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62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2
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包括回转联接组件、前车体连接座、后车体连接座和阻尼油缸,回转联接组件包括回转支撑轴承、与回转支撑轴承内圈固定且呈向前开口的U形状的U型字安装座、与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固定且沿前后向呈T形状的T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伸入至U型安装座中,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被U型安装座中夹紧,前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连接,后车体安装座与U型安装座连接,阻尼油缸连接在后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之间,U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沿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中线对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结构紧凑,空间体积更小,铰接机构的维护保养可操作性更高,实用性更强,提升角度测量的精度。提升角度测量的精度。提升角度测量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属于车端铰接


技术介绍

[0002]虚拟轨道列车铰接式车体连接结构目前多采用前端和后架分别与转盘滚珠轴承固定连接且至少一端通过橡胶球铰固定在车体上的铰接结构。现有的列车车端铰接结构均采用上下安装座搭接结构,中间用螺栓和回转支承轴承连接,同时两侧布置阻尼油缸,且至少有一端通过橡胶关节与车体连接。铰接机构均需要较大的上下安装座,结构复杂,铸造难度大,成本高,而且重量大,不符合目前轻量化的趋势;同时安装座尺寸结构大,导致产品安装、拆卸及搬运更费时费力, 局部裂纹或破坏就整体更换,所以维护检修成本更高。而且现有技术方案由于角度传感器安装同轴度问题,导致角度测量波动较大,对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有一定影响。
[0003]现有的车体铰接结构,主要问题有:1.采用上下安装座搭接方式,铸钢件安装座结构复杂,尺寸重量较大。
[0004]2.针对目前不同车辆和车端距需求,如果开发多种安装座结构,会增加研发成本,而且不利于产品统型和验证。
[0005]3.角度传感器均安装在上下安装座上,由于安装座和回转支承轴承安装、角度传感器和安装座安装均存在公差,所以导致回转中心误差较大,导致检测检测可能波动较大,不易于后续控制精度的提升和车辆运行控制。
[0006]4.现有铰接与贯通道连接机构,多采用金属轴承来保证旋转运动,易出现腐蚀和异响。
[0007]检索到的相关现有专利文献:1. CN201310632977.0
r/>在车辆部分之间具有接合装置的铰接式车辆;2. CN201810473938.3

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车体铰接装置及旋转角度控制方法;3. CN201880093197.4

铰接车辆的接头模块铰接车辆及制造该接头模块的方法;4. CN202020539127.1

一种通过小曲线的车辆间铰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减少承载过程中回转联接组件的变形,提高回转支撑轴承的转动顺滑性,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结构紧凑,空间体积更小,铰接机构的维护保养可操作性更高,实用性更强,提升角度测量的精度。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包括具有回转功能的回转联接组件、装在回转联接组件前端的前车体连接座、装在回转联接组件后端的后车体连接座和连接在回转联接组件与后车体连接座之间的阻尼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联接组件包括回转支撑轴承、与回转
支撑轴承内圈固定且呈向前开口的U形状的U型字安装座、与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固定且沿前后向呈T形状的T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伸入至U型安装座中,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被U型安装座中夹紧,前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连接,后车体安装座与U型安装座连接,阻尼油缸连接在后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之间,U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沿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中线对齐。
[0010]优选的,所述的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具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环,T型安装座具有与凸环相对应环槽,凸环伸入环槽并用螺栓固定,将T型安装座套在回转支撑轴承外,T型安装座和回转支撑轴承伸入U型安装座的U型内腔中,U型安装座与回转支撑轴承内圈通过螺栓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的U型安装座底部装有与外部贯通道横梁连接的底部旋转支撑组件,底部旋转支撑组件与回转支撑轴承同轴对齐,U型安装座的底部开有用于底部旋转支撑组件安装的底部通孔,底部旋转支撑组件包括过盈压装在底部通孔中的自润滑耐磨套、与自润滑耐磨套间隙配合的底部旋转支撑,底部旋转支撑沿向轴向向上贯穿底部通孔,并轴向定位在U型安装座上。
[0012]优选的,所述的底部旋转支撑上开沿径向向内凹进的卡槽,U型安装座上通过螺栓定位调整垫环,调整垫环上垫有耐磨推力垫,耐磨推力垫通过定位销定位在调整垫环上,调整垫环和耐磨推力垫均为箍紧在卡槽中的开口环,耐磨推力垫与底部旋转支撑摩擦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的前车体连接座和后车体连接座均为高分子纤维复合材质,前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等高对接,后车体连接座与U型安装座等高对接,使前车体连接座、回转联接组件和后车体连接座沿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中线对齐。
[0014]优选的,所述的T型安装座的前端面和U型安装座的后端面分别具有等高对齐孔,前车体连接座和后车体连接座分别具有与等高对孔相对应的对齐销,对齐销伸入等高对齐孔中,T型安装座的前端面和U型安装座的后端面分别装有具有弹性的弹性销套,前车体连接座和后车体连接座分别通过螺栓与弹性销套紧固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的回转支撑轴承装有对回转支撑轴承内外圈相对转动角度进行实时感应的角度传感组件,U型安装座的顶部开有与回转支撑座轴承同轴对齐的顶部通孔,顶部通孔的直径大于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径,角传感组件的一端与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固定,另一端从顶部通孔中伸出与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固定。
[0016]优选的,所述的角度传感组件包括与回转支撑轴承内圈固定的轴承内圈支撑板、从顶部通孔中伸出与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固定的轴承外圈支撑板和固定在轴承内圈支撑板上的双通道角度传感器、轴承外圈支撑板可转动的装在轴承内圈支撑板上,双通道角度传感器的转动轴伸入至轴承外圈支撑板中,随轴承外圈支撑板的转动而转动。
[0017]优选的,所述的轴承内圈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具有与回转支撑轴承同轴对齐的内安装筒,双通道角度传感器同轴固定在内安装筒中,轴承外圈支撑板上具有与内安装筒相对应的外安装筒,外安装筒套在内安装筒上,外安装筒套顶部具有与双通道角度传感器的转动轴周向定位配合的轴孔,双通道角度传感器的转动轴伸入轴孔中,内安装筒外壁上压装自润滑耐磨筒,外安装筒内壁与自润滑耐磨筒摩擦接触。
[0018]优选的,所述的U型安装座上具有对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外圈相对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直角挡边,T型安装座上具有与限位直角挡边相对应的限位挡角,限位直角挡边和限位
挡角均位于U型安装座的内腔中。
[0019]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中U型安装座呈向前开口的U形状,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沿前后向伸入U型安装座中,U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沿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中线对齐,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即为铰接机构的前后向,三者的径向中线对齐使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载荷受力方向处于回转支撑轴承轴向的中点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回转支撑轴承装在上安装座的上方,降低了回转支撑轴承在铰接机构中的所处高度,承载过程中U型安装座限制回转支撑轴承的向上翻转,可有效减少回转支撑轴承的翻转受力,提升回转支撑轴承的疲劳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回转支撑轴承内圈被U型安装座夹紧,T型安装座与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固定并伸入至U型安装座中,回转支撑轴承会限制U型安装座和T型安装座的侧滚和俯仰运动,使铰接机构的俯仰和侧滚通过前、后车体连接座上的橡胶关节扭转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包括具有回转功能的回转联接组件、装在回转联接组件前端的前车体连接座、装在回转联接组件后端的后车体连接座和连接在回转联接组件与后车体连接座之间的阻尼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联接组件包括回转支撑轴承、与回转支撑轴承内圈固定且呈向前开口的U形状的U型字安装座、与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固定且沿前后向呈T形状的T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伸入至U型安装座中,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被U型安装座中夹紧,前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连接,后车体安装座与U型安装座连接,阻尼油缸连接在后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之间,U型安装座、回转支撑轴承和T型安装座沿回转支撑轴承的径向中线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支撑轴承外圈具有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凸环,T型安装座具有与凸环相对应环槽,凸环伸入环槽并用螺栓固定,将T型安装座套在回转支撑轴承外,T型安装座和回转支撑轴承伸入U型安装座的U型内腔中,U型安装座与回转支撑轴承内圈通过螺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安装座底部装有与外部贯通道横梁连接的底部旋转支撑组件,底部旋转支撑组件与回转支撑轴承同轴对齐,U型安装座的底部开有用于底部旋转支撑组件安装的底部通孔,底部旋转支撑组件包括过盈压装在底部通孔中的自润滑耐磨套、与自润滑耐磨套间隙配合的底部旋转支撑,底部旋转支撑沿向轴向向上贯穿底部通孔,并轴向定位在U型安装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旋转支撑上开沿径向向内凹进的卡槽,U型安装座上通过螺栓定位调整垫环,调整垫环上垫有耐磨推力垫,耐磨推力垫通过定位销定位在调整垫环上,调整垫环和耐磨推力垫均为箍紧在卡槽中的开口环,耐磨推力垫与底部旋转支撑摩擦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轮列车车端铰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体连接座和后车体连接座均为高分子纤维复合材质,前车体连接座与T型安装座等高对接,后车体连接座与U型安装座等高对接,使前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征宇罗斌岳涛王誉霖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