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及包含其的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710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及包含其的混凝土结构,其包括止水带本体、设置在该止水带本体上的用于注入流动性材料的密封注浆孔和若干贯穿压缩孔;其中,上述止水带本体为呈条状的弹性体,密封注浆孔和各贯穿压缩孔均沿纵向贯通设置在止水带本体上,且各贯穿压缩孔环绕在密封注浆孔的外周。根据各贯穿压缩孔与密封注浆孔中心线距离的远近分别形成为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并且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在密封注浆孔的外周周向呈间隔交替布置。止水带本体的一端自相邻两块混凝土结构体的凹槽内延伸出,以便向密封注浆孔内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填充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及包含其的混凝土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结构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及包含其的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地下工程进入蓬勃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地铁技术迅速发展的时候,地下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在各种地下工程之中,明挖结构的施工缝、诱导缝和变形缝位置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漏水问题。漏水问题轻则影响美观,重则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进而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
[0003]目前针对地下工程中结构接缝处位置的防水,一般采用钢板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钢边橡胶止水带的方式进行接缝止水,通过将止水带预埋到缝隙两侧的混凝土结构体之中,从而达到防止外界的水渗透。
[0004]现有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地下工程的漏水问题,但其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止水带预埋到混凝土结构后无法再做出调整或矫正,并且刚性止水带的止水功能有限,仍会存在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通过注浆挤压的方式,从而达到止水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设置在该止水带本体上的用于注入流动性材料的密封注浆孔和若干贯穿压缩孔;
[0007]其中,上述止水带本体为呈条状的弹性体,所述密封注浆孔和各所述贯穿压缩孔均沿纵向贯通设置在所述止水带本体上,且各所述贯穿压缩孔环绕在所述密封注浆孔的外周。
[0008]优选地,根据各所述贯穿压缩孔与所述密封注浆孔中心线距离的远近分别形成为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并且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在所述密封注浆孔的外周周向呈间隔交替布置。
[0009]优选地,所述内圈压缩孔和所述外圈压缩孔的数量相同。
[0010]优选地,所述内圈压缩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外圈压缩孔的孔径。
[0011]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外廓为圆柱形、椭圆柱形或框形之一。
[0012]优选地,所述贯穿压缩孔为圆柱孔或横截面为扇环形的孔。
[0013]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的材料为橡胶。
[0014]优选地,所述止水带本体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0015]按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该混凝土结构具有成对设置的混凝土结构体,相邻两混凝土结构体的对立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注浆式止水带的
外廓形状相适应的凹槽,所述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容置在上述凹槽形成的空间中。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利用密封注浆孔内注入流动性材料后膨胀,从而挤压环绕在密封注浆孔外周的贯穿压缩孔,使其进一步挤压外侧的混凝土结构体,进而获得较好的密封防水效果。
[0018](2)本技术具有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内圈压缩孔的孔径大于外圈压缩孔的孔径,而且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在密封注浆孔的外周上呈间隔交错分布,使得止水带本体内具有较大的压缩空间和压缩效果,能够使注浆挤压式止水带与外界具有较好的密压贴合效果。
[0019](3)本技术的止水带本体采三元乙丙橡胶,有较好的弹性,并且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能,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使注浆挤压式止水带更加持久耐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断面示意图;
[0021]图2a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一;
[0022]图2b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二。
[0023]附图中各部分的标号说明如下:1

混凝土结构体,2

凹槽,3

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1

止水带本体,32

密封注浆孔,33

贯穿压缩孔,4

微膨胀水泥浆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基本上由用于容纳注浆挤压式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体1、设置在上述混凝土结构体1之中的凹槽2 以及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其中两个相邻的混凝土结构体1之间存在施工后的接缝,而凹槽2则分别设置在两个混凝土结构体1相对设置的面上,从而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位于该容纳空间内。
[0026]具体来说,混凝土结构体1之间存在间隙,每个混凝土结构体1与另一混凝土结构体1相对设置的面上留有凹槽2。
[0027]凹槽2的外形与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的外形相适应,以便于更好的夹持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从而使得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与混凝土结构体1之间接触更充分,产生更好的挤压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止水效果。
[0028]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包括:止水带本体31、密封注浆孔32和贯穿压缩孔 33。止水带本体31为橡胶条,其内设置有用于注入流动性材料的密封注浆孔 32,并且在密封注浆孔32的外周设置有便于压缩变形的贯穿压缩孔33。换一句话说,在止水带本体31内设置有密封注浆孔32,通过向密封注浆孔32内注入流动性材料,使得密封注浆孔32膨胀并挤压贯穿压
缩孔33使其变形,从而让止水带本体31与混凝土结构体1直接产生较大的挤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止水效果。
[0029]进一步地,止水带本体31采用三元乙丙橡胶,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抗压缩变形并且抗老化,能够适应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使用,使得注浆挤压式止水带3具有较好的止水效果和耐用性。
[0030]进一步地,注入密封注浆孔32的流动性材料优选为微膨胀混凝土,该材料具有水化膨胀的特点,从而能够弥补混凝土的收缩,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将微膨胀混凝土注入密封注浆孔32后,其膨胀后挤压贯穿压缩孔33,达到止水的目的。微膨胀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形成稳定的挤压止水的状态。
[0031]此外,止水带本体31的外形优选为圆柱形、椭圆柱形或框形之一,密封注浆孔32和贯穿压缩孔33优选为圆柱孔或横截面为扇环形的孔。圆柱体或者圆柱孔能够使流动性材料对止水带本体31的挤压更加均匀,其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压缩,都能够产生均匀的压缩效果。更进一步地,贯穿压缩孔33分为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并且内圈压缩孔的孔径大于外圈压缩孔的孔径。外圈压缩孔和外圈压缩孔分别沿密封注浆孔32的外周均匀分布,且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间隔交替设置。这样的结构使得止水带本体31内的贯穿压缩孔32具有较大的可压缩空间,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压缩效果。
[0032]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带本体、设置在该止水带本体上的用于注入流动性材料的密封注浆孔和若干贯穿压缩孔;其中,上述止水带本体为呈条状的弹性体,所述密封注浆孔和各所述贯穿压缩孔均沿纵向贯通设置在所述止水带本体上,且各所述贯穿压缩孔环绕在所述密封注浆孔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贯穿压缩孔与所述密封注浆孔中心线距离的远近分别形成为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并且外圈压缩孔和内圈压缩孔在所述密封注浆孔的外周周向呈间隔交替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压缩孔和所述外圈压缩孔的数量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浆挤压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压缩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外圈压缩孔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王金龙吕延豪胡金泉游龙飞郑凯孙雪兵李文彪赵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