)的入水口连接,所述除磷絮凝池(4.3)的出水口与除磷沉淀池(4.4)的入水口连接,所述除磷沉淀池(4.4)的出水口与除磷排水池(4.5)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污泥浓缩系统(5)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邢向军王龙田阳康包琪明李兴马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