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284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包括芯棒主体,所述芯棒主体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侧的芯棒主体上设置有容纳腔;调节转轴,包含可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上的转轴本体,所述转轴本体向内设有锥状顶推部;工件固定机构,包含若干个按等角度可移动贯穿安装于所述芯棒主体上的测针,所述测针的外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芯棒主体外侧,测针的内侧在相应的弹性件的作用下分别抵接到所述调节转轴的锥状顶推部上;工件安装机构,包含装置于所述测针后侧的芯棒主体上的垫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不同内孔直径大小的产品进行固定,以有效将不同类别的产品固定至相应的跳动仪上进行跳动测量。相应的跳动仪上进行跳动测量。相应的跳动仪上进行跳动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皮带轮检测
,具体是指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皮带轮在关键工序如冲压,旋压,机加工等各道工序中,常常使用中心孔做为加工装夹定位基准,若以中心孔为基准检测外轮廓跳动不合格不准确,将造成过程尺寸不稳定,直接影响下道工序加工,最终引起产品质量差甚至产品报废。
[0003]对于薄板皮带轮(原材料厚度小于4MM),由于其结构特点,其跳动基准孔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1个材料厚度,若使用锥度芯棒检测此类产品,常常由于基准孔导向长度短而导致装夹不可靠,进而造成测量重复性差、测量误差大。一方面,若要避免此类问题,常使用更小锥度规格的芯棒检测,但由于产品内孔公差、以及内孔直径大小差异,造成小锥度芯棒的数量与种类增加,进而导致检具成本高,管理费用大;另一方面,若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检测,如三座标,但此类设备,设备采购成本高、且对检测人员技能要求高,导至检测成本高,检测频率低,且无法实现在线检测。
[0004]因此,设计一款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内孔直径大小的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主体(1),所述芯棒主体(1)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安装孔(101),所述安装孔(101)内侧的芯棒主体(1)上设置有相应的容纳腔(102);调节转轴(2),包含可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1)上的转轴本体(201),所述转轴本体(201)向内设有锥状顶推部(202);工件固定机构(3),包含若干个按等角度可移动贯穿安装于所述芯棒主体(1)上的测针(301),所述测针(301)的外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芯棒主体(1)外侧,测针(301)的内侧在相应的弹性件(302)的作用下分别抵接到所述调节转轴(2)的锥状顶推部(202)上;工件安装机构(4),包含装置于所述测针(301)后侧的芯棒主体(1)上的垫块,所述垫块面向所述测针(301)的一侧面呈平面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主体(1)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容纳腔(102)中部的导孔(103),所述调节转轴(2)的锥状顶推部(202)未连接于所述转轴本体(201)的一端向内设有直径小于所述转轴本体(201)的导轴(203),所述导轴(203)可移动套设于所述芯棒主体(1)的导孔(10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本体(201)、以及所述导轴(203)的端部分别设有相应的顶针孔(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皮带轮跳动检测用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座(5),所述芯棒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周吴烨高日华刘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威而特旋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